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cfa有多难考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中国cfa有多难考
1 回复
0
幼栀 回复于 2025-08-01 之前

这么说吧,如果你问在中国考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有多难,直接的答案就是:难,而且是那种让人脱层皮、怀疑人生的难。但这“难”字背后,可不是一句“知识点多”就能简单概括的。它更像是一场对现代都市人意志力、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家庭支持系统的全方位极限压力测试,一场赌上青春和金钱的豪赌。

我们来把这个“难”字拆开,揉碎了,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些什么妖魔鬼怪。

首先,咱们聊聊最直观的,就是那传说中“金融第一考”的知识体量。朋友,你见过板砖吗?CFA一级的官方教材叠起来,物理厚度堪比好几块板砖。这还只是一级。我有个哥们儿,考二级的时候,把notes打印出来,A4纸堆在墙角,他女朋友一度以为他改行干废纸回收了。😂

这不仅仅是厚度的问题,关键是广度。CFA的知识体系简直就是金融领域的“十项全能”选手。从《职业道德手册》(Ethics)这种堪比法律条文的圣经,到烧脑的《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Methods),再到让无数人头秃的《财务报表分析》(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简称FRA),还有宏观微观经济学、公司金融、权益投资、固定收益、衍生品、另类投资……每一门单独拎出来,都够大学里开一门主修课了。而CFA要求你,在短短几个月内,把这十门课全部塞进脑子里,而且还得融会贯通。这就好比要求一个吃货,不仅要吃下一整桌满汉全席,还得当场写出每道菜的精确菜谱和营养成分分析。你说,这变态不变态?


其次,是那堵名为语言关的高墙。这是咱们中国考生特有的“附加题”。CFA是全英文考试,这意味着你不仅要看懂每个金融术语——什么contango、backwardation、duration、convexity——你还得用英语的思维逻辑去理解题目。这和我们考四六级完全是两码事。CFA的题目,尤其是案例分析题,往往句子长、结构复杂,中间还埋着好几个坑。有时候你单词全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它在说什么绕口令。

我给你举个栗子🌰。道德手册里那些情景题,一个case洋洋洒灑几百字,描述一个基金经理的骚操作,然后问你他违反了第几条第几款准则。你看得云里雾里,感觉他好像哪儿都错了,又好像哪儿都没错。这种细微的语境差异和文化背景下的判断,对英语非母语的考生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你不仅是在考金融,你还在考英语阅读理解,考逻辑思辨,甚至在考“英美法系”下的商业道德直觉。


然后,咱们来算一笔最现实的账:时间成本。官方建议每个级别至少投入3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300小时,听起来好像还好?但你把它放到中国特色996的背景下试试看。

对于一个在一线城市打拼的金融民工来说,每天下班回到家,累得像条狗,能挤出2个小时不带玩手机的纯学习时间,那都得靠钢铁般的意志。周末?周末是用来回血、社交、处理家务的。可一旦你报名了CFA,对不起,你的周末就姓“C”了。从此,火锅、K歌、旅行是路人,你的世界只剩下书桌、台灯、咖啡和无尽的网课视频。

那300个小时是怎么来的?是无数个清晨6点的闹钟,是地铁上背单词的碎片时间,是午休时刷题的半小时,是推掉所有饭局应酬换来的寂静夜晚。咖啡续命,真的。☕️ 你会发现,你的生活被强行切换到了“考试模式”,一切为通过服务。这种感觉,就像在跑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而补给站只有你自己知道在哪儿。身体上的疲惫还在其次,那种与正常生活脱节的孤独感,才是最磨人的。朋友约你吃饭,你说:“不行,要看书。” 家人让你早点睡,你说:“不行,这章还没看完。” 时间久了,你会开始自我怀疑:我这么拼,到底图个啥?


最后,也是最折磨人的,是心理上的凌迟

CFA的通过率常年徘徊在40%-50%左右,这意味着你辛辛苦苦备考了大半年,花了小一万的报名费考试费,还有一半的概率会收到一封写着“We regret to inform you…”的邮件。那种挫败感,经历过的人都懂。

考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煎熬。CFA一级一天考两场,上下午各3个小时(机考后时间有变,但强度不减),总共240道选择题,平均1.5分钟一道。这要求你像个机器人一样,高速运转,精准判断。中间不能有丝毫懈怠,一道题卡住,后面的节奏可能就全乱了。

到了CFA二级,难度陡然升级。全是案例题,阅读量巨大,知识点考察得更深、更综合。你可能花了十分钟读完一个大case,结果后面的6道小题横跨了三四个学科。考完二级,很多人都说感觉身体被掏空。

而终极大Boss——CFA三级,则加入了主观题(写作题)。这对于习惯了客观题的中国考生来说,又是一道坎。它不仅考你懂不懂,更考你能不能把你的投资决策和逻辑清晰地、有条理地写出来。这对英文写作能力和金融实战思维的要求,是前两级无法比拟的。

整个备考周期,从一级到三级,顺利的话也要两年半到三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你要不断地和自己的懒惰、诱惑、自我怀疑作斗争。看到身边的人升职加薪、结婚生子,而你还在为一个小小的知识点焦头烂额,那种心理压力,没有强大的心脏真的扛不住。这就是一场“剩者为王”的游戏,坚持下来的人,赢得的绝不仅仅是一张证书。

所以,中国CFA到底有多难?

它难在知识的广博如海,难在语言的无形壁垒,难在时间的残酷挤压,更难在对个人心智的反复捶打。它不是一场智力竞赛,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铁人三项。

但话说回来,也正因为如此之难,这张证书才显得弥足珍贵。它就像金融圈里的一枚“军功章”,虽然不能保证你平步青云,但它至少向雇主证明了:这个人,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体系、卓越的学习能力、超凡的自律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每一个从CFA考场上走下来的人,无论通过与否,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洗礼。他们啃过最厚的书,熬过最长的夜,战胜过最深的恐惧。这段经历本身,就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踏上这条路,问问自己,你准备好迎接这场挑战了吗?如果你准备好了,那就去吧。前路虽然荆棘密布,但翻过山丘,你看到的风景,定会不同。✨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