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上,不可以。但存在特殊情况。
这么说吧,把大学军训想象成你游戏生涯里躲不掉的“新手村强制任务”,是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各大高校学籍管理规定里的“主线剧情”。它不是一个选修课,也不是一个兴趣小组,你点个“跳过”就能潇洒地进入下一章节。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我,他,我们这些普通大学生,都得老老实实地去操场上体验一把“热浪与汗水齐飞,迷彩共肤色一色”的独特经历。
但是!人生嘛,总有那么多“但是”。这个强制任务确实存在几个官方认证的“BUG”,或者说“豁免通道”。
最常见、也是最正规的途径,就是因病免训。
这不是你随便说一句“哎呀我头疼肚子不舒服”就能蒙混过关的。学校要的是铁证如山。通常需要县级以上(有些学校要求更严,比如三甲医院)出具的、明确写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或类似字样的诊断证明。什么病可以呢?心脏病、高血压、哮喘、严重的皮肤病(比如暴晒会加剧的)、或者某些做过大手术还在恢复期的同学……总之,是那些在烈日下高强度训练确实可能搞出人命的健康问题。
申请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1. 开证明:揣着你的病历本,去符合学校要求的医院,挂个号,跟医生详细说明你的情况以及需要参加军训的背景。医生会根据你的实际健康状况,判断是否给你开具这张宝贵的“免死金牌”。
2. 交材料:开学报到时,或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把这张诊断证明连同你写的申请书,一起提交给你的辅导员或者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
3. 学校审核: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比如武装部、校医院)会对你的材料进行审核。这个过程很严肃,别想着P图或者造假,一旦被查出来,后果可能远不止补训那么简单,处分警告套餐了解一下?⚠️
审核通过后,你就成功“豁免”了吗?别高兴得太早。你不是直接放假回家打游戏,大概率会被编入传说中的“見習組”。
“見習組”的生活,堪称军训场上的一道别样风景线。当你的同学们在操场上喊着“一二一”挥汗如雨时,你可能是在树荫下……
* 写通讯稿,为正在训练的同学们加油鼓劲,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 帮忙看管物品,管理后勤,成为后勤保障小能手;
* 跟着大部队,听听国防教育讲座,整理内务,学学理论知识;
* 甚至有些学校会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拔草……(别笑,是真的!)
总之,你人还在军训的“副本”里,只是从“战斗人员”变成了“非战斗人员”。学分同样要修,只是考核方式不同。想彻底“人間蒸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生病,还有没有别的路子?有,但更为罕见。比如,某些因为特殊原因(如参加国家级重大科创项目、代表学校参加重要比赛等)与军训时间严重冲突的,或许可以向学校申请,但这个审批难度堪称地狱级别,需要极具说服力的理由和层层审批。对于普通人来说,参考价值不大。
聊完了官方路径,我们来谈谈一些同学可能会动的小心思:“我就不去,能把我怎么样?”
朋友,听我一句劝,这个念头很危险,千万别动这个歪脑筋。🙏
大学军训通常是2个学分。看起来不多,但它和你的毕业证、学位证是直接挂钩的。没有这2个学分,你的大学生涯就不算完整,毕业审核那关你就过不去。这就好比打游戏,你主线任务不做完,最终BOSS的大门根本不会为你敞开。
后果套餐通常包括:
* 军训课程计为“不合格”,需要重修。而军训这种集体活动,基本不存在“重修”一说,很多学校的政策是,毕业前必须找机会补训,不然就拿不到毕业证。想象一下,大四的你,穿着一身不合身的迷彩服,混在一群大一新生里踢正步,那画面……是不是有点太美不敢看?😅
* 纪律处分:无故不参加军训属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轻则通报批评,重则记过处分,会记入你的个人档案。这玩意儿会跟你一辈子,考公、考研、找工作,政审环节都可能成为一个污点。
* 辅导员“亲切问候”:你的辅导员会一天八百个电话打给你和你的家人,开启全方位立体式“劝说”模式。
所以,为了那十几天的“自由”,赌上自己的大学前途和毕业证书,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好了,劝退的话说完了,我们换个频道。大学军训,真的就那么面目可憎,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吗?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拍着胸脯告诉你:军训前的你有多么抗拒,军训后的你可能就会有多么怀念。
这听起来很矫情,但事实往往如此。
军训开始前,大家的情绪基本都是这样的:
“卧槽,35度的天,在水泥地上站军姿?是要我死吗?”
