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工业机器人的就业前景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工业机器人的就业前景
1 回复
0
大脑腐 回复于 2025-09-15 之前

很多人一聊到工业机器人,第一反应就是“工作要被抢了”。这个说法,对,也不对。

说它对,是因为机器人确实替代了一些岗位。这事是真的。比如在汽车厂,那种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给车门点焊的工作,或者在仓库里,把一个个箱子从传送带码到托盘上。这类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极度重复,二是体力消耗大。人来干,不仅累,而且时间长了精度会下降,还容易出工伤。机器人来干,它不累,不抱怨,精度稳定,一天24小时都能保持一样的质量。所以,这类岗位被替代是必然的,而且速度会很快。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就是这种纯粹的、重复性的体力劳动,那确实需要警惕。

但是,说它不对,是因为机器人出现后,催生了更多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岗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一台机器人买回来,它自己可不会干活。它就像一台没装操作系统的裸机电脑,需要有人去配置、编程、维护,才能让它动起来,并正确地完成工作。这就创造了一大批新的就业机会。这些机会,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具体有哪些新工作呢?我给你拆开讲讲。

第一类,也是需求最大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工程师。
这是什么角色?说白了,就是那个把机器人、传送带、传感器、夹具等一堆零件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套能自动干活的生产线的人。客户的需求很简单,比如“我想让机器人自动把这个零件从A点抓到B点,并且检测一下它有没有瑕疵”。系统集成工程师就要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他的工作包括:
1. 方案设计: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器人品牌和型号。比如,负载大的选库卡(KUKA),速度快的选发那科(FANUC),还是性价比高的国产机器人?这都需要经验。然后,设计夹具,也就是机器人抓东西的“手”。这个“手”是定制的,要能稳定地抓取工件,还不能损伤它。
2. 硬件选型:除了机器人本体,还需要配置视觉系统(比如康耐视或基恩士的相机),用来给机器人“眼睛”,让它能看到工件在哪。还需要各种传感器、安全光栅、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化系统的大脑)等等。
3. 软件编程:硬件搭好了,就要开始编程。这不仅仅是机器人编程,更核心的是PLC编程。PLC负责整个工作站的逻辑控制,比如传送带什么时候启动、机器人什么时候抓取、检测到次品后怎么处理。机器人程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这个岗位要求很高,需要懂机械、懂电气、懂编程,是个复合型人才。但是回报也高,有经验的系统集成工程师非常抢手,薪水也很可观。

第二类,机器人调试工程师(或者叫现场应用工程师)。
方案设计好了,设备也运到客户工厂了,谁来负责安装、调试,让它真正跑起来?就是这群人。他们的工作地点基本都在工厂现场,环境可能比较嘈杂。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
1. 安装机器人:把几百公斤的机器人本体固定在地面或机床上。
2. “示教”机器人:拿着一个叫做“示教器”的设备(像个大号的游戏手柄),手动控制机器人移动,记录下一个个关键点的位置,然后编写程序,让机器人能自动在这些点之间运动。
3. 联调:把机器人和周边的设备(比如PLC、传送带、CNC机床)连接起来,进行联合调试。这个过程很考验耐心,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信号干扰、通信协议不匹配、机械干涉等等。一个bug可能要找好几天。
这个工作很辛苦,经常要出差,项目紧的时候加班是常态。但好处是,技术成长非常快,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项目和设备。很多优秀的系统集成工程师都是从现场调试干起的。对于刚入行的新人,这是个很好的起点。

第三类,机器人维护与保养工程师。
生产线投产后,机器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和汽车一样,需要定期保养,也会出故障。这时候就需要维护工程师出场了。
他们的工作内容:
1. 定期保养:按照厂家手册,给机器人的关节加润滑油,检查电缆有没有磨损,更换电池等。
2. 故障排除:这是最有技术含量的部分。生产线突然停了,报警代码显示“电机过载”或者“通信中断”。你需要根据报警信息和自己的经验,快速判断是软件问题、电气问题还是机械问题,然后找到根源并修复它。这需要对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电气原理有很深的理解。
这个岗位相对稳定,不用频繁出差。很多大型工厂都有自己的机器人维护团队,是保证生产线稳定运行的核心人物。

第四类,与机器人相关的其他岗位。
除了上面这些直接和机器人打交道的岗位,还有一些衍生的机会。
比如,机器人销售工程师。这个销售可不是普通销售,他必须懂技术。客户会问你:“我的这个应用场景,用你们的SCARA机器人还是六轴机器人更合适?节拍能做到多少?” 你要是答不上来,客户根本不会信任你。
再比如,机器人培训讲师。随着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学习机器人操作和编程的人也越来越多。机器人厂家和一些培训机构都需要专业的讲师。
还有更前沿的,比如机器人视觉算法工程师、运动规划算法工程师。这些人专注于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比如如何通过3D视觉让机器人实现无序抓取(从一堆杂乱的零件里准确抓取某一个),这需要很强的编程和算法能力。

那么,普通人想进入这个行业,该怎么做?
如果你是学生,专业选机械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或者计算机科学都行。在学校里,多参加机器人竞赛,多去实验室动手操作,这些实践经验比成绩单上的分数重要得多。

如果你已经工作了,想转行。可以分几步走:
第一步,先学基础。PLC是所有自动化设备的核心,必须先学。西门子或者罗克韦尔的都行,网上资源很多。先从基础的逻辑指令学起,自己买个二手PLC,在家搭个小平台练习。
第二步,学习一款主流机器人。发那科(FANUC)、ABB、库卡(KUKA)、安川(YASKAWA)是四大国际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他们的官网都有相关的培训课程信息。虽然学费不便宜,但这是最直接、最系统的入门方式。拿到一个品牌的认证,是找工作的敲门砖。
第三-步,找个切入点。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做系统集成工程师。可以先从机器人操作员、助理调试工程师或者设备维护技术员做起。先进到这个行业里,在实际项目中学习,比你看一百本书都有用。很多公司都缺愿意从基层干起、踏实肯学的人。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带来的不是单纯的“失业”,而是一场“就业转移”。它淘汰了那些简单、重复的体力岗位,同时创造了更多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岗位。对个人来说,关键在于你能不能跟上这个变化。与其焦虑自己的工作会不会被替代,不如现在就开始学习新技能,让自己成为那个能驾驭机器人的人。未来的工厂,需要的不是和机器人比力气、比速度的人,而是能设计、编程、维护和优化机器人系统的人。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