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三级运动员证书到底有没有用。
说实话,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有用”或“没用”来回答。得看你要拿它干什么,以及你是谁。这东西的价值,在过去十年里变化很大。
咱们先说最现实的,也是最多人关心的:高考。
如果你是高中生,想靠这个证书在高考里加分,那我现在就可以直接告诉你:基本没用。
这话说出来可能有点打击人,但这是事实。大概在2015年以前,三级运动员证书确实是高考加分的香饽饽。很多省份都有政策,拿到证就能加个10分、20分。所以那时候,很多人会想方设法去考一个,甚至出现了一些乱象。
但是现在,政策早就收紧了。教育部三令五申,大幅度削减了高考加分项目。现在绝大部分省市,三级运动员证书已经和高考加分彻底脱钩了。别说三级,就是二级,想直接加分都几乎不可能。所以,如果你考这个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高考加分,那我劝你还是把时间花在刷题上,性价比高得多。
那是不是说这个证就成了一张废纸?也不是。
它真正的用处,不在于“直接加分”,而在于它是一块“敲门砖”,为你打开另外两条升学的路: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单招。
咱们先说“高水平运动队”。
很多不错的大学,比如一些985、211,都有自己的高水平运动队,每年会招收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如果你能被选上,高考分数线可以降很多,甚至能降到一本线的65%。这是个巨大的优势。
但想进这个门,有门槛。最低的门槛,就是你得有个运动员等级证书。很多学校的招生简章里会明确写出来,报名需要具备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看清楚,是二级。
那三级有什么用?三级是你通往二级的必经之路。你不可能跳过三级直接拿二级。你得先达到三级的标准,拿到证书,然后继续训练,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才有机会拿到二级。所以,三级证书是这张入场券的“预售票”。它证明了你接受过系统训练,并且在市级或省级的正规比赛里拿到了成绩。没有它,你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对于一些非顶尖的省属高校,或者是一些相对冷门的项目,有时候三级运动员的身份也能让你获得一个去试训的机会。虽然录取概率不如二级运动员大,但至少你有了个机会。没这个证,机会就是零。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是练田径的,短跑。高一的时候拿到了三级,当时目标就是冲二级,然后去考大学的高水平运动队。整个高中,他就是这么练的。虽然最后因为伤病没能达到二级标准,但他自己说,那个三级证书,是他整个高中体育生涯的一个明确目标和官方认证,让他训练起来更有劲。
然后是另一条路,“体育单招”。
体育单招,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单说,就是体育生走的专门的升学通道。他们不参加普通高考,而是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命题的文化课考试,外加体育专项测试。
这条路对文化课的要求比普通高考低很多。但是,它的报名门槛同样是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所以你看,三级证书在这里的作用,和高水平运动队类似,它本身不能直接用,但它是你拿到“正式门票”(二级证书)的基础。
总结一下学生升学这块:三级证书不能直接加分,但它是你冲击“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单招”这两条路的第一步。它是一个资格证明,一个官方的认可。没有它,后面的一切都免谈。
说完了学生,咱们再聊聊已经工作了的成年人。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证书的价值就更多元化了。
首先,如果你想从事体育相关的工作,比如当个健身教练、少儿体能教练,或者去一些体育培训机构。这时候,一本三级运动员证书,就是你简历上的一个亮点。
你想想,两个应聘者,一个说自己“热爱运动,常年健身”,另一个直接拿出一本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三级运动员证书。你作为老板,会觉得谁更专业?肯定是后者。这个证书证明了你不仅是“玩票”,而是在某个项目上,达到过官方承认的、竞赛级别的水平。它比你说一万句“我热爱运动”都更有说服力。
它虽然不能等同于教练员资格证,但它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它证明了你的“术科”能力。很多健身房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有这种运动背景的人,因为他们通常对训练体系、身体发力、运动康复有更深的理解。
其次,它是一种个人能力的证明和精神上的满足。
很多人成年后坚持一项运动,比如跑步、游泳、打球。练到一定程度,总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去参加正式比赛,达到三级运动员的标准,拿到这本证书,就是对自己这么多年付出的一个交代。
它不像奖牌,奖牌可能只代表你在一场比赛里战胜了多少人。而等级证书,代表你的硬实力达到了国家设定的一个标准线。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它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让你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我认识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哥,跑马拉松。他年轻时没练过体育,纯粹是中年后为了健康开始跑步。跑了五六年,成绩越来越好,后来就专门找了一场中国田协认证的A1类赛事,目标就是达到马拉松三级运动员的标准(当时是3小时10分)。他备战了半年,最后跑了3小时08分,成功达标。后来他把申请下来的证书晒在朋友圈,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比他谈成一笔大生意还开心。
最后,具体要怎么拿到这个证书?
流程其实不复杂,但关键在于信息渠道。
第一步:找到“达标赛事”。不是所有比赛的成绩都能用来申请等级证书。必须是国家体育总局规定范围内的比赛,通常是各省、市体育局主办的正式锦标赛、冠军赛。学校自己开的运动会,或者商业性质的跑步比赛,绝大部分是不行的。具体哪些比赛可以,你需要去当地的体育局官网查询,或者问你的教练。
第二步:了解“达标标准”。每个项目的标准都不一样。你需要去网上搜最新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找到你从事的项目。比如短跑看成绩,球类看比赛名次和参赛队伍数量,等等。这个标准是公开的,一定要自己去查清楚。
第三步:比赛并拿到成绩。在符合资格的比赛里,达到你所查到的标准。比赛结束后,一定要拿到官方出具的“成绩册”和“秩序册”。这是最重要的申请材料。
第四步:提交申请。通常是在比赛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你的运动队、学校或者赛事组委会,统一向当地的体育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需要的材料一般包括申请表、成绩册复印件、秩序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和照片。
现在整个流程都电子化了,审核通过后,你可以在“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管理系统”上查到自己的信息。
总的来说,三级运动员证书的价值,已经从过去功利性的“高考加分器”,回归到了它本来的面目:一个衡量运动水平、证明专业背景、开启特定升学通道的“资格凭证”。
别把它想得太神,也别觉得它一文不值。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它可能就是你需要的那块石头,帮你敲开一扇新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