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会计好学吗?一点基础都没有,能行吗?
我的回答是:能学,但别把它想得太简单,也别把它想得太难。它不是火箭科学,但也不是看两眼就能学会的东西。
首先,咱们得把一个误区给掰扯清楚:会计不是数学。
很多人一听会计,脑子里就冒出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然后就觉得自己数学不好,肯定学不会。这是错的。会计用到的数学,就是加减乘除。你只要会用计算器,数学这关就过了。会计真正的核心,是逻辑和规则。它更像一门语言,或者一套游戏规则。你得先背下来它的“单词”和“语法”,然后用这些规则去记录和解释一家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如果你逻辑思维还行,做事比较有条理,那学会计就有优势。
好,那一个零基础的人,该从哪里开始呢?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理解那个最核心的公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整个会计大厦的地基,后面所有东西都是从它衍生出来的。我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保证你听得懂。
假设你想开个小卖部。
你自掏腰包拿了3万块钱,这是你的本钱。然后你又跟银行借了7万块。现在你手里总共有10万块现金。
咱们套一下公式:
* 资产:就是你现在能控制的、未来能给你带来钱的东西。你手里的10万块现金就是你的资产。所以,资产 = 10万。
* 负债:就是你欠别人的钱。你欠银行7万,这就是负债。所以,负债 = 7万。
* 所有者权益:就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那部分钱。你投了3万,这就是你的权益。所以,所有者权益 = 3万。
你看,10万(资产)= 7万(负债)+ 3万(所有者权益)。公式是平的。
这个“平”,在会计里叫“平衡”。后面不管你做什么生意,这个等式永远都要是平衡的。这是铁律。
现在,你花了5万块钱进了些货,比如饮料、零食。
你的现金(资产)少了5万,但你多了价值5万的存货(也是资产)。所以你总的资产还是10万(5万现金 + 5万存货)。等式依然是平的。
你卖掉了一批成本2千的货,卖了3千块钱,收到了现金。
这时候,你的现金(资产)增加了3千。你的存货(资产)减少了2千。一来一回,你的总资产净增加了1千。
为了让等式平衡,等式右边也必须增加1千。增加在哪?增加在所有者权益里。因为你赚到的这1千块钱,是真正属于你的利润。
所以,现在公式就变成了:10.1万(资产)= 7万(负债)+ 3.1万(所有者权益)。它还是平的。
看明白没?会计做的,就是把这些鸡毛蒜皮的交易,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记录下来,保证这个公式永远平衡。
当你理解了这个底层逻辑,接下来就要面对第一个真正的难点:借方和贷方。
几乎所有初学者都在这里卡住。“借”和“贷”这两个字,在会计里跟它们在生活中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你千万不要用日常经验去理解它。
你只需要记住一个死规定,把它当成交通规则里的“红灯停,绿灯行”来背。
- 等式左边(资产)的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
- 等式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在“贷方”;减少,记在“借方”。
就这么简单。你先别问为什么,就是这么规定的。会计的所有记账,都叫“复式记账法”,意思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每一笔交易,你都得同时记一个借方和一个贷方,而且金额必须一样。
咱们还用小卖部的例子:
你跟银行借了7万块。
* 你的现金(资产)增加了7万。资产增加记在借方。所以是:借:银行存款 7万。
* 你的银行贷款(负债)也增加了7万。负债增加记在贷方。所以是:贷:短期借款 7万。
你看,有借有贷,金额都是7万,相等。
你花了5万块进货。
* 你的存货(资产)增加了5万。资产增加记在借方。所以是:借:库存商品 5万。
* 你的现金(资产)减少了5万。资产减少记在贷方。所以是:贷:银行存款 5万。
你看,又是借贷相等。
这个东西刚开始会很绕,你会觉得脑子打结。这太正常了。我当年学的时候也一样。唯一的办法,就是做题。找本会计基础教材,把后面的练习题从头到尾做一遍。做个几十个分录,你慢慢就有感觉了,它会变成你的肌肉记忆。你看到一个交易,大脑会自动反应出“借什么,贷什么”。
等你把借贷记账法搞明白了,会计的大门就算真正向你打开了。后面学的什么总账、明细账、试算平衡、编制财务报表(利润表、资产负负债表),都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汇总和整理的工作,技术难度并不高。
那么,一个零基础的人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我给你个路线图。
- 找一本靠谱的《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教材。 不需要买最新的,去二手书店淘一本旧的就行,核心原理几十年都没变过。重点是内容经典、讲解清晰、例题和习题够多。
- 踏踏实实地看书,一章一章地过。 别跳。看一章,就必须把这一章后面的习题全部做完。会计是“做”会的,不是“看”会的。你不动笔,光看,永远学不会。
- 准备好草稿纸和笔,还有计算器。 亲手去写分录,亲手去计算,亲手去画T型账户。这个过程虽然笨,但最有效。
- 如果遇到实在搞不懂的地方,可以上网搜一些免费的视频课。 很多大学老师会把基础课视频放到网上,听听别人怎么讲,有时候换个角度就通了。但记住,视频只是辅助,核心还是你自己做题。
-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比如,考个从业资格证(虽然现在取消了,但很多地方还有类似的初级证书)。有个考试目标,能逼着你系统地学,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最后,说点实话。学会计有什么难的?
- 枯燥。 它不像学编程,写个代码马上能看到结果。会计大部分时间都在跟数字、凭证、规则打交道,很重复,需要耐心。
- 细节多。 很多规定很琐碎。比如什么费用应该计入成本,什么应该计入期间费用,折旧怎么提,税怎么算,这些都有具体的规定,需要记忆。
- 专业术语多。 “应收账款”、“预付费用”、“待摊费用”、“递延收益”……这些词你得一个个去理解和记忆。
那学会计有什么好的?
- 逻辑性强。 一旦你入门了,你会发现整个系统是自洽的、完美的。所有数字都能对上,那种感觉很爽。
- 实用性强。 学了会计,你不仅能看懂公司的财务报表,还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个人财务。你看新闻里说某公司“利润大增”,你就能去看看它的财报,分析一下这个利润是真的靠主营业务赚的,还是卖了套房赚的。这会让你看问题的角度完全不一样。
- 职业道路清晰。 从基础的出纳、会计,到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CFO),这是一条非常明确的职业路径。只要你肯学肯干,不断考证(比如CPA注册会计师),天花板很高。
总的来说,会计对于一个零基础的人来说,是有门槛的,但这个门槛绝对没有高到普通人迈不过去。它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天赋,更需要的是你的耐心、细心和坚持。你只要愿意坐下来,花上几个月时间,跟着教材一步一个脚印地做题,就一定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