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注册会计师通过率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注册会计师通过率
1 回复
0
眸中客√ 回复于 2025-09-07 之前

很多人一看到注册会计师的通过率,第一反应就是“这么低,肯定考不过”。每年中注协公布数据,专业阶段单科通过率基本都在20%-30%之间晃悠。比如会计、审计这种难啃的科目,通过率有时候甚至会更低。这个数字确实吓人,但只看这个数字,你可能会被误导。

我们得先把这个通过率到底是怎么算的说清楚。这个20%-30%,指的是“通过人数”除以“实际参加考试人数”。它不是指100个报名的人里面,最后只有二三十个人能过。

这里面有个关键数据,叫“出考率”。每年CPA报名的人数非常多,但真正走进考场的人,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少。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年初雄心勃勃报了三四门,交了报名费,书也买了。结果工作一忙,项目一加班,书翻了不到十章,到考试前一个月就想“算了,明年再说吧”,直接放弃。这些人,都成了拉低整体通过率统计数据的分母,但他们和你我这种认真准备、最后走进考场的人,根本不是一回事。

所以,如果你真的认真复习了,并且走进了考场,你的竞争对手,首先就少了一大半。你面对的那个20%-30%的通过率,是和一群同样坚持下来的人一起竞争的结果。这么一想,是不是感觉压力小了一点?

但是,话说回来,即使是只算实际参加考试的人,这个通过率也确实不高。为什么?原因很复杂,不是简单一句“题太难”就能概括的。

第一,知识体量太大了。CPA专业阶段有六门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每一门都不是省油的灯。就拿会计来说,那本教材的厚度,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都会倒吸一口凉气。里面涉及的准则既多又复杂,比如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企业合并,每一个章节都够大学老师讲一个学期的。而且,它不是让你背概念,是要求你理解之后,能运用到复杂的案例里去计算和做会计分录。其他几门也一样,税法要记的税种和税率多如牛毛,审计的逻辑和程序又很抽象。想在一年内把这些东西都学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考试要求的能力是综合性的。CPA考试早就不是那种你把书背下来就能过的考试了。现在的题目,尤其是主观题,越来越侧重于实务案例。它会给你一个很长的公司背景资料,里面掺杂着各种信息,然后让你分析这家公司的某个交易应该怎么处理,或者审计师应该执行什么程序。这不仅考验你的知识点记忆,更考验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你得从一大堆文字里,快速找到关键信息,把它和你学过的准则、法规对应起来,然后用专业术语清晰地表达出来。这种能力,不是光靠刷题就能速成的。

第三,大部分考生都是在职备考。这是最现实,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全职在家考CPA的学生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少数。绝大部分考生都是像你我一样的上班族。白天要应付工作,晚上回家还有一堆家务事。真正能留给学习的时间,每天能挤出两三个小时,已经很了不起了。周末想好好看一天书,可能还会被各种突发的社交和家庭活动打断。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还要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去啃那么厚的六本书,难度可想而知。这跟高考不一样,高考时我们是全职学生,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学习上。而在职考CPA,学习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往往是优先级需要不断调整的那一部分。

第四,五年成绩滚动有效的制度。专业阶段六门课,要求在连续五年内通过。这个规定听起来很人性化,给了五年时间。但实际上,它像一个悬在头顶的倒计时。很多人第一年、第二年顺利通过了一两门,到了第三年、第四年,工作变动或者家里有事,耽误了考试。等到第五年,突然发现第一年考过的成绩马上要作废了,那种压力会瞬间增大。要么拼命一年过掉剩下的,要么就得重新再考已经过期的科目。我见过不少人就是因为某一门成绩过期了,心态崩了,最后就放弃了整个考试。

那么,面对这么低的通过率和这么多的困难,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当然不是。通过率低,才说明这个证书的含金量高。关键在于,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考试去对待,而是要把它当成一个需要长期规划和执行的项目来管理。

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报考策略。不要贪多。对于在职考生,一年报考两到三门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千万别听信一些机构宣传的“一年过六科”,那种是极少数大神才能做到的,不适合普通人。科目的搭配也很重要。一般建议一门难度大的计算型科目(比如会计、财管),搭配一门难度相对较低的记忆型科目(比如战略、经济法)。这样可以平衡你的学习压力,不至于每天都在跟复杂的计算和逻辑搏斗。比如,“会计+税法”或者“审计+战略”都是不错的组合。把会计、审计、财管这三座大山分开在不同年份去考,会让你轻松很多。

其次,学习方法要讲究效率。既然时间有限,就不能像学生时代那样地毯式学习。要学会抓重点。CPA考试的知识点虽然多,但每年反复考察的核心重点其实相对集中。怎么找重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历年真题。把最近五年的真题做一遍,你就会发现,哪些章节是每年必考的,哪些知识点是出大题的常客。然后,在复习的时候,就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这些重点章节上。对于一些边缘、偏僻的知识点,了解即可,没必要死磕。记住,我们的目标是60分通过,不是100分。

再次,执行力是关键。计划定得再好,不执行也是白费。每天能坚持学习两小时,比周末突击学十小时效果要好得多。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就像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比如上下班通勤的路上,听听课件,或者用手机APP刷几道选择题。关键是“坚持”。CPA备考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能坚持跑到终点。

最后,说一下综合阶段。很多人看到专业阶段通过率那么低,就觉得综合阶段肯定更难。恰恰相反,综合阶段的通过率通常很高,能达到70%甚至更高。原因很简单,能走到综合阶段的考生,本身就是经过了六年专业课筛选的佼佼者,学习能力和毅力都已经得到了证明。而且,综合阶段考的是职业判断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把专业阶段的六门知识揉在一起,放在一个大的案例里去考。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它更侧重于思路和框架,对细节知识点的记忆要求反而没有专业阶段那么苛刻。所以,只要你能坚持通过专业阶段,综合阶段基本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总的来说,注册会计师的通过率确实低,考试也确实难。但这个“低”和“难”,是筛选机制的一部分。它挡住的是那些浅尝辄止、缺乏规划和毅力的人。如果你能正视它的难度,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计划,并且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你就有很大机会成为那20%-30%中的一员。这个数字不是一堵墙,而是一个过滤器。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