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专科、本科、研究生同时竞争公务员,谁更容易上岸?一起来看看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专科、本科、研究生同时竞争公务员,谁更容易上岸?一起来看看
0

专科、本科、研究生同时竞争公务员,谁更容易上岸?一起来看看

1 回复
0
﹋不要太可℉爱 回复于 2025-07-07 之前

答案很反直觉:看岗位,不看学历

更准确地说,是岗位匹配度决定了你上岸的难易度,而不是你脑袋上顶着的是“专科”、“本科”还是“研究生”的光环。

这事儿吧,特像一场大型的“非诚勿扰”,你的学历就是你的基本资料,但最终能不能牵手成功,看的不是你资料有多牛,而是你跟那个“心动岗位”的匹配指数。以为学历越高就越是通关金牌?Naive!现实的公考江湖,剧情可比这复杂多了。

咱们先拉个全景,看看这三路大军各自的战场态势。

本科生:浩浩荡荡的主力军,也是最惨烈的“绞肉机”

如果你是本科生,恭喜你,你手握公考战场上最主流的“入场券”。打开职位表,哗啦啦往下翻,百分之八九十的岗位都在向你招手,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本科及以上”

这感觉爽不爽?爽!选择多得像进了自助餐厅,想吃啥都有。你可以报考市中心的“香饽饽”单位,也可以看看县城里那些“岁月静好”的岗位。专业选择也五花八门,不限专业的“三不限”岗位更是给了无数人希望。这就是本科生的最大优势:选择权

然而,优势的B面,就是劣势。

你看到的,别人也看到了。你觉得“三不限”是你的救命稻草,对不起,它也是成千上万人的救命稻草。于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岗位,报名人数瞬间破千,报录比直冲云霄,那场面,堪称“内卷的修罗场” 🤯。

你面对的竞争对手,成分极其复杂:
* 有跟你一样,刚毕业、一腔热血的应届生;
* 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好几年,深谙人情世故、笔试面试经验丰富的老油条;
* 还有——没错,那些“向下兼容”的研究生们。

这些研究生,本来可以去考那些要求硕士的岗位,但他们偏不!他们可能觉得那些岗位太少,或者专业不对口,于是索性“降维打击”,跑到本科生的池子里来“捕鱼”。你辛辛苦苦考个140分,可能人家轻轻松松就145+,你说气不气人?

所以,本科生上岸,拼的根本不是学历本身,而是硬核的考试分数和那一点点神仙运气。你得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你的每一分都可能踩着几十上百个“炮灰”的肩膀。这条路,宽阔,但也最拥挤,最血腥。😵‍💫

研究生:精准制导的“特种兵”,但时常面临“无弹可打”的尴尬

现在聊聊研究生。提起研究生考公,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稳了!”“降维打击嘛!”

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

研究生的优势在于“精准点杀”。当一个岗位明确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时,本科生和专科生直接被挡在了门外。竞争对手的数量,瞬间从成千上万锐减到几十甚至几个人。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VIP通道啊!😎

而且,很多要求硕士的岗位,往往平台更高、发展前景更好。更实际一点,研究生一旦上岸,定级通常比本科生高,比如直接定为四级主任科员,工资待遇上就有实打实的优势。这叫“起点优势”

听起来很美,对吧?但别急,研究生的“枷锁”也同样沉重。

最大的问题是:岗位太少。你辛辛苦苦读了三年研,结果打开职位表,发现符合自己专业的硕士岗位,全省可能就那么一两个,甚至一个都没有。这就非常尴尬了,你手握“屠龙刀”,却发现满世界都是鸡,根本没有龙给你屠。

这时候,研究生就面临一个灵魂拷问:是坚守阵地,死磕那独一无二的对口岗位,还是“委曲求全”,去跟本科生抢饭碗?

选择前者,风险极高,可能连续几年都等不到一个合适的岗位。选择后者,虽然笔试可能有点优势,但面试时,考官可能会问你:“你一个研究生,为什么来报我们这个本科生就能干的岗位?你是不是不稳定,把这当跳板?” 这个问题,回答不好就是送命题。

更别提年龄焦虑了。等你研究生毕业,通常都25、26岁了,考个一两年,快奔三了。眼看着同龄的本科同学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你还在考公的苦海里挣扎,那份压力,不足为外人道也。🤔

所以,研究生考公,是一场信息战心理战。你的成功,高度依赖于你能不能找到并抓住那个为你“量身定做”的岗位。你的心态,决定了你是在等待中焦虑致死,还是能屈能伸,灵活作战。

专科生:夹缝中求生存的“孤勇者”,于无人处开辟战场

最后,我们来说说专科生。在很多人眼里,专科生考公约等于“天方夜谭”。

确实,这条路最窄,最崎岖。

打开国考、省考的职位表,留给专科生的岗位,肉眼可见的稀少。而且这些岗位大多有几个共同点:
1. 地域偏远:乡镇、基层、艰苦边远地区是主阵地。想留在繁华大都市?几乎不可能。
2. 条件艰苦:比如需要一线执法、野外作业的公安、司法、森警等岗位。
3. 限制极多:常常会限制户籍、限制特定专业(比如司法警察类院校的特定专业),甚至限制性别。

这看起来,简直是地狱模式。但请注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正是因为这些“苛刻”的条件,劝退了绝大多数人,反而给符合条件的专科生创造了一个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生态圈”

想象一下,一个岗位只招2个人,限制某某县户籍、某某警校毕业的专科生。符合这个条件的人,总共可能就几十个。你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千军万马,而是一个班的同学。只要你足够努力,笔试成绩突出,上岸的概率其实远高于那些在“三不限”岗位里挣扎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这就是专科生的生存法则:不求最好,但求最配。他们无法在广阔的平原上与本硕大军正面交锋,但他们可以在崎岖的山路、在别人看不上的角落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当然,这条路的天花板也是显而易见的。起点低,未来的晋升空间也相对有限。但这对于很多只想求一份稳定工作的同学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曲线救国”的好选择。这是一种务实的、脚踏实地的胜利。💪

所以,到底谁更容易?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 如果你是本科生,你的优势是海量的选择,劣势是地狱级的竞争。你的上岸=实力碾压 + 逆天运气
  • 如果你是研究生,你的优势是赛道精准,劣势是机会稀少。你的上岸=信息搜集 + 耐心等待 + 灵活策略
  • 如果你是专科生,你的优势是小范围内的低竞争,劣势是岗位稀缺且条件苛刻。你的上岸=精准匹配 + 吃苦耐劳

看明白了吗?根本没有谁比谁“更容易”。大家只是在玩不同规则的游戏罢了。

公考这条路,学历只是敲门砖,而且是不同场馆的敲门砖。真正决定你命运的,是你拿到门票后,在那场名为“行测”和“申论”的残酷格斗中的表现。

与其纠结于自己是什么学历,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

  1. 彻底研究职位表,找到最适合你的“天命圈”。
  2. 疯狂刷题,把你的分数提高到“六亲不认”的地步。
  3. 锻炼强大的心态,接受失败,享受过程。

说到底,考公上岸的,从来不是学历最高的那个人,而是那个准备最充分、策略最清晰、心态最稳定,并且在考试那天,被幸运女神多看了一眼的人。祝各位,都能成为那个人。🙏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