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国考是每年的几月几号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国考是每年的几月几号
1 回复
0
chuxia 回复于 2025-08-15 之前

国考笔试通常在每年的11月最后一个周日12月第一个周日举行。

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日期,朋友。如果你以为它只是日历上一个平平无奇的格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日期,对于上百万“考公人”来说,它是一个坐标,一个灯塔,一个审判日,甚至是一个……嗯,一年一度的大型线下“网友”见面会。😂

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个日期背后到底藏着怎样一个风起云涌、悲喜交加的世界。

当你第一次在论坛上敲下“国考是几月几号啊?”这个问题时,恭喜你,你已经像一个拿着新手地图的玩家,一脚踏入了名为“公考”的庞大副本。这个问题本身,就标志着一个开始。

真正的节奏,并不是从考试那天算起的。不,那太晚了。国考的“生物钟”,其实是从每年的10月中旬开始拨动的。

那时,秋风刚开始有点萧瑟的意味,你可能还在为双十一的购物车纠结,突然,一个重磅炸弹就会在所有考公群里炸响——《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XXXX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发布了!

就是这个瞬间,整个考公圈的空气都凝固了。所有人,无论是在图书馆奋笔疾书的应届生,还是在工位上偷偷摸鱼的“社会人”,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一切,像饿狼扑食一样冲向国家公务员局的官网。接下来,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寻宝游戏”。

主角是一份巨大的Excel表格,它的名字叫职位表

那可不是一份普通的表格。它密密麻麻,成千上万行,每一行都代表着一个岗位,一个地区,一个编制,一个可能改变你后半生轨迹的机会。你会在那张表里,用筛选功能,像侦探一样寻找自己的“天命之岗”:专业对不对口?学历够不够格?政治面貌有没有要求?是不是“三不限”神岗?(哦,三不限,那是勇士的角斗场,也是炮灰的埋骨地。)

这几天,你的所有社交软件都会被各种链接和截图刷屏:

“兄弟们,这个岗怎么样?去年分数高吗?”
“姐妹们,快帮我看看,报这个会不会死得很惨?”
“完了,我看上的岗位已经报了500人了,现在才第二天啊!😭”

紧接着,就是为期约10天的网上报名。这堪称一场大型心理战+信息战。你选定的岗位,报名人数会像股票K线图一样实时跳动。你眼睁睁看着“报录比”从10:1,变成100:1,再到令人绝望的1000:1。每天刷新那个页面,心情比看恐怖片还刺激。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还是“求稳上岸,选个偏远地区的岗位”?这个抉择,折磨着每一个考生。

然后,是资格审查网上缴费。当你支付了那一百来块钱的报名费后,一切就尘埃落定了。这笔钱,买下的不是一次考试机会,而是一张通往那个特定周日的“船票”。从这一刻起,你和全国其他上百万的“同路人”,目标就只剩下那一个——11月最后一个周日(或者12月第一个周日)。

接下来的一个月,是整个备考过程中最纯粹、也最残酷的冲刺阶段。

这段时间,你会活成一个“时间管理大师”。每天早上6点,你和城市里的环卫工人一同醒来;深夜12点,你和路边的烧烤摊主一起“收工”。你的世界被简化到了极致:行测申论

行测,全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是一场与时间的殊死搏问。120分钟,130多道题,涵盖了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大模块。你得像个精密的机器人,大脑飞速运转,一眼扫过题干就能定位考点,手里的笔几乎不能停。什么“鸡兔同笼”、“植树问题”、“图形推理”,都会把你折磨得死去活来。刷题刷到最后,你看到任何文字都想找逻辑漏洞,看到任何图表都想算同比增长率,看到钟表都想算时针和分针的夹角……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职业病”。

申论,则是对你灵魂的拷问。它给你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材料,让你在几个小时内,提炼观点,分析问题,并最终写出一篇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立意高远的大作文。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写作能力,更是你的格局、你的思辨能力,以及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备考申论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输入、输出,把自己从一个“键盘侠”修炼成一个能站在政府立场思考问题的“准公务员”。你会背诵各种“金句”,模仿《人民日报》的文风,直到自己写出的句子都带着一股“新闻联播”的味儿。

终于,那个决定命运的周日到了。

那天通常很冷。天还没亮,你就会和成千上万的考生一起,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向考点。地铁里,公交上,全是拿着透明文件袋、神情肃穆的年轻人。大家心照不宣,眼神交汇时,既是对手,也是战友。

上午考行测,下午考申论

中午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大部分人会选择在考场附近的快餐店,或者干脆在校园的长椅上,匆匆解决午饭,然后抓紧最后的时间再看几眼申论范文。那种氛围,紧张、压抑,又带着一种悲壮的仪式感。

下午申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你会感到一种巨大的、被掏空的虚脱感。走出考场,看着西下的夕阳,你会觉得刚才那几个小时,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战争。手机开机,各种考公群里已经炸开了锅,大家疯狂地对答案,讨论题目难度。有人欢喜,有人哀嚎,有人已经开始准备下一年的省考了。

所以,你看,“国考是几月几号”这个问题,它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日期。

它是一整个群体的集体记忆,是一个浓缩了无数人汗水、泪水、希望与失落的时间节点。它意味着无数个在自习室里和日光灯管面面相觑的日子,意味着放弃了的聚会和旅行,意味着家人朋友的期盼和压力,意味着你为了一个不确定的“可能”,赌上了一整段确定的青春。

这个日期,最终会以准考证上一行加粗的黑体字,烙印在你的记忆里。很多年后,你可能已经不记得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拗口的理论,但你一定会记得那个寒冷的冬日,你握着一支笔,作为百万分之一,去奔赴一场关乎未来的盛大“约会”。

这个日期,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无论结果如何,经历过这一切,你都会变得不一样。👊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