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金融专业考研大学排名

问答中心分类: 学校&机构相关问答金融专业考研大学排名
1 回复
0
雪花~飘落 回复于 2025-09-08 之前

很多人一上来就问,金融考研哪个学校最好?这问题没法直接回答。因为任何给你一个简单排名列表的,基本都没安好心,或者根本不懂。金融考研选学校,不是看名气排座次,它更像是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下注,下的还是第一笔大注。

我们先得把“排名”这个东西扔掉。为什么?

第一,市面上大部分排名,比如那些软科、校友会的排名,更多是看综合实力、学术论文发表数量。这对本科生选学校有点用,但对金融硕士(特别是专硕)的求职参考价值不大。金融硕士的目标是找个好工作,不是发论文。一个学校的诺贝尔奖得主再多,跟你毕业后去中金还是去四大,关系不大。

第二,官方的学科评估,比如教育部那个,相对靠谱点。但它评估的是“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金融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这个评估几年才搞一次,信息有滞后性。更重要的是,它也无法完全体现一个学校的金融圈人脉、地理位置优势和校友资源。

所以,别再抱着一张排名表看了。我们换个思路,从实际出发,把学校分成几个梯队,然后结合你自己的目标去选。

第一梯队:清北复交

这四个学校是金字塔尖。清华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前身是央行研究生部)、经管学院,北大的光华、汇丰,复旦的经院、管院,上海交大的高金(SAIF)、安泰。

为什么是它们?

首先是牌子硬。这个硬,不是说教学质量就一定比下面的学校高出几个档次,而是它们的校名本身就是一张通行证。在国内顶级的金融机构(我们通常说的“三中一华”:中金、中信、中信建投、华泰联合),HR筛简历,第一眼看的就是本科和硕士的学校。清北复交的简历,基本不会在第一轮被筛掉。这是一个残酷但真实的游戏规则。

其次是资源。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校友和实习。比如上海交大的高金,直接对标世界顶尖商学院,校友网络遍布陆家嘴。你在学校里听的讲座,来的可能就是某家PE的合伙人。你找实习,打个电话给师兄师姐,得到的机会和信息,是其他学校学生很难想象的。这是一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进这个梯队,意味着你的目标就是国内最顶级的金融岗位。但难度也是地狱级别的。不光是考试分数,复试对你的本科背景、实习经历、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很多项目还偏爱有海外交换经历或者数学、计算机背景的学生。

第二梯队:两财一贸 + 人大

这四个学校在北京和上海也有极强的竞争力,是第一梯队最有力的挑战者。

  •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的应用经济学一直很强,汉青研究院更是精英云集。它的优势在于“体制内”的人脉,很多校友在“一行两会”(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各大国有银行总行工作。如果你想走仕途,或者进入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人大的牌子非常好用。
  • 上海财经大学:上财,绰号“陆家嘴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外号说明了一切。它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就在金融中心上海。学生找实习、参加招聘会,坐个地铁就到了。学校的培养方案也极其务实,就是为了让你毕业后能直接在金融机构上手工作。它的校友在上海金融圈的密集程度,有时候甚至超过复交。
  • 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两所在北京,合称“两财一贸”的另外两强。央财的金融、会计是王牌,校友遍布北京的各大金融机构总部。对外经贸的国际化特色很强,国际金融、贸易相关的领域是它的强项。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在北京金融圈的认可度非常高。

这个梯队的特点是,专业性极强,性价比高。虽然名气上比清北复交稍逊一筹,但在金融领域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完全不虚。

第三梯队:区域强校 + 著名985

这个梯队范围就广了,包括像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

它们的特点是:

  1. 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作为顶尖985,学校的平台很高,资源也不错。
  2. 区域龙头:这是它们最大的价值。比如厦门大学的金融和会计,在福建和整个华南地区,就是绝对的王者。中山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也是如此。你如果想在某个特定区域发展,比如回老家省会或者去某个新一线城市,读这些学校的金融硕士,往往比去北京上海挤破头更好。当地的银行、券商、企业,对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有天然的偏好。

举个例子,一个中山大学的金融硕士,在广州找工作,竞争力可能完全不输给一个从北京普通211毕业的学生。因为当地的资源和人脉,都被这些区域强校牢牢把控着。

如何选择?忘掉排名,问自己三个问题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选学校不是一道排序题,而是一道匹配题。你需要把学校的特点和你自己的情况匹配起来。

问题一:你以后想干什么?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 目标是顶级投行、PE/VC? 那就别犹豫,把目标定在第一梯队,最多延伸到第二梯队的人大、上财。因为这个圈子就是这么小,就是这么看重出身。你的简历过不了,能力再强也没用。
  • 目标是券商研究所、公募基金? 范围可以扩大到第二梯队和部分第三梯队的强校。这个领域对研究能力要求高,只要你专业够硬,实习经历够丰富,学校背景的门槛会稍微松动一些。
  • 目标是银行总行、选调生或者监管机构? 第二梯队的人大、两财一贸会是很好的选择。同时,如果你想回地方,那么当地的区域强校,比如武大之于湖北,中大之于广东,就是最佳选择。
  • 目标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岗? 那选择范围就更广了。很多211财经院校,比如西南财经、中南财经政法,都非常有竞争力。

问题二:你想在哪个城市发展?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金融是一个极度依赖信息和人脉的行业。在北京和上海上学,意味着你可以轻松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资讯,有大量的实习机会。你在上海财大,可能下午没课,就去陆家嘴的某个券商实习了。但如果你在一所内陆城市的大学,想找一份同等质量的实习,可能需要付出几个月的生活成本,还得租房。

毕业找工作也是一样。北京、上海的金融机构,开宣讲会的第一站永远是本地的几所目标院校。等信息传到外地,好岗位可能已经被人预定了。

所以,如果你打定主意要去北京或上海发展,那就优先选择这两个城市的学校。如果你计划在其他城市,比如深圳、杭州、成都,那就重点关注本地和周边的强校。

问题三:你自己的实力如何?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考研是选拔性考试,得对自己的水平有个清醒的认识。

  • 你的本科出身:如果你本科就是顶尖985,那你可以冲一冲第一梯队。如果本科是普通211或者双非,不是说完全没机会,但难度会大很多,尤其是在复试环节。设定一个更切合实际的目标,比如第二梯队或者区域强校,成功率会高得多。
  • 你的跨考难度:如果你是数学、统计、计算机背景,跨考金融有天然优势。如果你是文科专业,那在数学上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 你的复习时间和决心: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评估一下自己能投入多少精力。

最后,给你一个具体的行动步骤:

  1. 明确目标:先别看学校,花一周时间,想清楚上面那三个问题。写下来,越具体越好。
  2. 圈定范围:根据你的目标,从上面的梯队里,选出5-8所备选学校。
  3. 信息搜集:上这些学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找到金融专硕(M.F.)或金融学硕(如果你想读博)的招生简章。看什么?看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往年分数线、学费。
  4. 寻找“就业质量报告”:这是最有价值的信息。几乎所有好学校都会公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去下载近三年的报告,仔细看金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都去了哪里,具体是什么公司,什么岗位,在哪个城市。这个数据比任何排名、任何论坛上的帖子都真实。
  5. 联系学长学姐: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考研论坛、或者直接在知乎、微博上找,联系上一两个目标院校的在读研究生。问问他们真实的学习体验、实习情况和求职感受。

走完这五步,你心里就有一张属于你自己的“排名”了。这张图谱,比任何机构发布的榜单,都对你更有意义。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