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人问我,马克思主义学院到底哪家强?想看个排名。我得先说句实话,这事儿还真没有一个简单的“排行榜”。你要是看到网上那种动不动就列个“十大马院”的榜单,多半是自己编的,看看就好,别当真。
为什么没有一个公认的排名?因为评价一个学院,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维度太多了。不是比谁发的论文多,或者谁拿的项目经费高就能简单决定的。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法比。想知道谁家是第一梯队,得看官方的、最权威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教育部的“学科评估”。
这个“学科评估”大概几年搞一次,它不给你排1、2、3名,而是把各个大学的同一个学科分成A、B、C三等,每个等级里再分+、-。比如A+就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全国可能就两三家。A就是优秀,A-也很强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学科,这个评估结果就是最硬的参考。
我们目前能查到最详细的公开数据是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第五轮的结果虽然出来了,但没有像第四轮那样公开发布详细名单,很多学校是自己宣布的。不过大体格局变化不大。
根据第四轮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学科,拿到A+的,只有两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
这两家是毫无争议的顶尖。人大就不用说了,从建校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它的看家本领,根正苗红。尤其是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些方向,人大的师资和学术积累是国内最厚的。你要是想往这方面深造,人大是首选。
北大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头牌,它的马院强在理论深度和思想史研究。北大的哲学系、历史系都很强,这种学术氛围会渗透到马院,所以他们的研究视野更开阔,更偏重理论思辨。
A+之后是A档,这个档次的学校就多了,也都是名校。比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
这些学校的马院各有各的特色。清华的马院结合清华的工科优势,在科技哲学、社会发展等领域有自己的特点。武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一直很强。复旦在政治哲学和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方面有深厚的传统。东北师大是传统师范强校,它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很有名。
所以你看,光一个A档,各个学校的侧重点就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简单的排名没有意义。你得看你想研究哪个具体方向。
说完官方评估,我们再聊点实际的。选学校,光看这个A+、A的标签肯定不够。还有几个更重要的东西要考虑。
第一个是学校的平台。说白了,你是在哪个大学拿的毕业证。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士,北大毕业的,和一所普通省属大学毕业的,找工作的时候,别人看你的眼光就是不一样。名校的资源、校友网络、国际交流机会,这些都是隐形的财富。所以,在学科评估等级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选综合排名更高、名气更大的大学,一般不会错。
第二个是导师。这比学校排名还重要,尤其对于读研、读博的同学。一个好的导师能决定你未来几年的学术道路顺不顺。选导师,不能只看他的头衔,比如是不是院长、是不是长江学者。更要看他的研究方向你感不感兴趣,他的学术成果你看不看得进去。怎么看?去知网搜他的论文,下几篇最新的读一读。看看他文章的风格、研究的思路你喜不喜欢。如果他的东西你压根儿读不懂,或者完全不感兴趣,那就算他是院士,你跟着他学习也会很痛苦。
第三个是地理位置。你在北京、上海读马院,和你在一个二线、三线城市读,能接触到的信息、实习机会、学术会议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很多国家级的课题和高端论坛都在北京开,你在北京上学,去听个会、见见世面就方便得多。未来想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一线城市的资源和机会也更多。当然,这也要看个人选择,有的人就喜欢安逸一点的城市。
那么,具体该怎么选?我给你个简单的步骤:
第一步,拉个单子。把教育部学科评估里,马克思主义理论评级在B+以上的学校都列出来。这个单子就是你的备选池。
第二步,做初步筛选。根据你自己的高考分数或者考研实力,结合学校的综合名气和地理位置,从单子里划掉一部分明显不合适或者考不上的,留下一个10-15所的目标院校名单。
第三步,精细化研究。到这10-15所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上,仔仔细细看。看什么?看学院的师资介绍,把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发的论文题目都过一遍。找到几个你特别感兴趣的老师。这几位老师所在的学校,就是你的重点目标。
第四步,最终决定。结合你的职业规划,再做最后的权衡。如果你想一门心思搞学术,那就选那个学术氛围最浓、你想跟的导师最牛的学校。如果你想毕业后考公务员,那可以多关注一下那些在本省影响力巨大、和地方政府合作紧密的大学。
总之一句话,别迷信任何简单的排名。排名只是一个起点,帮你缩小范围。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去做功课,去了解每个学校、每个学院、甚至每个老师的真实情况。这个过程很麻烦,但绝对值得。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而不是别人嘴里排名最高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