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的ing形式?
是 coming 啊。
就这么简单?一个语法问题,两个单词就能打发了。但如果事情真这么简单,这个词就不会像一根看不见的线,牵动我们这么多情绪了。
Coming
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动态感和悬念。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也不是一个完成的动作。它是一个过程,一个从“将至”到“已至”的过渡态。我们所有的人生,似乎都活在这个充满张力的过渡态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春天。
不是日历上写的那个“立春”,而是你真正感觉到春天正在 coming 的那个瞬间。可能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你走在路上,一阵风吹过来,风里没有了冬天那种刀子刮骨头的凛冽,反而带上了一丝……怎么形容呢?一丝松软的、潮湿的、混合着泥土和不知名花苞气味的甜。那一刻你心里会“咯噔”一下,你知道,春天要来了。
它还没完全到,树还秃着,天可能还阴着,但你就是知道。
这种“知道”,就是coming
这个词的魔力。它是一种预兆,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荷尔蒙。等待快递时的坐立不安也是这种感觉。刷新物流信息,看到“派送中”三个字,整个人的多巴胺就开始预支。那个小小的包裹正在 coming to you,穿越大半个城市,带着你期待已久的东西。从它coming
的那一刻起,快乐就已经开始了,甚至比拆开包裹那一瞬间的快乐更持久,更令人回味。
我们迷恋的,或许根本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coming
的过程。⏳
当然,coming
也不总是这么温情脉脉。
有时候,它像一部惊悚片的配乐,在寂静中步步紧逼。
“Winter is coming.”
这句话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魔力,就是因为它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冬天正在降临,它不是瞬间切换的场景,而是一点点侵蚀世界的冷空气,是白昼一寸寸缩短的绝望,是万物凋零前最后的狂欢。它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庞大的、令人敬畏的宿命。
生活里,这种“冬天”也无处不在。
老板在会议上说“我有个想法……”的时候,你知道,一个可怕的deadline正在 coming。
体检报告迟迟未出,电话响起的瞬间,你知道,一个“审判”正在 coming。
在一段关系里,当对话越来越少,沉默越来越长,你知道,那个叫做“结束”的东西,也正在 coming。
这些coming
,带着一种无可阻挡的势能。你无法快进,也无法暂停。你只能站在原地,像站在铁轨上,听着远处传来的轰鸣声越来越近,感受着脚下枕木的震颤,眼睁睁地看着那头钢铁巨兽向你冲来。你无处可逃。这就是coming
的另一面:宿命感和压迫感。😱
换个频道聊聊。
我最近特别喜欢琢磨一个短语:coming to terms with something。
翻译过来是“逐渐接受(某个事实)”。这个翻译太……太冷静了。它完全没能表达出原文里那种动态的、挣扎的、最终趋于平静的心理过程。
“Coming
to terms”,它不是一个“接受”的按钮,一按下去,OK,我接受了。不是的。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走来”的过程。
想象一下,你内心有一块坚硬的、你不想面对的礁石——可能是失败的恋情,可能是事业的挫败,可能是亲人的离去。一开始,你绕着它走,假装它不存在。然后你试着去推它,发现它纹丝不动。你愤怒,你捶打它,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最后,你累了,你坐在礁石旁边,看着它,看着它在日出日落下的光影变化,听着海浪拍打它的声音。你不再试图推开它,你只是和它待在一起。你就这样,慢慢地,coming
to terms。
这个coming
,是心灵的跋涉。它包含了自我拉扯、愤怒、悲伤、妥协,以及最终和解的全部旅程。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无数次这样的“coming to terms”。
同样的,还有 coming of age(成年),coming out(出柜),coming clean(坦白)。这些短语里的coming
,都指向一种身份的转变,一种从遮蔽到显露,从混沌到清晰的“浮现”。它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充满勇气的、破土而出的过程。🌱
在网上吵架(哦不,是“友好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当两个人观点完全对立,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最有效的一句质问往往是:“Where are you coming from?”
你从哪里来?
这句问话太妙了。它瞬间把焦点从“你说的对不对”转移到了“你为什么会这么说”。
你的观点,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背后是你全部的人生经验、教育背景、家庭环境、文化烙首印的总和。你coming
from a wealthy family,和coming
from a struggling background,看待金钱的态度可能天差地别。你coming
from a conservative society,和coming
from a liberal one,对自由的理解肯定南辕北辙。
所以,理解一个人“where he is coming from”,才是真正沟通的开始。它让我们放下对错的执念,去尝试描摹对方的“来路”。这条路,塑造了他的思维方式。我们看到的只是他此刻站立的那个点,而coming
,则是他抵达这个点所经过的漫长轨迹。
下次再遇到无法理解的人和事,不妨在心里问一句:What is coming through here? 此处正在浮现的是什么?他/她的来路是什么?
这比直接开喷“你是杠精吗”要高级多了,真的。🧐
所以你看,coming
这个小小的进行时态,简直就是我们人生的缩影。
它包含了对未来的期盼(The best is yet to coming!),也蕴含着对未知的恐惧(Something wicked this way comes)。
它描绘了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和解(I’m coming to terms with my past.),也追溯了我们思想的源头与轨迹(I see where you’re coming from.)。
它既可以是宏大的时代浪潮(A new era is coming.),也可以是细微的个人感知(A great idea is coming to me! 💡)。
我们永远活在coming
的路上。旧的烦恼刚刚过去,新的挑战已在路上;这个目标刚刚实现,下一个梦想又在萌芽。我们永远无法抵达一个所谓“最终”的状态,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coming
。
它在告诉你:别急,一切都还在路上。
好的,坏的,期待的,恐惧的。
Everything is 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