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小儿推拿手法全套教程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小儿推拿手法全套教程
1 回复
0
灵魂流浪者 回复于 2025-04-24 之前

家有小宝,三天两头闹点小毛病,当妈的心都揪成一团了吧?感冒发烧、咳嗽、积食、拉肚子… 喂药像打仗,去医院又怕交叉感染,真是愁skr人!🤦‍♀️ 这时候,老祖宗传下来的小儿推拿,简直就是救星!✨ 不打针不吃药,绿色安全又有效,简直是居家必备的“神技”!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套神奇的手法,保姆级教程,学起来!

首先,划重点!小儿推拿不是瞎按,安全第一!这几点必须牢记在心:

  1. 皮肤破损处禁止推拿:宝宝皮肤娇嫩,要是有湿疹破溃、外伤什么的,得绕开走,不然可能加重感染。
  2. 急性传染病或严重疾病:像什么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这类急重症,赶紧送医院,推拿只能是辅助,不能替代正规治疗!耽误了病情可不是闹着玩的。⚠️
  3. 诊断不明时慎用:如果搞不清楚宝宝是啥毛病,别盲目上手,最好先请医生诊断清楚。
  4. 吃太饱或太饿都不宜:刚吃完奶或者饿得嗷嗷叫的时候,先缓缓,饭后一小时左右比较合适。
  5. 环境与准备:找个温暖、避风、安静的地方。操作者要洗干净手,剪短指甲,冬天的话先把手搓热乎了。准备好推拿介质,比如爽身粉、按摩油或者葱姜水(根据病情需要),防止搓伤宝宝皮肤。

好了,安全意识有了,咱们就来聊聊基本功。小儿推拿讲究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力道一定要轻柔,毕竟是给小宝宝做,不是揉面团哈!频率要快,一般每分钟100-200次左右,但也要根据具体手法调整。记住,专注也很重要,一边推拿一边刷手机可不行哦~ 😉

常用手法大揭秘(敲黑板!):

  • 推法: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在宝宝的皮肤上做直线推动。就像轻轻抚摸一样,但要有点力度,渗透到皮肤下。分为直推(如推三关)、旋推(如旋推脾经)。
  • 揉法:用指端或掌根,吸定在某个穴位或部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想象一下,像用手指轻轻画小圈圈。这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比如揉板门揉中脘
  • 按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停留一会儿再慢慢抬起。注意是“按”,不是猛戳!比如按揉足三里
  • 摩法:用手掌或食、中、无名指指腹,附着在宝宝身体某一部位上,做环形抚摩。这个动作幅度比较大,覆盖面积也广,比如摩腹。感觉就像温柔地打圈圈。
  • 掐法:用拇指指甲,掐在某个穴位上,力度要控制好,快掐快放,不能掐破皮肤。常用于急救或刺激性较强的穴位,如掐人中(这个家长慎用,最好咨询医生)。
  • 捏脊:这个太有名了!用双手拇指和食、中指,捏起宝宝脊柱两侧的皮肤,从尾骨(屁股沟上面一点)开始,一点一点向上捏到大椎穴(脖子后面最高那块骨头下面)。每捏三次,向上提一次。这个动作能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对改善消化、增强抵抗力超有效!💪
  • 运法: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弧形或环形推动。速度要均匀,动作要连贯。比如运内八卦

了解了基本手法,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啦!咱们挑几个常见的毛病说说具体怎么“捏捏按按”:

1. 小儿发烧(体温不超过38.5℃,精神状态尚可时)

  • 清天河水 (300-500次):天河水在前臂内侧正中,从手腕横纹推向手肘横纹。这个清天河水啊,简直是退烧小能手!👍 要用食、中指指腹,蘸点凉水推效果更好。
  • 推攒竹 (50-100次):攒竹穴在眉头凹陷处。用双手拇指,从眉心向两侧眉头分推。
  • 推坎宫 (50-100次):坎宫在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的部位。也是用双手拇指,从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
  • 揉太阳 (50-100次):太阳穴大家都知道吧?眉梢和外眼角连线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用中指轻轻按揉。
  • 退六腑 (300-500次):六腑在前臂靠近小指那侧,从手肘横纹推向手腕横纹。注意方向!和清天河水相反!这个是清热凉血的,适用于高热。也要蘸凉水推。

