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试最难熬的是什么?不是对答案,是对完答案等成绩那段时间。心里七上八下的,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一会儿又觉得要准备二战了。这种感觉我太懂了。每年都有无数人问我,成绩到底什么时候出?能不能给个准信?
咱们先说个大概范围。考研初试成绩公布时间,通常都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你记住这个时间点,基本八九不离十。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逻辑很简单。考试是12月底。考完之后,卷子要从全国各个考点汇总到各个省的评卷中心。这个运输和整理就需要时间。然后就是阅卷。你想想,那么多张卷子,尤其是主观题,得由老师一张一张地看,一张一张地打分。中间还隔着一个元旦,紧接着就是春节。老师们也得过年,所以阅卷工作一般都是在春节后才全面展开。所有分数都评完、汇总、核对,没问题了,才能公布。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到2月中下旬,其实已经很快了。
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来了:全国不是同一天出成绩。
这是每年让考生最焦虑的地方。考研成绩是由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公布的。每个省的阅卷进度、工作安排都不一样,所以公布时间自然也不同。通常会有一个“公布周”,比如从2月21号开始,四川、湖北可能先出,然后第二天是甘肃、宁夏,再过几天,北京、上海这些地方也陆续公布了。这个时间差可能前后会长达一周。
所以,你别傻乎乎地在网上看别人说“今天出成绩了!”,然后自己一查,啥也没有,心态就崩了。你得先搞清楚,说这话的人,他考点在哪个省。他那个省出了,不代表你这个省也出了。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省份的确切公布时间呢?
只有一个办法最靠谱:看官方通知。
别去信什么考研机构的小道消息,也别信什么论坛上“我舅舅在阅卷组”的帖子。这些信息99%都是为了博眼球,制造焦虑的。每年都有人被这些假消息骗得团团转。
正确的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确定你的主管单位。你在哪个省参加的考试,就归哪个省的教育招生考试院管。比如,你的报考点在北京,那你就归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管;报考点在江苏,就归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管。这个跟你要考的目标院校在哪个城市没关系,只跟你的报考点有关。
第二步:找到官网。直接在搜索引擎里搜“XX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比如搜“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一定要认准官网的标识,别点进那些乱七八糟的广告网站。
第三步:关注官网的通知。一般在成绩公布前一个星期左右,官网会发布一个正式的通知。标题通常会是《关于202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公布的通知》之类的。这个通知里会写得清清楚楚:具体到哪一天、哪个时间点开放查询通道。这才是最准的信息。
查分那天,你需要准备好两样东西:你的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准考证考完试千万别扔,上面信息很重要。万一真找不到了,可以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研招网”)上,用你的注册账号登录,里面能找回你的准考K证号。
说到查分渠道,一般也有两个。一个就是你所在省的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另一个就是“研招网”。通常省级网站会比研招网稍微早一点点能查到。但查分当天,网站访问量会巨大,服务器十有八九会崩溃。你点进去显示网页打不开,或者转圈圈半天没反应,这是正常现象。别慌,深呼吸,过个十几分钟再试试,或者换个时间段再查。大家的心情都一样,服务器也需要喘口气。
现在,离查分还有一段时间,干等着是最熬人的。我给你几个实在的建议,让你这段时间过得更有价值。
如果你估分感觉还不错,很有可能过线。那你现在就别天天刷手机等成绩了。你应该立刻、马上开始准备复试。复试才是真正决定你命运的一关。你可以做这几件事:
- 准备英语口语。找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比如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你的优缺点是什么。自己对着镜子练,或者找个同学一起练。
- 复习专业课。把初试的专业课本再拿出来看一遍,但这次要看得更深。多思考,想想老师可能会从哪些角度提问。去找目标院校的官网,看看往年的复试笔试都考了些什么。
- 了解你的导师。去学校学院的官网上,把你感兴趣的导师的研究方向、发的论文都看一看。做到心里有数,面试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如果你估分感觉不太理想,可能在过线的边缘,或者感觉希望不大。也别直接躺平放弃。
- 了解调剂信息。考研不是一锤子买卖。如果你的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没过一志愿学校的复试线,你就有机会调剂到其他还有名额的学校。现在就可以开始搜集信息了。看看哪些学校往年有调剂名额,对分数有什么要求,跟你专业是否匹配。早做准备,等调剂系统一开,你就能抢占先机。
- 准备后路。考研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你可以一边等成绩,一边看看春季招聘的工作机会,或者准备一下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考试。多一手准备,心里就不慌。就算最后真的没考上,你也不是毫无准备。
最后说一下分数复核。查到成绩后,如果你觉得某个科目的分数跟你预估的差距实在太大,比如主观题给了个位数的分数,你可以申请成绩复核。注意,复核不是重新阅卷。工作人员只是帮你核对一下有没有漏加分、有没有算错总分。想通过复核让分数有巨大变化,可能性非常小。但这毕竟是个权利,如果你真的有很大疑虑,按规定流程申请一下也无妨。
总之,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关键是稳住心态,然后行动起来。把能做的事情先做了,这样不管结果如何,你都不会是被动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