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学英语这事儿,很多人都卡在介词上。特别是 in 和 on,简直就是噩梦。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规则,什么“in大on小”,在某个具体时间用on,在某年某月用in。背是背下来了,一用就错。因为这些规则太抽象了,根本没抓到核心。
今天我就把这事儿给你说明白。忘了那些复杂的规则,咱们就记两个最基本、最形象的画面:
一个叫“容器”,一个叫“平面”。
In 就是“容器感”。 你想象一个东西,被另一个东西从四周包围着,或者在它的内部。这个东西就在 “in” 里面。它不一定非得是个实体盒子,可以是一个空间、一个范围、一段时间。核心是“在…内部”。
On 就是“平面感”。 你想象一个东西,在另一个东西的表面上,跟它有接触。这个表面可以是桌子面,可以是墙面,也可以是时间线上的一个点。核心是“在…表面”。
只要你脑子里能建立起这两个画面,90%的 in 和 on 的用法问题都能解决。
咱们先从最简单的,也就是空间和物体开始。
这个最好理解。我以前教一个朋友英语,我就直接拿了个杯子和一支笔。
笔在杯子里面,就是 The pen is in the cup。杯子是个容器,把笔给包住了。
笔在桌子上,就是 The pen is on the table。桌子是个平面,笔跟它的表面接触。
再举几个例子:
The money is in my wallet. 钱在我的钱包里。钱包是容器。
The key is in the lock. 钥匙在锁里。锁孔是个三维空间。
The picture is on the wall. 照片在墙上。墙是个平面。
There is a sticker on my laptop. 我笔记本电脑上贴了个贴纸。电脑表面是个平面。
这个逻辑很简单,对吧?这个“容器”和“平面”的感觉,就是咱们解开所有谜题的钥匙。现在我们把它应用到更复杂的地方,比如时间和地点。
先说地点。
为什么我们说 in Beijing, in China?因为北京和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地理范围,你整个人都“在”这个范围的“内部”。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巨大容器。你在北京,你就在这个城市的边界之内。
那为什么我们又常说 on the street 呢?比如 “I saw him on the street”。难道街道不是一个三维空间吗?
这里就是“平面感”在起作用。当我们说 on the street,我们通常是把街道想象成地图上的一条线,一个长条形的平面。人是在这个平面上活动。如果你说 a crack in the street,那又是对的,因为裂缝是在街道这个实体的“内部”。
再看交通工具,这个地方很多人都搞混。
为什么是 in a car, in a taxi, 却又是 on a bus, on a train, on a plane, on a ship?
还是用“容器”和“平面”来解释。
Car 和 taxi 空间很小,你坐进去,基本上是被整个车厢包裹着,动弹不得。这种“被包裹”的感觉,就是典型的“容器感”,所以用 in。
但是 bus, train, plane, ship 这些交通工具,它们很大。你走上去,可以在里面站立、行走。你不是被“塞”进去的,而是站在了它的一个“平面”上,比如车厢的地板、甲板。所以我们用 on。你可以想象自己是“登上”了这趟车或这架飞机。这个“登”的动作,就是踏上一个平面的过程。
所以,下次你不确定的时候,就问自己:我是被“包”在里面,还是“站”在一个平面上?问题就解决了。
接下来,咱们聊聊时间。
时间的 in 和 on 也能用“容器”和“平面”来解释,而且特别好用。
In 用在比较长、有范围的时间段。你可以把这些时间段想象成一个个“时间的容器”。
比如:
in May (五月这个容器里有31天)
in 2024 (2024年这个容器里有365天)
in the 21st century (21世纪这个容器里有100年)
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上午/下午/晚上,都是一个时间块)
in two weeks (在两周内,这两周就是一个时间范围)
这些时间都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形成了一个可以“装东西”的容器。我在这段时间“里”做某事。
On 用在具体的某一天,或者某个特定的日期。你可以把时间想象成一条无限延伸的线,而具体的某一天就是这条线上的一个“点”,一个坐标。它没有时长,只是一个标记。
比如:
on Monday (在周一,这一天)
on my birthday (在我生日那天)
on October 1st (在十月一号)
on Christmas Day (在圣诞节当天)
你看,只要你把时间视觉化,in 就是一个“时间段”的盒子,on 就是时间线上的一个“点”。是不是比死记硬背“in 年月,on 日子”要清晰多了?
而且,这个逻辑还能解释一个常见的混淆点:in the morning vs. on Monday morning。
为什么一个是 in,一个是 on?
in the morning,我们说的是“上午”这个时间段,它是一个容器。
但是,当我们说 on Monday morning,重点已经不是“上午”这个时间段了,而是“周一”这一天。Monday morning 指的是“周一”这个具体日子上的“上午”部分。所以,决定介词的是后面那个更具体的“点”——Monday。因此用 on。同理,on Friday evening, on Sunday afternoon。
最后,我们看看一些比较抽象的用法。
这个部分可能稍微难一点,但“容器”和“平面”的逻辑依然大部分适用。
比如我们看书、看报纸。我们会说 I read it in a book / in a newspaper。
为什么用 in?因为书和报纸是信息的“容器”。故事、新闻、知识都被“装”在书页里面。
那为什么我们又说 on the internet, on TV, on the radio, on the phone?
因为这些都是媒介平台。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信息展示的“平面”。
信息显示在电脑屏幕或电视屏幕 (screen) 这个平面上,所以是 on the screen。互联网 (internet) 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冲浪,所以是 on the internet。
广播 (radio) 和电话 (phone) 也是一种媒介,信息通过电波或线路这个“通道”或“平台”传播,我们也习惯用 on。比如 I’m on the phone with my boss. (我正在和老板通电话)。
还有一些表示状态的。
in trouble (在麻烦里)。麻烦就像一个泥潭,你陷在“里面”了,这是“容器感”。
in love (在恋爱中)。爱情就像一个温暖的氛围,把你包裹在“里面”。
on fire (着火了)。火是在物体的“表面”燃烧。
on duty (在值班)。值班是一种工作状态,就像你在一个特定的岗位“上”。
当然,任何语言都有例外,有些是固定搭配,没什么道理可讲。
比如 on time 和 in time。这两个你只能记住它们的意思区别。
on time 是“准时”,不早不晚,正好在那个点上。比如 The train arrived on time. (火车准时到达)。这符合我们说的“时间线上的一个点”。
in time 是“及时”,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了,还有富余。比如 We got to the airport in time to catch the flight. (我们及时赶到机场,赶上了飞机)。这符合我们说的“在一个时间段内”。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掌握它们呢?
方法很简单,但需要坚持。
第一步,彻底抛弃中文翻译的习惯。不要再想“在”字对应什么。而是直接在你脑子里形成“容器”或“平面”的图像。看到一个句子,比如 “The cat is on the roof”,你脑子里应该出现一只猫趴在屋顶平面上的画面,而不是去想“猫在屋顶上,‘上’用on”。
第二步,大量接触。看美剧、读文章的时候,特别留意 in 和 on 的用法。每次看到,都停下来想一想,它符合“容器”还是“平面”的逻辑?你会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符合。少数不符合的,就当成固定搭配记下来。
第三步,自己造句。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光看是没用的。你得自己主动用。随便拿起身边一个东西,比如你的手机。
My phone is on the desk. (平面)
There are many photos in my phone. (容器,手机的存储空间)
I saw a funny video on the internet. (平台)
I will call you in ten minutes. (时间段容器)
就这么简单练习。每天花五分钟,坚持一个月,你对 in 和 on 的感觉会发生质的变化。它会从一个需要思考的语法规则,变成一种近乎本能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