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省考怎么判断自己是a类b类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省考怎么判断自己是a类b类
0

省考怎么判断自己是a类b类

1 回复
0
往事随风 回复于 2025-08-15 之前

首先,咱们得把一个天大的误会给澄清了:你本人,是没有A类B类之分的! 是不是瞬间感觉醍醐灌顶?🤯 别再纠结“我这个人适合A类还是B类”这种哲学问题了,这事儿从根上就想错了。

省考里的A类、B类(或者有些省份叫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又或者叫省市级、县乡级,本质上是一回事儿),它压根不是给你个人贴的标签,而是给你要报考的那个『职位』设定的分类。

所以,问题的正确问法应该是:“我该如何判断我报考的那个职位是A类还是B类?”

答案异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朴实无华:

去看官方发布的《招考公告》和《职位表》!

对,你没看错,唯一的、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来源,就是那个每年让你等到望眼欲穿、下载时能让服务器卡顿的官方文件。别去相信任何培训机构的“内部预测”,也别听信论坛里某个“大神”的道听途说。在官方文件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来,我给你掰扯掰扯具体怎么操作,手把手教学,包教包会:

第一步:找到你的“藏宝图”——《职位表》

每年省考公告发布时,都会附带一个至关重要的Excel文件,那就是《职位表》。这玩意儿就是你的藏宝图,里面密密麻麻地列出了所有招录的单位、职位、代码、要求、人数……以及,我们最关心的——职位类别

第二步:开启你的“火眼金睛”模式

下载并打开这个Excel表,深呼吸,别被那成千上万行的数据吓到。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关键的那一列。这一列的名字通常会是下面几种之一,你要学会灵活变通:

  • “职位类别”
  • “考试类别”
  • “申论试卷类别”
  • “公共科目试卷类别”

找到这一列之后,你就能清楚地看到,在你心仪的那个职位后面,赫然写着它是 “A类” 还是 “B类”,或者是 “综合管理类” 还是 “行政执法类”

👉 举个栗子:
你想报“X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科员一”这个职位。你在职位表里找到这一行,然后把目光向右平移,找到“考试类别”这一列,如果下面写着“A类”或“综合管理类”,OK,那你备考时就要按照A类的标准来准备。如果写着“B类”或“行政执法类”,那你的复习方向就得立刻切换到B类模式。

就这么简单。粗暴。有效。


好了,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了。但你肯定还想问:“搞那么清楚A、B类干嘛?它们到底有啥区别?难道只是名字不一样?”

问得好!这才是这篇“技术贴”的灵魂所在。搞清楚A、B类的区别,直接关系到你的备考策略、努力方向,甚至是你上岸的概率。这绝不是小事!

【敲黑板!A、B类的本质区别大揭秘】

1. 最大的区别,也是最要命的区别:笔试科目,尤其是《申论》!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大部分省份的A、B卷在行测上题型和题量基本一致,但可能会在题目难度侧重点上略有不同。比如,A卷(综合管理类)的资料分析可能数据更复杂、逻辑推理更抽象;而B卷(行政执法类)的常识判断可能更偏向于法律法规、基层实务,题目设置更接地气。但这都是细微差别,大方向上还是一家人。

  • 《申论》:这才是A、B卷的“分水岭”!是真正的“楚河汉界”!

    • A类申论(综合管理类):可以理解为 “高层参谋” 模式。它的材料通常站位更高、视野更宏大,探讨的都是些国家政策、社会热点、发展规划等比较宏观的问题。比如让你谈谈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它要求你有更强的分析概括能力、政策理解能力和宏观思辨能力。写起文章来,那得是引经据典,高屋建瓴,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意味。🤔
    • B类申论(行政执法类):可以理解为 “一线队长” 模式。它的材料非常具体、非常接地气,往往就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案例,比如邻里纠纷、违章建筑、窗口服务矛盾等。它考察的是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群众沟通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题目会更直接,比如让你写个宣传稿、整理个会议纪要、或者给个解决方案。文章风格要求朴实、有效、能解决问题,而不是空谈大道理。👨‍✈️

简单总结:A卷考“想”,B卷考“干”。 一个务虚,一个务实。一个考验你的脑子,一个考验你的手脚和嘴皮子。

2. 其次,这背后暗示了你未来的工作性质。

职位的A、B分类不是随便拍脑袋定的,它和你上岸后要干的活儿息息相关。

  • A类(综合管理类)职位:大多分布在省、市两级的党政机关,比如省委办公厅、市政府研究室、发改委等。这些单位的工作更多是从事政策研究、文稿起草、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等。说白了,就是坐在办公室里跟文字、数据、会议打交道,需要你有“坐得住”的定力和“想得深”的脑力。

  • B类(行政执法类)职位:大多分布在县、乡(镇)、街道以及一些垂直管理的基层执法单位,比如市场监管所、派出所、城管大队、税务分局等。这些岗位是真正直面群众、直面矛盾的“第一线”。你的日常可能是上街巡查、处理投诉、调解纠纷、窗口办证。这要求你有极强的执行力、应变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情商。💪

3. 那么,到底哪个更难?哪个更好?

这是一个经典的“陷阱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 从难度上看:很多人主观上觉得A类申论更难,因为它抽象,不好把握。但B类申论的案例有时候也特别刁钻,想写出彩同样不易。行测的难度也是因人而异。所以,难度是相对的,取决于你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 从好坏上看:这更是个伪命题!“A比B好”是省考里流传最广的谣言之一。这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性格和职业追求

    • 你是个喜欢思考、享受文字、能静下心来研究政策的“学院派”?那A类岗位可能是你的天堂。
    • 你是个坐不住、喜欢跟人打交道、享受解决具体问题的“实干家”?那B类岗位能让你如鱼得水,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把一个“实干家”硬塞进A类岗位,他会觉得憋屈、无聊、度日如年。反之,让一个“学院派”去处理鸡毛蒜皮的基层矛盾,他可能会手足无措,感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所以,根本不存在谁优谁劣,只存在『适合不适合』。 这比你考多少分都重要!

最后,给你几句掏心窝子的大白话:

  1. 别再自己瞎琢磨了! 现在,立刻,马上去找你目标省份去年的《职位表》,亲自看一遍,感受一下。这是你备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 选择大于努力。 在报考前,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看看自己到底更倾向于哪种工作模式。选对了赛道,你的备考会事半功倍,未来的职业生涯也会更顺遂。
  3. 一旦确定了职位类别,就请all in! 不要今天看看A类的资料,明天又刷刷B类的真题,那样只会让你精神分裂。集中火力,专攻一个方向,把它研究透彻。

搞清楚自己要考A类还是B类,就像在出发前校准了导航。方向对了,哪怕路途再颠簸,你也终将抵达目的地。祝各位考公人,都能找准自己的赛道,一“站”功成!🚀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