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深圳的大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深圳大学。没错,但现在的情况早就不是这样了。深圳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这个城市本身一样,快得有点吓人。想搞清楚这里有哪些大学,不能只看名字,得看它们的“出身”和定位。
我把它们分成几类,这样聊起来更清楚。
第一类,是深圳自己土生土长的大学。
最典型的就是深圳大学,简称“深大”。这是深圳的“亲儿子”,1983年建校,和深圳特区同龄。深大的发展路径,完美复刻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模式:起步晚,但速度快,而且非常务实。
深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什么专业都有,文科、理科、工科、医科、艺术,很齐全。它的校园环境是出了名的好,荔枝树成片,所以也叫“荔园”。很多人说深大校友资源好,这话说得没错。你想想,腾讯的马化腾就是深大计算机系毕业的。很多深圳的早期创业者,都和深大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这种和城市深度绑定的关系,是其他学校没法比的。
深大的学生,身上那股“深圳味”很浓。什么味?就是搞钱、创业、实习的劲头很足。学校对学生创业也很支持。所以,如果你想在一个充满活力、机会多、不那么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上大学,深大绝对是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另一所土生土长的重要大学,是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南科大很年轻,2011年才正式建立。但你千万别因为它年轻就小看它。南科大从诞生第一天起,对标的就是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比如美国的加州理工。
它的路子和传统大学完全不一样。它走的是精英教育路线,招生少,师生比很高,一个老师带不了几个学生,保证了教学质量。教授基本都是从海外名校挖来的大牛。而且,南科大特别强调科研,鼓励本科生一进校就进实验室跟着教授做项目。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都很强,毕业后要么去海外顶尖学府深造,要么直接被各大科技公司抢走。
说白了,南科大就是深圳为了解决自己“科技创新需要顶尖人才”这个问题,专门打造的一所高起点、研究型的大学。它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搞出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第二类,是顶尖名校在深圳开的“分号”,但这些“分号”实力强劲,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立的特色。
首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简称“港中大(深圳)”。这不是简单的分校,它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和香港中文大学是一个品牌,但招生和管理是独立的。毕业生的学位证是由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含金量非常高。
港中大(深圳)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化。它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基本和国际接轨,很多课程是全英文授课。它还实行“书院制”,学生不光属于自己的学院,还属于一个书院。书院就像一个生活社区,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一起,有很多集体活动。这种模式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因为它的国际化背景和高水平的教学,录取分数线非常高,竞争很激烈。
然后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简称“哈工大(深圳)”。哈工大本身是国内顶尖的工科强校,是C9联盟成员。它在深圳最开始只是一个研究生院,后来发展成本科、硕士、博士都有的独立校区。
哈工大(深圳)继承了本部强大的工科基因,尤其是在计算机、航天、机械这些领域。它的毕业生在深圳的就业市场是硬通货,华为、腾讯、大疆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去哈工大(深圳)招很多人。选择这里,就等于选择了一条非常明确的工程师之路。而且因为背靠哈工大这个牌子,它的科研实力和资源都很雄厚。
第三类,是定位非常明确的应用型、技术型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简称“深技大”。这所大学也相当新,但定位极其清晰。它对标的是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核心就是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水平工程师和技术人才。
深技大的教学方式和普通大学不一样。它非常强调实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室里操作设备,或者直接去合作的企业里实习。学校和很多深圳本地的制造企业、科技公司有深度合作,课程设置也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调整的。简单说,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深技大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这里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能上手干活,动手能力超强,所以找工作完全不愁。
还有两所非常重要的职业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职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信院)。虽然它们是高职院校,但在全国同类院校里是顶尖水平。深圳能成为全球的“硬件之都”,离不开这些学校培养的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是深圳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第四类,是一些名校的研究生院。
比如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要注意,这些地方主要是培养硕士和博士,不招本科生。它们更像是顶尖大学设在深圳的科研基地和人才中转站。
这些研究生院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把清华、北大的科研实力,和深圳的市场、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很多研究课题都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这里读研,你做的项目可能很快就会被应用到市场上。而且,这里的创业氛围也特别浓厚,很多教授和学生一边做研究,一边开公司。
总的来说,深圳的大学布局,体现了这个城市一贯的务实风格。它不是要建一堆大而全的学校,而是根据自己的产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布局。想搞顶尖科研,就有了南科大;想接轨国际,就引进了港中大(深圳);需要大量工程师,就有了哈工大(深圳)和深技大;需要源源不断的创业者和实用人才,就有深大。每所学校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共同支撑着深圳这个创新之城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