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聊到北大,开口就问:哪个专业最牛?
这个问题,其实没法简单用一个排名来回答。如果有人直接丢给你一个列表,说“报这些就对了”,那他要么是不懂,要么就是想省事。选专业这事,跟找对象差不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北大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很多专业都强,但强的方式和方向不一样。
咱们可以把这些所谓的“王牌专业”分分类,这样看得更清楚。
第一类,是那种你闭着眼睛都知道它强的,我管它们叫“镇校元老”。
这些专业是北大安身立命的根本,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大师云集。比如数学、物理、中文、历史、哲学。
先说数学。北大的数学科学学院,圈内人都叫它“数院”。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国内数学领域的标杆。从这里走出来的人,很多都成了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它的强,不是强在毕业后能立刻挣多少钱,而是强在它提供了一个纯粹的、顶级的学术训练环境。如果你真的热爱数学,想在这条路上走得远,那北大的数院就是最好的平台之一。但是,它也非常难。我认识一个考进数院的学霸,他说进去之后才发现,身边全是“神仙”,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每天的课程和讨论,强度极大,没有真正的热爱和天赋,读起来会很痛苦。
物理也类似。北大的物理学院同样是国内顶尖。它跟数学一样,都是基础学科。选择这类专业,你要想清楚,你是在为未来几十年的学术生涯打基础。毕业后直接去业界找高薪工作的,相对少一些,更多人会选择继续深造,读博,然后去高校或者研究所。这条路很长,而且需要耐心。
然后是中文和历史。这两个是北大人文社科的门面。北大的中文系,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古典文献这些方向,每一个拎出来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你在这里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思想,老师也都是这个领域的顶尖学者。历史系也一样。你不是在简单地背年份和事件,而是在学习一种分析问题、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不过,这类专业同样面临一个现实问题:直接就业的对口岗位不多。毕业后去当老师、进媒体、考公务员的比较多。但它们的价值在于,能给你一个非常扎实的文化底蕴和思辨能力,这个东西是长远的,一辈子都管用。
第二类,是现在市场上最火,大家挤破头都想进的,我叫它们“当红炸子鸡”。
这类专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光华管理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主要是计算机方向)。
光华管理学院,就不用多说了。金融、会计、市场营销,这些都是奔着高薪去的专业。光华的资源非常好,校友网络强大,实习机会也多。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很多都进了顶级的投行、咨询公司、基金公司。但是,竞争也极其激烈。能进光华的,本身就是各省高考分数最高的那一拨人。进去了之后,还要不断地拼绩点、拼实习、拼社交。可以说,从你踏进光华的第一天起,你就进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竞争轨道。如果你享受这种氛围,并且目标明确就是要进金融圈,那光华绝对是顶级的选择。
计算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CS。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的热度不用我多说。北大的计算机专业,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这些领域都很有优势。而且,北大本身自由的学术氛围,也鼓励学生去创新、去创业。很多互联网大佬都有北大的背景。这个专业的好处是,就业前景非常明朗,薪酬也高。只要你技术过硬,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基本不成问题。缺点是,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你需要不停地学习。而且,工作强度大也是普遍现象。
第三类,是一些看起来低调,但实力超群,性价比极高的“隐藏高手”。
比如法学、经济学、国际关系。
北大的法学院,在国内是“五院四系”之一,地位显赫。它的强,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法律条文,更多的是培养你的法律思维和公共精神。从这里出来的学生,不只是去做律师,还有很多人进入了国家机关、司法系统,对国家的法治进程有直接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专业。
经济学院(注意,不是光华)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相对光华来说,经济学院的氛围更偏学术一些,理论功底抓得更扎实。如果你对经济学理论本身有浓厚兴趣,想做研究,或者未来想去政府部门做宏观政策分析,经济学院是个很好的起点。
国际关系学院,简称“国关”。这是北大的特色之一。它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全球治理等问题。这个专业的视野非常开阔,很多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国际交流的机会也多。毕业后,去外交部、各大部委、国际组织、知名媒体的都不少。这个专业需要你对政治和时事有极强的敏感度,并且外语能力要好。
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选?
给你一个简单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喜欢什么?是对数字敏感,还是喜欢跟文字打交道?是对商业世界好奇,还是想改变社会?不要骗自己,兴趣是第一位的。强迫自己去读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四年会非常煎熬,而且很难学好。
2. 我擅长什么?回顾一下高中各科的学习情况,你学什么最轻松、成绩最好?这通常能反映你的天赋所在。
3. 我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是想安稳,还是想挑战高薪?是想做学术,还是想进业界?对未来的规划,会直接影响你现在的选择。
第二步,去查具体信息,别只看名字。
每个学院的官网上都有详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花点时间去看看,这个专业到底学些什么课。比如,你以为金融就是炒股,结果发现要学大量的高等数学和编程,你还喜欢吗?你以为学中文就是读小说,结果发现要研究枯燥的音韵训诂,你还受得了吗?把这些信息都搞清楚,避免“望文生义”。
第三步,找学长学姐聊。
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网上有很多渠道可以联系到在校生。问问他们真实的学习体验、老师怎么样、同学氛围如何、毕业去向等等。他们口中的信息,比任何官方宣传都来得真实。
最后想说一句,在北大这个平台上,专业之间的壁垒其实没有那么高。你可以辅修双学位,可以转专业,可以跨院系选课。你所处的环境、遇到的人、养成的思维习惯,这些东西的价值,可能比你学到的具体知识更重要。所以,即使没能进入最想去的那个“王牌专业”,也不用太灰心。利用好北大的资源,你依然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