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行书练字方法技巧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行书练字方法技巧
1 回复
0
久居深海i 回复于 2025-09-05 之前

很多人想练行书,觉得写起来又快又好看,很潇洒。但练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字不是“龙飞凤舞”,而是“群魔乱舞”,要么软塌塌没骨架,要么乱划拉看不清。这问题我刚开始也遇到过。说白了,就是方法没找对。

咱们得先明白一个基本逻辑: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它不是一种全新的字体,而是楷书在书写速度加快后,笔画自然而然产生的简化、连接和变形。这就好比走路和跑步,你得先学会稳稳当当地走,才能跑得又快又好。直接学跑,结果就是摔跤。

所以,练行书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你的楷书得有个样子。不需要你是书法家,但至少每个字的点画、结构你得清楚。比如“永”字八法,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画,你用楷书写出来得是到位的。字的间架结构,比如左右结构怎么安排,上下结构谁占多少空间,你心里得有数。

我见过很多人楷书都写不稳,就急着去练行书,结果就是字帖上的字是“王羲之”,自己写的字是“王二狗”。因为他不知道那个连笔是怎么从楷书演变过来的,他只是在模仿一个形状,没有理解内在的骨架。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行书怎么练都别扭,先停下来,回去写两个月的楷书,把基本功砸实。这不丢人,这是走正路。

基础有了,我们再谈具体的练习方法。

第一步:选帖,而且要“从一而终”。

选谁的帖?初学者我推荐赵孟頫或者文徵明。为什么是他们?因为他们的行书写得非常规范,既有行书的流畅,又保留了很清晰的楷书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看懂笔画的来龙去脉。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神品,但对初学者来说太自由,变化太多,容易学跑偏。你可以把它当成终极目标,但不要一上来就啃这个硬骨头。

选定一本字帖后,比如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在接下来至少半年的时间里,你就只练它。不要今天看看这个,明天写写那个。人的大脑和手形成肌肉记忆是需要大量重复的。你今天学赵孟頫的圆润,明天学米芾的刷笔,最后的结果就是四不像,什么都没学到。我当年就犯过这个错,买了七八本字帖换着练,感觉自己很博学,结果写出来的字毫无章法,被老师傅说了一顿才改过来。

第二步:读帖,而不是光看帖。

这是绝大多数人会忽略的一步。拿到字帖,不是马上就抄。你要先“读”。怎么读?

  1. 看结构:分析这个字在行书里是怎么变形的。和楷书比,哪些部分简化了?比如“门”字,楷书是两边对称的,行书里常常把右边简化成一个竖弯钩。你要搞清楚这种规律。
  2. 看笔顺:行书为了书写流畅,有时候会改变笔顺。比如“王”字,楷书是横横竖横,行书常写成横竖横横,方便和下一个字连接。你要仔细观察,找出这些变化。
  3. 看连带:这是行书的灵魂,就是那些牵丝映带。你要看清楚,这个连接的细线是从哪个笔画的末端发出来的,又连接到哪个笔画的起端。是实连还是虚连?实连就是笔尖不离纸,虚连就是笔尖抬起来了,但空中走了一个笔势,气脉是连着的。这些细节决定了你的字有没有“神”。

每天动笔前,花十分钟时间,就选三五个字,用眼睛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描”,在脑子里“写”几遍。这个过程比你盲目地抄一百遍都有用。

第三步:临帖,分三步走。

读懂了,才开始动手写。临帖不是描红,是有方法的。

  1. 对临:这是最基础的。把字帖放在旁边,看着一个字,写一个字。这时候的目标不是快,而是准。你要尽可能地模仿原作的每一个细节:笔画的粗细、长短、角度,字的大小,连带的位置。写得慢没关系,写得像才是关键。一个字写不好,就反复写,写上十几遍,直到你觉得有七八分像了,再写下一个字。
  2. 背临:对临一段时间,你觉得对某些字比较熟悉了。试试这个方法:看一个字,记在脑子里,然后合上字帖,凭记忆把它写出来。写完后,再打开字帖跟你写的字做对比。这个时候你就能发现自己最容易忽略或者记错的地方。比如,你可能记得大致形状,但忘了某个钩的角度,或者某个连笔的粗细。这就是你的弱点,找到它,然后针对性地在下一次对临中去修正。
  3. 意临:这是最高级阶段,初学者可以先不急。就是你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位书法家的用笔风格和结字规律,可以不用看字帖,用他的风格去写别的字。比如你练的是赵孟頫,你可以试着用赵体的感觉去写一首你喜欢的唐诗。

练习的时候还有几个具体的技巧。

一个是关于工具。别一开始就追求什么好笔好纸。一支普通的中性笔,比如0.7mm或者1.0mm的,就很好了。出水流畅,能看出笔画的粗细变化。纸就用普通的打印纸或者买点米字格的练习纸。工具不重要,方法才重要。

另一个是练习量。不在于多,在于精。你每天心浮气躁地抄写十页纸,效果不如你安安静静地、用心读帖十分钟,然后精临一页纸。把每个字都当成一个独立的作品去完成。今天就练五个字,但要把这五个字彻底搞懂,写到自己满意为止。明天再换五个。这样日积月累,效果比“数量战”好得多。

最后,要解决一个常见的误区:行书不等于潦草。行书的“行”是“行云流水”,是流畅、是连贯,不是乱。它的每一个简化、每一个连笔,都是有法度的,都是在保证字的可识别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你写的字,别人需要猜,那不叫行书,那叫草稿。所以,在练习的全过程中,心里要始终绷着一根弦:结构是根本。无论笔画怎么变,字的基本骨架不能散。当你发现自己的字开始乱飘的时候,就放慢速度,甚至回头去写写楷书,找找那种扎实的感觉。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