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哲学专业大学排名

问答中心分类: 学校&机构相关问答哲学专业大学排名
1 回复
0
纵性℃ 回复于 2025-09-02 之前

很多人一上来就问,哲学专业哪个大学最好?想看个排名。这想法很直接,但其实是个坑。排名这东西,看看就好,千万别当成唯一的标准。为什么?因为哲学这个学科,跟你想的可能不太一样,它的好坏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衡量。

市面上确实有几个知名的排名。比如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每年都会出一个哲学专业的榜单。还有一个在圈内更有名,叫“哲学美食家报告”(Philosophical Gourmet Report,简称PGR)。这个报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英语世界哲学系学生申请研究生的重要参考。

但是,这些排名都有自己的问题。QS排名综合了学术声誉、雇主评价等很多指标,看起来很全面。可问题是,哲学专业的“雇主评价”到底有多大意义?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并不会去做职业哲学家。而且,学术声誉这东西,往往是大校、名校占便宜,不一定代表本科教学质量。

PGR就更特殊了。它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让一些知名的哲学家给各个学校的哲学系打分。这听起来很专业,对吧?但它的问题也很明显。第一,它极度偏向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这是当代英美哲学的主流,强调逻辑、语言分析。如果你对欧陆哲学(比如尼采、萨特)或者中国哲学、古希腊哲学更感兴趣,那PGR的参考价值就大打折扣。一个在分析哲学领域排名顶尖的系,可能在欧陆哲学方面只有一个老师,甚至没有。

第二,PGR的评分机制也一直有争议。它依赖的是圈内人的主观评价,容易形成“声誉循环”,就是说有名气的学校更容易得到高分,从而一直保持名气。这不一定能反映一个系最新的教学和研究情况。

所以,别再盯着那个总排名了。你应该把排名当成一个起点,一个帮你筛选出一些学校的工具,而不是终点。真正帮你做决定的,应该是下面这几件事。

第一,看研究方向和师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哲学系内部的划分很细。比如,你想研究心灵哲学,那你就得去找在这个领域有厉害教授的学校。你想研究康德,那就得看哪个系的老师是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专家。去你想申请的学校哲学系官网上,把所有老师的简介都看一遍。看看他们的研究领域是什么,最近发表了什么论文。一个学校就算综合排名不高,但如果在你感兴趣的那个小方向上有两三个顶尖学者,那它对你来说,可能比哈佛、牛津更有价值。

举个真实例子。我一个朋友当年特别想研究维特根斯坦,他发现一所排名不算最顶尖的大学,正好有两位研究维特根斯坦的权威学者。他最后就去了那里,本科期间就跟着这两位老师做研究,收获比去一个大而全的名校要多得多。反过来,如果你去了一个综合排名第一的学校,结果发现你想学的方向,那个系最厉害的教授去年退休了,或者正在休学术假,那你怎么办?

第二,看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很多排名高、研究实力强的大学,教授的主要任务是搞科研、带博士生。他们可能一学期只给本科生开一门大课,几百人一起上,你根本没机会和他们深入交流。反而是一些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或者不那么注重排名的大学,老师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本科教学上。小班教学,师生互动频繁,你能得到更多的个人指导。你可以去查查学校的师生比,看看哲学系的课程设置,尤其是高级研讨课(seminar)的数量。研讨课多,意味着你有更多机会进行深度讨论。

第三,看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这个也很实际。直接去官网找哲学系的本科生课程目录。看看他们都开一些什么课?这些课是你感兴趣的吗?课程是偏重哲学史,还是偏重各个分支问题(比如知识论、伦理学)?有些学校的哲学系有明确的“学习路径”或者“方向选择”,比如你可以主攻“政治、经济与哲学”(PPE)方向,或者“科学哲学”方向。这能帮你把哲学学习和你未来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

第四,看系里的氛围和资源。一个好的哲学系,不应该只有课堂。看看他们有没有定期的学术讲座,请不请外校的学者来交流?有没有学生自己组织的读书会、哲学社团?本科生有没有机会参与老师的研究项目,或者发表自己的学术作品?这些“软实力”决定了你未来几年的学习体验。一个氛围活跃、鼓励讨论的系,能让你真正爱上哲学。

所以,具体该怎么做?给你一个可操作的步骤:

第一步:用QS这类综合排名,先列一个包含20-30所学校的备选名单。别只看前十名,眼光放宽一些。

第二步:访问这些学校哲学系的网站。这是最花时间,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把每个系的师资、课程、研究方向都仔细看一遍。根据你自己的兴趣,把名单缩减到10-15所。

第三步:深入挖掘。去找一些课程大纲(syllabus)来看看,了解具体的阅读材料和作业要求。也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些系的学生评价,比如在Reddit的r/askphilosophy板块,或者一些学生论坛上,看看有没有人分享就读体验。

第四步:结合自身情况做最终决定。考虑你的成绩、职业规划、地理位置偏好等因素,从缩减后的名单里选出最终要申请的几所学校。

记住,选学校就像找朋友,不是名气越大越好,而是要找最适合你的那一个。哲学学习尤其如此,它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智力旅程。找到能引领你、激发你的老师和同学,比学校门口挂什么牌子重要得多。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