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高考季,后台总有人私信问我,求一份最新的全国一本大学排名。
说实话,我特别不想给这种东西。不是我藏着掖着,而是这玩意儿太容易误导人了。它看起来简单明了,一个数字,一个位次,好像所有复杂的变量都被压缩成了一个可以轻松比较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往往是个陷阱。
你想想,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排名,什么软科、校友会、QS、泰晤士……一大堆。你看过它们的标准吗?有的看重论文数量,那理工科强校就占便宜。有的看重校友捐款,那历史悠久、商科厉害的学校排名就高。有的还搞什么“雇主声誉”,找一堆HR填问卷,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你在社会上工作几年就明白了。每个榜单的尺子都不一样,测出来的结果自然千差万别。清华北大可能在哪个榜单上都是前两名,但排在第10、20、50的学校,在不同榜单上可能差出几十名。
而且,你得明白,很多排名机构本身就是个商业公司,它们也要赚钱。排名背后有生意,这才是真相。所以,把一张Excel表格当成你未来四年的决策依据,这事儿太草率了。
那不看排名看什么?别急,咱们换个思路。你别去问“哪个大学最好”,你应该问“对我来说,哪个大学最合适”。这是一个主动选择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一个排名。
下面是我一直建议身边朋友和弟弟妹妹们用的方法,比看排名靠谱得多。
第一步,先想清楚自己想干嘛。
这听起来像句废话,但却是最重要的一步。你是想本科毕业就工作,还是想一路读到博士搞科研?你想留在自己的省份,还是想去北京、上海、深圳闯一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决定了你的选择方向。
比如,你想本科毕业就在当地找个好工作,那本地的一些省属重点大学,在当地的认可度可能比外地某些名气更大的985还好用。因为它的校友资源全在本地,企业招聘也习惯了。但如果你想搞前沿科研,那肯定要去那些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牛导师云集的顶尖学府。
先别急着看学校,花两天时间,就琢磨这一个问题。
第二步,扔掉综合排名,去看专业排名。
这是最核心的一步。大学的好坏,对你个人而言,90%取决于你所在的那个专业的好坏。一个全国排名第50的大学,它的王牌专业可能在全国排前三。而一个排名第15的大学,它的某些专业可能非常一般。
举个例子,你想学计算机。清华、北大、上交、浙大肯定是第一梯队。但你分数可能差一点,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业内的名声和就业机会,一点不比某些排名更靠前的综合性大学差。你去问问任何一个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程序员,他们对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都竖大拇指。
去哪里看专业排名?别去看那些商业榜单。直接去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这是官方的,不掺水,虽然更新有点慢,但绝对权威。它把每个学科分成A+、A、A-、B+这些档次,一目了然。你想学的专业,哪些学校是A类,哪些是B类,都给你列得清清楚楚。
第三步,看城市。城市比你想象得重要。
对于很多专业,特别是需要实习、需要和业界接轨的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传媒,你在哪个城市读大学,区别很大。
我有个学弟,当年分数能上一个西部地区的985,但他最后选了北京的一所211。现在毕业快五年了,他在互联网大厂做得风生水起。他说,当初就是看中了北京的实习机会和信息密度。你在北京,随便参加一个技术分享会,见到的可能就是行业大牛。你想找个大公司实习,机会遍地都是。这种资源,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是没有的。
选择一个城市,其实是选择了一个平台,一个信息环境,一个人脉圈子。这对你开阔眼界、积累实践经验,帮助巨大。
第四步,找活人聊,别只看冷冰冰的数据。
排名是冷的,但人是热的。你圈定了几个目标学校和专业后,就去网上找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聊。
去哪里找?知乎、B站、或者学校的贴吧里,一抓一大把。
但是,你别上来就问“你们学校好不好”,这种问题没人会回答。你得问具体点:
“学长,你们这个专业大三的课程压力大吗?有没有时间实习?”
“学姐,咱们专业毕业后,去向最好的一批同学都去了哪些公司?”
“老师的水平怎么样?是照本宣科的多,还是有很多能带学生做项目的老师?”
“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友好吗?如果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机会大不大?”
这些具体的问题,能让你得到最真实的信息。他们吃过的亏,踩过的坑,都能成为你的宝贵经验。聊上三五个人,你对这个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绝对比看一百份排名都深刻。
第五步,看几个关键的硬指标。
当你已经有了几个备选项,最后做决策时,可以看几个硬邦邦的数据来辅助。
一个是“深造率”,就是有多少人毕业后读研或出国了。这个数据高,通常意味着学习风气好,身边的人都比较上进。
另一个是学校官网每年都会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别嫌麻烦,把它下载下来仔细看。看看毕业生都去了哪些行业、哪些公司,平均薪资怎么样。这比任何排名都来得直接。如果一个学校的就业报告显示,它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半都去了华为、腾讯、阿里,那还用怀疑它的实力吗?
总之一句话,选大学是你自己的事,别让一个排名替你做决定。多花点时间研究,把这事当成一个项目来做。你现在投入的精力,决定了你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