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0
1 回复
0
ご断桥残雪ぽ 回复于 2025-07-01 之前

咱们直奔主题,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开场白。你想知道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的计算公式,对吧?好,公式就在这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EVA = 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 资本成本 (Capital Cost)

或者,把它展开得更具体一点,就是:

EVA = 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 (投入资本 (Invested Capital)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看到这个公式,你可能头顶冒出三个问号 🤔??? “税后净营业利润”是个啥?“资本成本”又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别急,这公式就像一盒乐高,看起来复杂,但只要我们一块一块地拆解,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你就会发现,它揭示了一个企业经营中最朴素也最残酷的真理。


第一块积木: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 公司到底有没有真本事赚钱?

首先,我们来聊聊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这玩意儿听起来跟我们常说的“净利润”差不多,但实际上,它的“心眼”可多着呢。

普通的“净利润”,是公司总收入减去所有成本、费用,再减去利息和税款之后剩下的钱。这里面有个小陷阱:它把支付给银行的利息也当成了费用扣掉了。

但EVA的逻辑不这么看。它认为,公司运营的好坏,应该只看它的“主营业务”本身强不强。至于这家公司是找股东要的钱(股权融资),还是找银行借的钱(债务融资),这属于“融资决策”,不应该影响对它“经营能力”的评价。就好比一个厨子,我们评判他厨艺高低,应该看他做的菜好不好吃,而不是看他买菜的钱是跟老婆要的还是跟朋友借的。

所以,NOPAT就要把这个“利息”的影响给剔除掉。它的计算思路是这样的:

NOPAT = 营业利润 × (1 – 所得税率)

这里的“营业利润”,就是我们常说的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息税前利润)。你看,它在计算时,根本就没考虑利息(Interest)这回事。它衡量的是:如果这家公司一分钱债务都没有,完全靠股东的钱来运营,它能创造出多少税后利润?

这一下子就把公司的“真本事”给拎出来了。它回答了一个核心问题:你这个生意本身,到底行不行?能不能赚钱?跟你是“富二代”还是“负二代”没关系。


第二块积木:资本成本 —— 借鸡生蛋,别忘了给鸡喂米!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公司靠主营业务赚了多少钱(NOPAT)。那么,这些钱就算真的“赚到”了吗?

别高兴得太早!EVA理念的核心就在这第二块积木上:资本成本 (Capital Cost)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开公司用的钱,不管是股东投的,还是银行借的,都是有成本的!这就像你借了邻居家的鸡来下蛋,你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揣自己兜里,至少得给邻居一些米作为报酬吧?否则下次谁还借给你?

这个“米”,就是资本成本。它代表了资本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为了把钱给你用,所要求获得的最低回报。如果你的公司辛辛苦苦一年,赚的钱(NOPAT)连这个最低回报(资本成本)都覆盖不了,那你本质上就是在价值毁灭!🤯

听起来很刺激,对吧?很多公司年报上写着“净利润XXX亿元”,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如果用EVA一算,可能是个负数。这意味着,它虽然有利润,但这个利润还不够“喂鸡”的,它实际上在消耗股东的财富,把股东的钱变毛了。

那么,这个神秘的资本成本到底怎么算?它由两部分相乘得到:

资本成本 = 投入资本 (Invested Capital)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咱们继续拆。

2.1 投入资本 (Invested Capital) —— 你到底用了多少钱来“生蛋”?

投入资本,顾名思义,就是公司为了维持运营,总共投入了多少真金白银。这笔钱是所有资本提供者(股东+债权人)的钱的总和。

计算它的方法有两种,从不同角度看,但结果是一样的:

  • 从资产端看:总资产 – 无息流动负债(比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些)。为啥要减去无息流动负 ઉ?因为这部分钱是你在生意中“白用”的,比如你欠供应商的货款,本质上是供应商在短期内免费为你提供了资金,这部分钱你没付成本,自然不能算作“投入资本”。
  • 从负债和权益端看:股东权益 + 有息负债(比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这个更好理解,就是股东出的钱和债主借的钱加起来。

这个投入资本,就是你用来“生蛋”的那群“鸡”的总价值。

2.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 “喂米”的标准是啥?

这是整个EVA计算中最具技术含量,也最让人头疼的部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综合利率”。你的钱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是股权(股东的钱),一部分是债务(银行等债权人的钱)。这两部分的“要价”可不一样。

  • 股东的钱(股权资本):风险高,要求的回报也高。毕竟公司要是黄了,他们可能血本无归。这个成本(我们叫它Ke)通常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之类的复杂模型来估算,它会考虑无风险利率、市场平均回报率和公司自身的风险(Beta系数)。听着就头大,对吧?😅
  • 银行的钱(债务资本):风险低,有利息保障,所以要求的“利率”(我们叫它Kd)相对较低。而且,支付给银行的利息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能帮你省税,所以实际的债务成本是 Kd × (1 - 税率)

WACC干的事,就是把这两部分资金的成本,按照它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权重),“加权平均”一下。

公式大概长这样:
WACC = (股权资本 / 总资本) × 股权成本(Ke) + (债务资本 / 总资本) × 债务成本(Kd) × (1 – 税率)

打个比方,你创业需要100万。你爸妈给了你60万(股权),年化回报预期是10%(不然他们不如买理财);你又跟银行借了40万(债务),年利率是5%。那么你的WACC(不考虑税收简化一下)就是:
(60/100) × 10% + (40/100) × 5% = 6% + 2% = 8%

这个8%,就是你这100万资本的“年度最低消费”。你每年赚的钱,至少要超过 100万 × 8% = 8万元,你才算是真正开始为自己创造价值了。


终极合体:EVA的威力 —— 财务报表的“照妖镜”

现在,我们把所有积木都拼起来了。

EVA = NOPAT – (投入资本 × WACC)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

  • 如果 EVA > 0:恭喜!🎉 你的公司不仅赚钱了,而且赚的钱超过了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你在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才是真正的“能干”。
  • 如果 EVA < 0:警告!👎 你的公司可能账面上有利润,但这个利润根本不足以覆盖资本的成本。你实际上在毁灭价值,在浪费股东和债权人的钱。你只是看起来很忙,其实是在帮倒忙。

这就是EVA的魅力所在。它不像净利润那样容易被操纵,也不像EPS(每股收益)那样会因为公司规模扩张而“虚胖”。EVA死死地盯住了一个根本问题:你的盈利能力,是否对得起你所占用的社会资源(资本)?

它迫使管理者像一个真正的“老板”那样思考,而不是一个只关心收入和利润指标的“打工仔”。当一个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与EVA挂钩时,管理者会拼命地想办法:

  1. 提高NOPAT:改善运营效率,增加销售,控制成本,做大分子。
  2. 减少资本占用:清理闲置资产,加快库存周转,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做小分母中的“投入资本”。
  3. 优化资本结构:用更便宜的资本(比如低息债务)替代昂贵的资本,降低WACC。

所以,EVA不仅仅是一个财务指标,它更是一种管理哲学,一种价值导向。它像一面清澈的镜子,照出一家公司最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下次再看到有公司吹嘘自己“利润再创新高”时,不妨在心里默默地用EVA的尺子量一量,看看它到底是真英雄,还是纸老虎。这,或许比看K线图更能帮你找到那些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