“听说教官很凶,会不会骂人啊?T_T”
“我的天,还要自己洗衣服,叠豆腐块被子,我妈都没这么要求过我!”
“防晒霜买哪款啊啊啊啊!不想变成一块碳!”
这种焦虑和抵触,是新生的“标配”情绪,完全可以理解。那毒辣的太阳,那严格的口令,那汗水浸透迷彩服的黏腻感,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折磨”。
但奇妙的化学反应,也正是在这种集体性的“受苦”中发生的。
你会发现,友谊的发酵速度,在军训期间会呈指数级增长。
一群来自天南海北、原本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同一个口令、同一个动作、同一个严厉的教官,迅速凝聚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 你会记得,站军姿快要晕倒时,旁边那个不熟悉的同学悄悄扶了你一把。
* 你会记得,休息时大家挤在小卖部抢一瓶冰镇可乐的快乐,仿佛那是琼浆玉液。
* 你会记得,晚上熄灯后,宿舍里几个人压低声音,吐槽着白天的训练,分享着偷偷带进来的零食,笑得床都在晃。😂
* 你还会记得,拉歌比赛时,扯着嗓子吼着《团结就是力量》,声音嘶哑却热血沸腾,那一刻,集体荣誉感爆棚。✨
这些瞬间,是你在空调房里刷手机、在图书馆里安安静静看书所无法体验的。这是一种粗粝的、滚烫的、带着汗水味的“战友情”。很多人大学里最铁的哥们儿、最亲的闺蜜,就是从军训那段日子开始的。
除了友谊,军训也是一次难得的“强制性成长”。
它强迫你走出舒适区,建立规律的作息。早上6点准时吹响的哨声,比你妈的催促还管用。那床被你蹂躏了无数次才勉强成型的“豆腐块”,是你人生中第一次对“标准”和“细节”有了具象的认知。
当军训结束,你在汇报表演上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时,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真实的。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原来也能这么能吃苦,这么有毅力。这短短十几天,像一次快速的“格式化”,帮你褪去高中的稚气,以一种更坚韧、更独立的姿态,去迎接真正的大学生活。
所以,如果你身体健康,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与其费尽心机地去思考【大学军训可以不参加吗】,不如换个思路,想想【如何让我的大学军训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一份不正经的“军训生存指南”送给你:
* 防晒是第一生产力! 高倍数、防水防汗的防晒霜,给我往死里涂!别心疼,晒伤了更疼。物理防晒(比如冰袖、遮阳帽檐)也可以安排上。
* 一双好鞋垫比什么都重要。 军训发的鞋子通常很硬,买一双柔软、吸汗的运动鞋垫,你的脚会感谢你八辈祖宗。
* 能量补给站。 悄悄带点巧克力、牛肉干、糖果,休息时补充体力,还能收买人心,快速拉近同学关系。😉
* 心态放平,学会“摸鱼”。 教官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动动脚趾,调整一下重心。这不是教你偷懒,是教你如何在高压下聪明地坚持下去。
* 大胆去交流! 别害羞,主动和身边的人说话,和教官开开玩笑(当然要分场合)。你会发现,很多教官其实也只是比你大几岁的兵哥哥,脱下军装,他们也是爱打游戏的阳光大男孩。
总而言之,大学军训,是绝大多数中国大学生绕不开的必修课。它或许辛苦,或许枯燥,但它也像一个独特的成年礼,用汗水和纪律,为你和你的同窗们打下了大学四年最坚实的情感地基。多年以后,你可能记不清那些复杂的队列动作,但你一定会记得那个夏天,那身迷彩,和那群陪你一起晒得黢黑发亮、一起笑一起闹的人。
那段记忆,会成为你大学相册里,最闪亮、最鲜活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