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
1 回复
0
调妓№ 回复于 2025-07-04 之前

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

就是它,这个看起来比“1+1”稍微复杂一丢丢的公式,却是无数公司财务、老板、甚至投资人午夜梦回时,脑子里盘旋的魔咒或福音。

咱们先别急着被“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这些听起来就很高冷的词汇吓到。把它想象成你开的一家小小的蛋糕店 🧁。你做的提拉米苏特别好吃,街坊邻居都来买,张阿姨说:“小王啊,我今天没带钱包,先记我账上,下周发工资就给你。” 李大哥也说:“我公司订一批,月底结账哈。”

这些“记我账上”、“月底结账”,就是你的应收账款。它们是你已经卖出去的货,是你应得的钱,但现在还躺在别人兜里,只是个数字。

那么问题来了,你得进新的面粉、奶油、鸡蛋吧?得交房租水电吧?这些可都得用真金白银去付。如果张阿姨、李大哥们个个都拖到天荒地老才付钱,你的蛋糕店就算账面上“生意火爆”,实际上可能因为没现金流而倒闭。这就很扎心了,对不对?😭

这时候,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大神”就该登场了。它衡量的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你把这些“欠条”变成实实在在的现金的能力,到底有多快。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公式,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把它看个明明白白。

分子:销售收入 (Sales Revenue)

这个好理解,就是你一年下来总共卖了多少钱的货。但这里有个小小的“陷阱”,也是区分菜鸟和老鸟的地方。

理论上,最精准的计算应该使用 “赊销收入净额” (Net Credit Sales)。啥意思?就是指那些“记账”的销售额,并且要扣除掉销售退回、折让等。为啥?因为用现金直接结清的销售,根本就不会产生应收账款,把它算进来,就好像在游泳比赛里混进了个开快艇的,数据会失真。

不过呢,在现实世界里,很多公司的财报并不会单独披露“赊销”这部分。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通常就直接用财报里那个大大的 “营业收入” (Operating Revenue)“销售收入” (Sales Revenue) 来作为替代。虽然不完美,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够用了。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妥协。

分母:平均应收账款 (Average Accounts Receivable)

这个“平均”二字,是灵魂。

你不能只看年底12月31号那天的应收账款,万一那天刚好李大哥把半年的账都结了,数额特别小,你一算,周转率爆表!岂不是自己骗自己?🎉 或者,万一那天你刚做了一笔超级大单,应收账款冲上云霄,算出来周转率低得吓人,你可能就要被老板请去“喝茶”了。

所以,为了抚平这种偶然的波峰波谷,我们要用 平均值。最简单的算法就是:

平均应收账款 = (期初应收账款 + 期末应收账款) / 2

这里的“期初”就是年初1月1日的数据,“期末”就是年末12月31日的数据。这样一平均,得出的数字就更能反映这一整年里,你的应收账款大概是个什么水平,更稳、更靠谱。


好了,公式的两个部分都搞懂了,那算出来的这个“率”,到底怎么看?

这数字,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它是一个需要结合场景来解读的故事。

一个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如 10。

这通常意味着:
1. 回款能力超强:你的钱没在外面漂太久,很快就回家了。现金流状况大概率很健康。就像你的蛋糕店,客人都很自觉,说好下周给,绝不拖到下下周。你就有源源不断的现金去买最好的原料,开发新口味。
2. 信用政策很“硬”:你可能给客户的账期很短(比如30天内必须付款),或者催款部门战斗力爆表 📞,再或者,你给那些提前付款的客户提供了相当诱人的折扣。
3. 客户质量高:你的客户大多是信誉良好、不差钱的主儿。

听起来简直完美?别急。过高的周转率,也可能是一面“危险”的信号。它可能意味着你的信用政策太严苛了,把很多想买但需要更长账期的潜在客户都给吓跑了。为了追求快速回款,你可能牺牲了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增长。就像你的蛋糕店,要求所有人都必须现款现结,一些想大批量订购但需要走公司流程付款的客户,可能就扭头去了隔壁那家愿意给账期的店。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个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如 2。

这就有点让人头疼了 🤔。
1. 大量资金被占用:你的钱,大部分都还“在路上”。利润表上看着赚了一个亿,银行账户里可能只有一万块。公司陷入“虚胖”的窘境,随时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休克。
2. 信用管理宽松甚至失控:是不是给客户的账期太长了?(90天?180天?)是不是对客户的信用审核形同虚设?是不是催款的人员根本就是“佛系”讨债?
3. 坏账风险飙升:欠款时间越长,变成死账、烂账,永远都要不回来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些欠了你一年半载的钱,大概率已经凉了。

但是!凡事无绝对。在某些行业,比如重型机械、大型工程项目,它们的生产周期和交易流程本身就很长,账期普遍较长,应收账款周转率天生就低。你不能拿一家卖挖掘机的公司和一家卖快餐的超市去比周转率,那纯属耍流氓。行业对比,这四个字,才是衡量周转率高低的核心标尺。


实战进阶:把它变成你能“说人话”的指标

“我们公司今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6.5。”—— 这话跟老板说,他可能没什么感觉。

但如果你换个说法,老板绝对秒懂。这就需要引入一个衍生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Days Sales Outstanding, DSO) = 365天 / 应收账款周转率

以上面的6.5为例,DSO = 365 / 6.5 ≈ 56天。

现在你就可以这样汇报了:“老板,我们公司从把货卖出去,到把钱真正收回来,平均需要 56天。”

你看,是不是一下子就具体、生动、有画面感了?这个“天数”能让你非常直观地了解回款的效率。如果你们给客户的信用期是30天,但算出来平均56天才收回钱,那说明有大量的客户在逾期付款,内部管理肯定出了问题,得赶紧查查是哪些“钉子户”了。

总而言之,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它是一扇窗,透过它,你能窥见一家公司的生存状态、管理智慧和行业地位。它不是冷冰冰的数学,它讲述的是关于“钱”如何在外面的世界流浪、又如何历经艰险回到家里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一家公司能走多远。💸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