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南方联大是哪个大学

问答中心分类: 学校&机构相关问答南方联大是哪个大学
1 回复
0
旁观者 回复于 2025-09-05 之前

很多人问“南方联大是哪个大学”,其实这个问题没法用一个名字来回答。因为根本就没有一所大学,官方名字叫“南方联大”。

这个词更像一个江湖上的外号,或者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它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我们历史上有一个太厉害的榜样,叫“西南联大”。所以,咱们得先从这个名字的源头说起,把事情捋清楚。

第一件事:你是不是想问“西南联大”?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很多人凭着模糊的记忆,把“西南”记成了“南方”。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都是方位词。

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抗战时期,几所顶尖大学为了躲避战火,搬到昆明一起办学的那段故事,那你问的肯定是“西南联-合大学”。

这事儿必须得说清楚。西南联大,全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它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三所。哪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这三所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在日军侵华后,先是搬到长沙,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后来战火烧到了长沙,又一路西迁,最后到了云南昆明,才正式定名为“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只存在了8年多,从1938年到1946年。条件艰苦到什么地步?校舍是铁皮屋顶的土坯房,下雨天上课,雨点打在铁皮上,声音大到老师和学生都听不见对方说话,只能等雨停了再继续。图书馆座位不够,学生就抱着书去外面的茶馆里看一天。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培养出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比如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就是西南联大的学生。还有数学家陈省身、华罗庚,作家汪曾祺等等。这所大学的校训是“刚毅坚卓”,这四个字完美概括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

所以,先确认一下,你想问的是不是这个传奇。如果是,那答案就是:它是由北大、清华、南开在抗战时期组成的联合大学,校址在昆明,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第二件事:现代语境下的“南方联大”指的是谁?

好了,如果我们确定不是在问西南联大,那么在今天的网络语境里,“南方联大”这个词确实在被使用。它通常是一个非官方的、带有调侃和赞美性质的称呼,用来指代聚集在广州大学城的几所顶尖高校。

具体来说,最常被圈进来的有四所大学:

  1. 中山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
  2. 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 暨南大学 (Jinan University)
  4. 华南师范大学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为什么是它们?

原因很简单,这几所学校都非常强,而且物理上离得特别近。它们的核心校区都挤在广州大学城那个小岛上,彼此之间骑个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这种地理上的聚集,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们产生了一种“我们是一伙的”感觉。大家可以互相蹭课、一起参加活动、谈恋爱,资源共享非常方便。我有个朋友在华工读本科,他说他们实验室缺个什么试剂,有时候直接一个电话打给隔壁中大的同学,然后骑车过去拿就行了,比等采购快多了。

这种亲密的地理关系,加上这几所大学本身都是“211工程”高校,其中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还是“985工程”和“双一流”A类高校,实力摆在那里。所以,人们就借用“西南联大”那个“强强联合”的概念,给它们起了个外号叫“南方联大”。

这个外号里有几层意思:

  • 实力认可:承认这几所大学是华南地区的顶尖学府,代表了这里的最高学术水平。
  • 合作期望:希望它们能像当年的西南联大一样,打破壁垒,有更多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 区域自豪感:这是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高等教育的一张名片。叫“南方联大”,本身就带有一种“我们南方也有自己的顶级大学集群”的自豪。

但是,必须强调一点,这只是个外号。这四所大学仍然是四个独立的法人,有各自的行政体系、招生计划和发展方向。它们之间有合作,但绝对不是西南联大那种“三校合一”的模式。所以,你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可千万别去找“南方联大”这个选项,那是找不到的。你得分别填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第三件事:为什么人们对“联大”这个概念念念不忘?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八十多年前的办学模式,到现在还被人反复提起,甚至拿来给现代的大学起外号?

因为“联大”这个模式,代表了一种理想中的大学状态。

首先是学术自由。 西南联大的教授们来自不同背景,学术观点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能在一种“兼容并包”的氛围里共事。教授可以自由地讲课,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听谁的课。比如当时闻一多先生讲《诗经》,汪曾祺就说他讲得像个诗人;而另一个老师讲《诗经》,则完全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学生可以同时听到不同流派的声音,自己去思考和判断。

其次是资源整合。 三所顶尖大学的师资和图书资料汇集到一起,这是任何一所单一大学都无法比拟的。一个学生等于同时拥有了三所大学的老师和图书馆。这种资源优势是巨大的。现代人之所以把广州大学城的几所学校称为“南方联大”,也是看中了这种资源聚集的潜力。

最后是一种精神象征。 西南联大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为国家保存了读书的种子。这种“教育救国”的精神,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所以后人一提到“联大”,想到的就是顶尖、合作、风骨和担当。

说到底,“南方联大”这个词,一半是事实描述(描述广州大学城几所高校的地理聚集和实力),另一半是精神寄托(寄托了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向往)。它不是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反映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期待。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南方联大是哪个大学”,你可以把上面这些告诉他。先问他是不是记错了“西南联大”,如果不是,再跟他聊聊广州大学城的故事。这样一来,你不仅回答了他的问题,还顺便把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也讲清楚了。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