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
而且是越来越难,难得有点出乎意料。
如果你脑海里对“职校”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觉得那是中考失利、无处可去的“差生收容所”,那这个观念恐怕得按个Ctrl+Alt+Delete
强制重启一下了。尤其是在深圳这座搞钱、搞事业、搞创新的“卷都”,深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大家更爱叫它“深一职”)的录取门槛,早就不是吴下阿蒙,甚至已经成了很多中等生家庭“高攀不起”的存在。
这绝非危言耸听。
我们先别急着下定义,来切换几个不同的视角,感受一下这股扑面而来的“热度”。
视角一:一个焦虑的中考家长在论坛上的求助帖
【求助】坐标福田,娃今年中考估分550,报深一职的计算机有戏吗?在线等,急!
楼主心态快崩了!娃平时成绩中不溜秋,上个普高感觉是踩线过的节奏,我们寻思着与其去个垫底的普高,天天被学霸们碾压得抬不起头,不如换个赛道。看深一职这几年势头很猛,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听说出来直接被大厂预定,比很多三本大学生都吃香。
结果前两天跟几个家长一聊,我直接傻眼了。🤯 有人说去年深一职的计算机应用,分数线都快逼近某些区属重点高中了!说没个560、570想都别想,还得看户籍、看排名。
天呐!现在读个职校都这么卷了吗?我们这分数是不是彻底没希望了?娃对编程还挺有兴趣的,天天看B站那些编程大神的视频,眼睛里都放光。要是连个职校的门都摸不到,这孩子得多受打击啊……求过来人指点迷津,拜谢!🙏🏻
看到没?这位家长的焦虑,就是当下深圳教育生态最真实的写照。过去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普高,现在是独木桥边上的那条风景优美的“栈道”,也开始人满为患,甚至需要“摇号抽签”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多难?
我们用数据说话。近几年的中考录取分数线是不会骗人的。虽然每年分数线会有浮动,但趋势是明确的:深一职的热门专业,其录取分数线早已超过了深圳中考的“普高线”。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分数明明可以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或者他的家庭)主动放弃了普高,选择了深一职。这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一种主动的、清醒的战略选择。
深一职的王牌专业,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游戏、金融事务、3D打印技术等,它们的录取分数线甚至可以媲美一些中等偏上的普高。这种现象,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大家讨论的是“XX分能不能上深中、实验”,现在小红书和家长群里讨论的是“XX分冲一冲深一职的王牌专业,稳不稳?”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深圳”。
第一,观念的迭代。
“唯有读书高”的旧观念正在被“一技之长同样能安身立命,甚至活得更好”的新思潮所冲击。深圳是一座极度务实的城市,讲究效率和结果。当家长和学生们发现,从一个普通的普高毕业,考一个普通的大学,出来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而从深一职这样的顶级职校毕业,手握过硬的技能证书,实习经历丰富,甚至还没毕业就被华为、腾讯、比亚迪这类头部企业“签走”,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当年中考成绩就挺尴尬,上个普高也是“凤尾”。一家人愁眉苦脸开了好几次会,最后他爸一拍桌子:“去深一职!学汽修!以后新能源车是风口,饿不死!”
结果呢?那孩子现在是比亚迪的高级技师,专门负责新能源电池的维护检测,年纪轻轻,年薪已经让很多985毕业的办公室白领望尘莫及。他自己也干得起劲,觉得浑身是劲,天天在朋友圈晒各种精密仪器和技术突破。这,就是传说中的“弯道超车”。😎
第二,学校自身的硬实力。
你以为的深一职,是尘土飞扬的厂房和老旧的机器吗?
NONONO!
现实中的深一职,校园环境堪比大学,硬件设施堪称一流。它与华为共建“ICT学院”,与腾讯合作开设课程,与大疆搞无人机项目,与深圳地铁订单式培养人才……它玩的不是“模拟”,是“实战”。学生在这里接触到的,就是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设备。这里的老师,很多都是从企业一线挖来的“双师型”人才,他们教的不是屠龙之术,而是明天上班就能用的“杀猪刀”。
这种“产教融合”的深度,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自愧不如的。
第三,清晰的上升通道。
读职校不等于学历的终结。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