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考研英语二分数构成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考研英语二分数构成
1 回复
0
一世浮华 回复于 2025-07-13 之前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把考研英语二这张满分100的“藏宝图”给一寸一寸地剖开看看,把每个角落里藏着的分数都给你揪出来,明明白白地摆在桌面上。这不仅仅是一张分数构成表,它更像是一份战略部署图,告诉你应该在哪里投入重兵,在哪里可以“战略性”地划划水。

首先,请在脑海里画一个大大的饼图,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180分钟。这块大饼被切成了四大块,每一块的味道、口感和“营养价值”都截然不同。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传说中的“完形填空”)

  • 分值10分
  • 题量:20个小题,每题0.5分

这部分,我愿称之为考研英语战场上的“鸡肋”地带。😩 它的特点极其鲜明:耗时久,分值低,题感玄。 你花上15-20分钟,在篇幅不短的文章里,跟20个挖好的坑斗智斗勇,考察你的词义辨析、固定搭配、语法结构、上下文逻辑……几乎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刁难。然后,在你绞尽脑汁、耗尽心力之后,全对了,也仅仅是10分入账。错一半,就只剩5分了,这投入产出比,简直低到令人发指。

很多同学(包括当年的我)对完形填空是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觉得练好了能体现自己英语功底扎实;恨它,是因为常常感觉自己做对做错,全凭一股“语感”的神秘力量在支配。今天觉得顺,可能连对十几个;明天感觉不对,怎么看每个选项都像正确答案。

所以,对于这块 10分 的区域,我的建议是:守住基本盘,切勿恋战。你必须做,但不能死磕。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尤其是高频词汇和固定搭配,但考场上的核心策略是 控制时间。给自己定一个15分钟的闹钟,时间一到,不管做得多纠结,都必须跳到下一部分。这10分是锦上添花,但绝不是决定你生死的阵地。把它想象成开胃小菜,尝尝味道就好,别指望它吃饱。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真正的“大BOSS”和“得分主力”)

这部分是整个英语二考试的 绝对核心,是 兵家必争之地,是决定你上岸还是“重在参与”的关键。它自己又内部分为两小块:

Part A: 传统阅读理解

  • 分值40分
  • 题量:4篇文章,20个小题,每题2分

看到了吗?40分! 占据了总分的半壁江山(差一点点)。每道题 2分 的含金量,是完形填空的四倍!这意味着,在这里你每多对一道题,幸福感都是指数级增长的。因此,江湖上流传着那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得阅读者得天下”

这四篇文章,通常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议论文或说明文,篇幅不长不短,但里面布满了出题人精心设计的“逻辑陷阱”和“词汇迷雾”。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能不能读懂单词和句子,更考验你的:

  1. 信息定位能力:题目问什么,你能不能像个侦探一样,迅速回到原文找到对应的“犯罪现场”。
  2. 同义替换能力:正确答案往往不会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文,而是用一种“换了身马甲”的方式出现。你得能认出这个“熟人”。
  3. 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对于推断题和作者态度题,你需要透过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没说出口的潜台词。
  4. 长难句分析能力:这几乎是基本功,出题人总喜欢用一个包含三四个从句的句子来劝退你。

所以,这 40分 是你备考期间投入时间最长、刷题最多、研究最深的部分。每一分都要拼尽全力去争取。在考场上,至少要给它留出70-80分钟的充裕时间。这里的一分,比任何地方的一分都更“硬通货”。💰

Part B: 新题型阅读

  • 分值10分
  • 题量:1篇文章(或几段文字),5个小题,每题2分

新题型像是一个有趣的“逻辑拼图”游戏 🧩。它不像传统阅读那样让你选ABCD,而是通过“连连看”(标题与段落匹配)、“排排坐”(句子排序)或者“填空”(七选五)等形式,考察你对文章 整体结构和逻辑脉络 的把握能力。

虽然它也值 10分,但它的做题方法和传统阅读有很大不同。它不怎么需要你进行复杂的推理,更多的是寻找上下文之间的“钩子”——那些起承转合的连接词、代词指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等等。做新题型,有时候感觉自己不像在学英语,更像是在玩“大家来找茬”。

