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方向

问答中心分类: 学校&机构相关问答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方向
0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方向

1 回复
0
匆匆 回复于 2025-03-11 之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上海市产业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上,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深厚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前沿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具体培养方向聚焦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领域,并与职业技术教育方向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深度融合。

一、 智能制造领域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也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在工科领域的传统优势,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

  1.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与应用:

  2.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边缘计算架构设计与优化: 研究如何在资源受限的工业现场环境中,构建低延迟、高可靠、强安全的边缘计算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分析。

  3. 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掌握海量工业数据的处理、清洗、建模、分析方法,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于设备故障诊断、工艺优化、生产预测等。
  4.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 熟悉工业控制系统(ICS)的安全威胁与漏洞,掌握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技术,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5.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了解并掌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设备远程运维等方面的应用。
  6. 5G+工业互联网应用研究: 探索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场景下的应用,如工业AR/VR、机器视觉、远程控制等,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7. 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

  8. 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与路径规划: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能够进行轨迹规划、避障、协同控制等方面的算法设计与优化。

  9. 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 熟悉图像处理、目标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能够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缺陷检测、质量控制、尺寸测量等系统。
  10. 人机协作技术: 研究人机交互、安全防护、任务分配等技术,实现人与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安全、高效协作。
  11. 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 掌握自动化立体仓库、AGV小车、无人叉车等技术,能够设计和优化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12. 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了解并掌握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物理设备的虚拟模型,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仿真优化和预测性维护。

  13. 工业人工智能应用开发:

  14. 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图像识别: 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用于产品缺陷检测、工件识别、安全监控等场景的图像识别算法。

  15. 基于强化学习的工业控制优化: 利用强化学习算法,优化工业控制系统的参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16. 工业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掌握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将工业领域的知识进行结构化表示,用于智能问答、故障诊断、工艺推荐等。
  17. 自然语言处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设备日志、操作手册等文本数据,提取关键信息,辅助工程师进行决策。
  18. 工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集成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生产计划、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决策支持。

二、 智慧城市领域

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途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依托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培养学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

  1. 城市感知与数据融合:

  2. 多源异构城市数据采集与处理: 掌握物联网、传感器网络、视频监控等技术,能够采集城市交通、环境、公共安全等多源异构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融合。

  3. 城市大数据平台构建与管理: 熟悉大数据平台架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技术,能够构建和管理城市级大数据平台。
  4. 时空数据分析与挖掘: 掌握时空数据分析方法,能够从海量城市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于交通预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
  5. 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与应用: 了解并掌握CIM技术,构建城市三维模型,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6. 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身份认证、可信交易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城市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7. 智能交通系统:

  8. 交通流预测与优化: 利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预测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缓解交通拥堵。

  9. 智能驾驶与车路协同: 研究自动驾驶、车辆感知、路径规划等技术,以及车路协同通信、信息交互等技术,提升交通安全和效率。
  10.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运用物联网、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停车位自动识别、停车引导、无感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
  11. 共享出行平台优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出行平台的运营管理,提升用户体验。
  12. 交通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交通事件的自动检测、风险评估和预警,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13. 智慧公共服务:

  14. 智能政务服务平台: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智能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智能问答、在线审批、个性化推荐等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15. 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以及居民健康管理。
  16. 智慧教育与学习平台: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提供智能辅导、学习资源推荐、学习效果评估等服务。
  17. 智慧社区服务: 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社区安全监控、智能家居、社区服务预约等功能,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18. 智慧养老服务: 通过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紧急情况报警、个性化照护服务等。

三、 智慧环保领域

环境保护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1. 环境监测与预警:

  2. 大气污染监测与预测: 利用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等,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并利用深度学习等技术,预测未来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3. 水质监测与预警: 利用水质传感器、无人船等设备,监测水体污染状况,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污染源。
  4.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光谱分析等方法,监测土壤污染状况,并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评估土壤污染风险。
  5. 噪声污染监测与控制: 利用声学传感器、声源定位等技术,监测城市噪声污染状况,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噪声控制方案。
  6.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平台: 集成多种环境监测数据,构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平台,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7. 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8. 智能废水处理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废水处理工艺参数,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

  9. 智能垃圾分类与回收: 利用图像识别、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垃圾自动分类、智能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
  10. 废气智能净化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废气净化设备参数,提高净化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11. 固废资源化利用智能决策系统: 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12.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协同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监测设备、治理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13.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14. 环境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利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环境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15. 环境应急响应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应急响应决策,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16. 环境影响评价智能化: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取关键信息,辅助评估决策。
  17. 环境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环境数据中的潜在规律,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 环境政策模拟与评估:构建环境政策仿真模型,模拟不同政策实施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各类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中,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将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就业前景,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学校还将积极探索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