2. 小儿咳嗽

  • 推肺经 (100-300次):肺经在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用拇指从指根向指尖推,叫清肺经,适用于热咳(痰黄稠);从指尖向指根推,叫补肺经,适用于寒咳(痰白稀)。搞不清寒热?那就来回推。
  • 运内八卦 (100-300次):内八卦在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到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圆。用拇指顺时针运。这个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揉天突 (50-100次):天突穴在喉咙下方,胸骨上窝正中。用中指指腹轻轻揉动。
  • 分推肩胛骨 (100-200次):让宝宝趴着,用双手拇指沿着宝宝后背肩胛骨的内侧缘,从上向下分推。这个对缓解背部肌肉紧张,宣肺止咳有帮助。

3. 积食、消化不良、没胃口

  • 补脾经 (100-300次):脾经在拇指末节螺纹面。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健脾胃,助消化。
  • 揉板门 (100-300次):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就是大拇指下面那块肉肉)的平面。用拇指揉。消食导滞效果杠杠的!
  • 摩腹 (3-5分钟):用手掌掌心或四指并拢,绕着宝宝的肚脐做顺时针方向的画圈按摩。力度要温和,速度不宜太快。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吃撑了揉一揉,舒服多啦!😌
  • 按揉足三里 (50-100次):足三里在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用拇指按揉。这是个强壮穴,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都靠它!

4. 便秘 / 腹泻

  • 便秘
    • 清大肠经 (100-300次):大肠经在食指桡侧(靠近拇指的一侧),从指尖推向虎口。
    • 摩腹 (顺时针,5-10分钟):注意方向,顺时针是帮助排便。
    • 推下七节骨 (100-300次):七节骨在宝宝后背正中线,从第四腰椎到尾骨端。用食、中指指腹或拇指桡侧,从上往下推。
  • 腹泻
    • 补大肠经 (100-300次):方向相反,从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 摩腹 (逆时针,3-5分钟):逆时针是帮助止泻。
    • 推上七节骨 (100-300次):方向相反,从尾骨端向上推至第四腰椎。
    • 揉龟尾 (100-300次):龟尾穴在尾骨末端。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

5. 夜啼、睡眠不安

  • 清肝经 (100-300次):肝经在食指末节螺纹面。从指根向指尖推。可以清心火,除烦躁。
  • 掐揉小天心 (50-100次):小天心在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用中指掐揉或拇指揉。安神定惊。
  • 捣小天心 (20-30次):用中指屈曲,指尖轻轻叩击小天心。
  • 摩腹 (顺时针,睡前做效果好)。

日常保健,增强抵抗力

  • 补脾经 (100次)
  • 摩腹 (3分钟)
  • 按揉足三里 (50次)
  • 捏脊 (3-5遍)

这一套做下来,能健脾和胃,强身健体,让宝宝少生病!💪

找穴位小窍门

别被那些“天书”一样的穴位图吓到!小儿推拿的穴位很多是线状面状的,比成人穴位好找多了。而且宝宝小手小脚就那么大点地方,大概位置对了就行。多练习几次,手感就来了。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宽度作为度量单位,比如“一横指”就是宝宝自己食指中节的宽度。

碎碎念时间

小儿推拿不是万能的,但它确实是一种非常棒的辅助手段和日常保健方法。贵在坚持!不是推一次就能药到病除,特别是体质调理,需要耐心和规律。每次推拿时间也不宜过长,5-15分钟即可,根据宝宝年龄和接受度调整。

最最重要的是,推拿过程中要充满爱意!💖 和宝宝多交流,观察他的反应,让他觉得舒服、放松。这不仅仅是治疗,更是亲子互动的温馨时光。

希望这篇“干货满满”的教程能帮到各位宝爸宝妈!赶紧收藏起来,动动手指,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吧!记住,熟能生巧,多练习几次,你也能成为家里的“推拿小能手”!🙏 加油哦!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