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教师资格证通过率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教师资格证通过率
1 回复
0
文艺心 回复于 2025-09-16 之前

很多人都在问,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到底是多少?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30%,有人说更低。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聊清楚。

首先,你得知道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一个全国统一的、精确的通过率。你找不到任何一个官方文件,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本年度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为XX%”。没有。

那网上流传的30%左右的数字是怎么来的?这通常是根据各省零星透露的数据、一些教育机构的统计,以及考生的体感估算出来的一个模糊值。这个数字不能说完全是错的,但它很有误导性。因为它把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化成了一个干巴巴的数字。

想要真正理解通过率,你必须把整个考教资的过程拆开来看。它分成三个大关卡:笔试、面试、认定。每一关的通过率都不一样。

第一关:笔试
这是最大的一关,也是刷人最多的一关。教资笔试不是选拔性考试,而是资格性考试。这句话很重要。什么意思呢?选拔性考试,比如高考,是按排名录取的,不管你考多少分,只要你的排名在招生名额之外,你就被淘汰了。但教资笔试不是,它是及格制。卷面分满分150分,最后会折算成120分制,只要你折算后的成绩达到70分,就算通过。

这说明,笔试的通过率不是固定的。如果这一批考生水平都高,都复习得好,那通过率就高。反之,就低。它不存在一个“只让30%的人过”的硬性指标。

那为什么笔试通过率感觉很低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参考人数太多,里面混杂了大量“裸考”的人。现在考教资的门槛不高,很多人看别人考,自己也就跟着报名了,书没看几页,课也没听几节,纯粹是去当分母的。我有个朋友就是,报名费交了,考场去了,拿到卷子一看,一半都是蒙的。这种考生数量巨大,直接拉低了整体的通过率。
第二,跨专业考生多。很多非师范专业的同学来考,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这些内容很陌生,觉得背一背就行了。但现在的考试越来越灵活,很多题目是给一个教学情境,让你分析。光靠死记硬背根本没用。比如,简答题问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你光把书上那几条理论背下来写上去,分不会高。你得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一个学生上课总睡觉,作为老师你怎么办”,把理论用进去,才能拿分。
第三,科目多。小学要考两科,中学要考三科。你必须所有科目一次性全部通过,才能进面试。单科的通过率可能在50%左右,但你想想,如果你要考两科,两科都一次通过的概率就是50% x 50% = 25%。如果要考三科,那就是50% x 50% x 50% = 12.5%。当然,这是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复习一科和复习三科的精力投入不同,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很多考生都是其中某一科没过,结果就得全部重来。

所以,综合下来,笔试一次性全科通过的人,大概也就占总报名人数的30%左右。这就是那个流传最广的数字的由来。

第二关:面试
如果你笔试通过了,恭喜你,你已经干掉了70%的竞争者。接下来是面试。

面试的通过率比笔试高得多。一般认为在70%左右。为什么这么高?逻辑很简单,能走到面试这一关的,至少证明了两件事:一,你不是裸考的,认真复习了;二,你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达到了基本门槛。所以,面试官面对的本身就是一个经过筛选的群体。

面试主要考查你的综合素质,看你像不像个老师。它包括结构化问答、试讲和答辩。结构化问答看你的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试讲是重头戏,看你的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教姿教态。答辩则是针对你的试讲内容进行追问。

面试被刷掉的人,通常是这几类:
1. 过于紧张,说话磕磕巴巴,完全没有表现力。
2. 知识点讲错。这是硬伤,基本没救。
3. 教学设计不合理,逻辑混乱,不知道想讲什么。
4. 板书太差,或者全程不写板书。
5. 没有互动意识,全程一个人在讲台上念课文。

面试是有技巧的,多练习几次,找几个人帮你看看,问题都不大。所以70%的通过率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估计。

第三关:认定
这一关基本不算考试了。它是一个材料审核的过程。只要你笔试、面试都通过了,并且准备好了普通话证书(语文老师要求二甲,其他二乙)、体检报告、思想品德鉴定表等材料,提交上去审核,基本都能通过。

这一关的“通过率”无限接近100%。除非你的材料作假,或者普通话等级不够,或者体检有严重问题,才会被卡住。

好了,现在我们来算一笔总账。
假设有1000个人报名考教资。
第一关笔试,通过率30%,剩下300人。
第二关面试,这300人里通过率70%,剩下 300 * 70% = 210人。
第三关认定,这210人里通过率算99%吧,最后大概208人拿到了证书。

这么算下来,从最初的报名到最后拿到证,总的通过率大概是 208 / 1000 = 20.8%。

看,这个数字比30%还要低。

但是,这个数字对你个人有意义吗?其实没有。通过率是一个宏观数据,它反映的是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但对你个人来说,结果只有两个:通过,或者不通过。你的通过率要么是100%,要么是0%。

你真正应该关心的,不是那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怎么让自己成为那个“通过”的人。
怎么做?
第一,摆正心态。别信什么“裸考也能过”的鬼话。能裸考过的人,要么是师范专业基础好,要么是运气爆棚。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认真复习是唯一的路。你至少要留出两到三个月的全职复习时间,或者更长的兼职复习时间。

第二,用对方法。笔试不是靠背,是靠理解。尤其是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那么多理论,你得把它们串起来,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比如,学了皮亚杰的理论,就要去想,这个理论怎么解释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怎么用。做真题,一定要做真题。做近五年的真题,反复做,去分析出题人的思路,比你做一万道模拟题都有用。

第三,重视面试。笔试过了之后,不要松懈。立刻开始准备面试。每天对着镜子或者手机摄像头练习试讲,找一本教材,随便抽一课,自己规定15分钟讲完。让你的家人朋友当评委,给你提意见。面试的自信,全是练出来的。

说到底,教资通过率这个数字,对于那些下定决心、认真备考的人来说,参考价值不大。它只是筛掉了那些犹豫不决、准备不足、想碰运气的人。只要你认真对待它,把它当成一件正经事来做,你大概率就能成为那通过的2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