这部分的技巧性非常强,一旦掌握了方法,得分率会非常稳定。它的难度通常低于传统阅读,是阅读部分一个非常重要的“稳定得分点”。花时间研究透彻它的出题套路,这10分基本就能稳稳收入囊中。


第三部分:翻译 (英译汉)

  • 分值15分
  • 题量:翻译一个或几个划线的英文句子/段落

这一部分,我称之为“中文功底的试金石”。是的,你没看错,它不仅考你的英文理解能力,更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你的 中文表达能力

英语二的翻译通常是一段150词左右的英文段落,内容与阅读文章的题材类似。你的任务是把它翻译成通顺、准确、地道的汉语。这 15分 的分配,往往是“踩点给分”。也就是说,阅卷老师会把整个段落拆解成若干个得分点(比如一个重点词组、一个复杂的从句结构等),你翻译出来了,就给分。

这里的难点在于,如何避免翻译腔,也就是那种生硬的、逐字对应的“中式英语”反向版。比如,你不能把 “This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翻译成“这是一个被宇宙普遍承认的真理”,而应该灵活处理成“众所周知……”或“有一条公理举世公认”。

所以,翻译部分考察的是一种“再创造”的能力。你需要先彻底吃透英文原文的意思,然后把它在脑子里打碎,再用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逻辑和词汇重新组织起来。✍️ 这 15分 想拿高分,平时除了分析长难句,还要多看看优秀的中文文章,积累地道的表达方式。


第四部分:写作 (你的“个人秀”时间)

  • 分值25分
  • 题量:Part A (小作文) + Part B (大作文)

写作是考试的最后一道大关,也是最能体现你主观能动性的部分。它足足占了 25分,是除了传统阅读之外的第二大得分板块,也是你实现“逆天改命”的绝佳机会。

Part A: 小作文

  • 分值10分

小作文通常是应用文,比如写一封信(感谢信、道歉信、建议信、求职信等)、备忘录或者通知。它的核心要求是 格式正确、语言得体、信息完整。这 10分 相对好拿,因为它有非常明确的“套路”可循。只要你背熟了不同类型信件的框架结构和常用句式,把题目要求的信息点(比如时间、地点、事件)清晰地填充进去,拿到一个不错的基础分并不难。它就像是在演一出情景剧,你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说对话。💌

Part B: 大作文

  • 分值15分

大作文,通常是图表作文(柱状图、饼图、线图、表格等),这是英语二写作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不像英语一那样给你一幅漫画让你天马行空地去阐释,而是给你一堆冷冰冰的数据,让你用文字赋予它生命和意义。

15分 的标准打法通常是“三段论”:
1. 第一段:描述图表。 把图表里最核心的信息(比如什么东西在增长/下降,谁最高谁最低)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是看图说话,考验的是你的观察力和信息转述能力。📈
2. 第二段:分析原因/阐释意义。 这是文章的灵魂。你需要从社会、经济、个人等角度,深入分析图表所反映现象背后的原因,或者它可能带来的影响。这里最能体现你的思想深度和逻辑分析能力。🤔
3. 第三段:评论/预测/建议。 给出你自己的观点,或者对未来的趋势做一个简单的预测,或者提出一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是收尾,要简洁有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大作文想要拿高分,光靠背模板是远远不够的。模板是你的骨架,但血肉需要你自己填充。你需要有漂亮的句式变化、高级但用得恰当的词汇,以及最重要的——清晰的逻辑链。你的论证过程必须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而不是一盘散沙。


总结一下这份100分的战略地图:

  • 核心战场 (60分): 阅读理解A+B (50分) + 大作文 (15分)。这部分是你投入时间的主力,是你分数的基石。
  • 稳定收益区 (25分): 翻译 (15分) + 小作文 (10分)。通过系统训练和模板准备,这部分可以拿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分数。
  • 机会成本区 (10分): 完形填空 (10分)。保证基础正确率,控制好时间,不要让它侵占你核心战场的时间。

现在,你再看这张100分的卷子,是不是感觉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整体,而是一个个清晰、可被攻克的堡垒了?祝你在考研的征途上,精准打击,弹无虚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