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很多人觉得初级会计考试,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反正都是拿一个证,分数高低有什么关系?要是你只想拿个证,那确实没区别。但如果你是想把会计这条路走下去,那60分和90分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这根本不是30分的差距,而是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差距。
咱们先从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程度说起。
考60分的人,对知识点的理解基本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什么叫“知道”?就是你问他“资产等于什么”,他能背出来“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你问他固定资产折旧有哪几种方法,他能说出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但是,这些知识点在他脑子里是孤立的,像一个个的孤岛。
比如,一道题说,公司买了一台设备,100万,预计用5年,残值5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考60分的人会算,(100-5)/5=19万。这道题他能拿分。但是,如果题目稍微变一下,说这台设备用到第三年的时候,公司发现技术进步太快,这设备最多还能用一年,残值也变成了1万。问第四年该计提多少折旧。这时候,考60分的人可能就懵了。因为他只是背住了公式,没理解折旧的本质是资产价值的消耗。
考90分的人是怎么想的?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是“懂了”。他们不仅知道公式,更知道公式背后的逻辑。他们知道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成本分摊。当外界情况变化,这个分摊方式也要跟着变,这叫会计估计变更。所以他会这么算:
- 先算前三年已经计提了多少折旧:19万/年 * 3年 = 57万。
- 再算到第三年末,这台设备的账面净值是多少:100万 – 57万 = 43万。
- 然后根据新的情况,重新计算未来要分摊的金额:43万 – 新的残值1万 = 42万。
- 这42万要在剩下的1年里分摊完,所以第四年的折旧就是42万。
你看,这就是“知道”和“懂了”的区别。90分的人脑子里的知识点是连成一片的,形成了一张网。一个点动了,他知道会牵扯到哪些其他的点。而60分的人,知识点是散的,题目稍微一变形,他就找不到对应的那个孤岛了。
接下来说说学习方法。这个区别更明显。
考60分的人,学习方法往往是“题海战术”。买一堆练习册,从头到尾刷。做了几千道题,感觉很有成就感。但这种刷题,很多时候是“重复性”的,而不是“思考性”的。他们做对的题,下次可能还会做对。做错的题,看一眼答案,哦原来是这样,然后就过去了。下次碰到类似的题,还是会掉进同一个坑。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而不是“我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
考90分的人,也做题,但他们不迷信题海。他们的核心方法是“总结和复盘”。他们会有一个错题本,这个错题本不是简单地把错题抄上去就完事了。一个高质量的错题本,至少包含这几项:
- 原题。
- 你的错误答案和思路。 这一点很重要,你要诚实地写下来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选那个错误的选项。
- 正确答案和解析。
- 知识点总结。 这道题考的是哪个知识点?是存货的计价方法,还是收入的确认原则?这个知识点在书上哪一页?相关的知识点还有哪些?
- 反思和改进。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你要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我为什么错了?是概念记混了?是题目没看清?还是计算太马虎?下次再碰到这类题,我应该注意什么?是从题目的哪个关键词入手?
这么搞一套下来,一道错题的价值,比你做对十道简单的题还要大。90分的人不是天生聪明,他们只是把力气花在了刀刃上。他们追求的不是做题的数量,而是通过做题,彻底搞懂每一个知识点,堵上自己所有的知识漏洞。
再聊聊考试时的心态和策略。
考60分的人,上考场往往有点听天由命。拿到卷子从第一题开始按顺序做,碰到难题就死磕,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后面发现时间不够,简单的题也来不及做,心态一崩,会的也做错了。他们的目标是“做完”,而不是“得分”。
考90分的人,上考场就像一个将军。他们有明确的策略。
- 第一步:通览全卷。 花两三分钟,快速浏览一下整张卷子,大概了解题型、题量和难度分布。心里有个底,知道哪些是送分题,哪些是硬骨头。
- 第二步:先易后难。 先把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计算简单的单选、多选题做了。这些是基本盘,必须稳稳拿到手。这样做不仅能确保分数,还能建立自信,让大脑进入状态。
- 第三步:专攻重点。 然后去做那些分值高,但需要一些计算和判断的题目,比如不定项选择题里的计算部分。
- 第四步: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对于那些特别偏、特别怪,或者计算量特别大的题,如果花了三五分钟还没思路,果断标记一下,跳过去。先做后面的题。等所有会做的都做完了,再回过头来啃这些硬骨头。实在不行,就凭感觉选一个。他们明白,考试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最多的分”,而不是做出每一道题。
这种策略上的差异,在考场上可能就是十几二十分的差距。
最后,我们说说长远影响。
考60分,你拿到了初级会计师证书。这个证是你进入会计行业的敲门砖。但是,这个基础是不牢的。你到了工作岗位,发现实际工作远比考试复杂。老板让你处理一笔新的业务,你脑子里没有理论框架,只能到处问人,或者凭感觉做,很容易出错。以后你想考中级、考CPA,会发现特别吃力。因为初级是地基,地基不稳,上面的楼就盖不高。
考90分,你不仅拿到了证书,更重要的是,你建立了一个扎实的会计思维框架。你理解了会计这门语言的底层逻辑。在工作中,你不仅能完成任务,还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你能举一反三,处理一些没见过的新问题。你再去考中级、考CPA,会觉得很多知识点都是初级的延伸和深化,学起来就顺畅得多。
所以,60分和90分的区别,短期看只是一个分数,长期看,是你对待知识的态度,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你未来职业道路能走多远、多稳的关键。别再抱着60分万岁的想法了,既然花了时间去学,为什么不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真正“懂了”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