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山大学是985还是211?答案很简单:它既是985,也是211。
但这个回答其实没什么用,因为它没有解释清楚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两者的关系,觉得是两个并列的标签。其实不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的985大学,都必须是211大学。但反过来,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
所以,985工程其实是211工程的“升级版”或者说是“精选版”。211大学的名单里有110多所学校,而985大学的名单里只有39所。中山大学就是那39所之一。这就意味着,中大不仅进入了国家重点建设的“百强”名单(211),还入选了那个旨在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顶尖”名单(985)。
要彻底搞明白这件事,得从这两个“工程”的历史说起。
先说“211工程”。这个名字听起来像个代号,其实意思很直白。它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的缩写。这个计划是1995年正式启动的。当时国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一批基础好、有潜力的大学,集中资源把它们建好,让它们在21世纪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支柱。
中山大学因为历史悠久、学科齐全、综合实力强,毫无悬念地进入了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的名单。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意味着拿到了国家级的“重点投资”。
接着,时间到了1998年5月。当时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大会上,国家领导人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个讲话是“985工程”的直接来源,名字就取自讲话的年月——1998年5月。
所以你看,985工程的目标比211工程更高。211的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学。而985的目标更直接,就是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入选985工程的大学,都是在211大学里优中选优的。它们获得的资金支持、政策倾斜力度都更大。
中山大学同样也是第一批进入985工程名单的大学之一。这进一步巩固了它在中国顶尖大学阵营里的地位。
这里还有一个对中山大学发展至关重要的事件。2001年,原来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了新的中山大学。这次合并是强强联合。中山医科大学本身就是国内顶尖的医学院校,它的并入,让中山大学的医科实力直接拉满,综合实力也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件事也正好发生在中国高校快速发展的985、211建设时期,可以说,合并为中大争取和利用这些国家资源提供了更强的资本。
所以,回答“中山大学是985还是211”这个问题,最准确的说法是:中山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不过,故事到这里还没完。
现在你可能又听到了一个新词,叫“双一流”。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985工程”和“211工程”这两个说法,其实已经成为历史了。2017年,国家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你可以把它看作是985和211的延续和升级。
“双一流”跟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动态调整的名单,不再是终身制。以前的985、211标签一旦贴上,基本就不会变了。但“双一流”每五年会进行一次评估,建设得好,继续留下;建设得不好,可能会被降级甚至淘汰。同时,一些之前不是985或211的学校,如果发展得好,也有机会新入选“双一流”。
那么中山大学在“双一流”里是什么水平?
它入选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这个A类名单基本囊括了原来所有的985大学,总共36所,是顶尖中的顶尖。此外,中山大学还有很多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比如它的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等等。
这就说明,无论是在过去的985/211时代,还是在现在的“双一流”时代,中山大学始终都稳稳地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双一流”已经取代了“985”和“211”,为什么大家现在找工作、相亲、聊天时,还是言必称“985”、“211”?
原因很简单:惯性。
第一,社会认知有延迟。一个概念深入人心需要很长时间。“985”、“211”这两个标签用了二十多年,已经成了社会评价一所大学、一个毕业生的通用“黑话”和硬通货。上到60岁的长辈,下到刚上高中的学生,可能都听过这个说法。而“双一流”这个词还比较新,很多人搞不清楚A类、B类和一流学科的区别,远不如“985”来得简单直接。
第二,招聘市场的实际应用。这是最现实的一点。很多大公司,特别是国企、事业单位和一些传统行业的头部公司,在筛选简历时,系统里可能还保留着“985/211”的筛选选项。HR为了快速高效地筛选掉海量的简历,会直接勾选这个条件。虽然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学历歧视”,但它确实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一个985毕业生,至少在学习能力、自律性等方面经过了高考的残酷筛选,犯错的概率更低。所以,这个标签在就业市场上,至今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敲门砖。
第三,个人身份的标签。考上了一所985大学,对很多人来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就。它不仅代表着过去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也成为个人履历上一个闪亮的标签。这个标签在社交、考公、考研深造等很多方面,都会带来无形的优势。
所以,虽然官方口径里这两个词已经不再使用,但在民间和实际生活中,它们的生命力还很强。
总结一下就是:中山大学是985,也是211,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现在,它的新身份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这几个标签,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叫法,但核心内涵是一致的:它就是中国最顶尖的那批大学之一。下次再有人问你,你就可以把这段历史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