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现在做移动开发还来得及吗?感觉市场都饱和了。
说实话,跟十年前那个随便写个App就能拉到投资的时代比,现在确实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是“淘金热”,遍地是机会,大家都在抢滩登陆。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水和电,是基础设施。所以,机会不是没了,而是变了。以前是开荒,现在是盖楼,而且是盖高质量的摩天大楼。
先说最直接的岗位:原生App开发,也就是iOS和Android开发。
这两个岗位现在还缺人吗?缺。但是,缺的是能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工程师,不是只会拖拖拽拽控件的初级工程师。现在市场上的App基本功能都差不多了,公司需要的是能做好性能优化、能处理复杂业务逻辑、能保证App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人。
举个例子,一个电商App,滑动商品列表卡顿。初级工程师可能不知道怎么办,但高级工程师会去分析是图片加载问题、cell复用问题,还是数据处理逻辑问题,然后用Instruments这类工具去定位瓶颈,最后解决掉。这种人,公司抢着要。
所以,如果你想做原生开发,目标就不能只是“会写App”。你得深入下去。比如做iOS,你不能只懂SwiftUI,底层的UIKit、Core Animation、内存管理(ARC)这些东西你都得明白。做Android,Kotlin是基础,但JVM的原理、多线程处理、各种性能优化工具,你也得玩得转。
然后是跨平台开发,主要是React Native和Flutter。
这几年跨平台技术挺火的,很多中小公司特别喜欢。原因很简单:成本。写一套代码,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都能用,开发效率高,维护成本低。对于很多业务逻辑为主的App,比如内容展示、在线教育、内部办公工具,跨平台完全够用。
这对求职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你学跨平台,就业面可能更广一些,因为很多创业公司和中小团队会优先考虑这个技术栈。但是,你得明白它的局限。一旦涉及到需要和系统底层硬件深度交互的功能,比如自定义相机、蓝牙通信、图形处理,跨平台就会变得很麻烦,性能也可能跟不上。
所以,一个好的跨平台开发者,不能只懂JS或Dart。你最好也懂一点原生开发。因为你总会遇到需要自己写原生模块来桥接功能的时候。面试官问你一个跨平台的问题,你如果能从原生层面去解释它的原理,那绝对是加分项。
说完App开发本身,我们再看看外围的机会。
一个App不是只有一个客户端开发就够了。它背后有一整套东西。
首先是移动端后端开发。你的App里所有的数据,比如用户信息、商品列表、订单记录,都得从服务器来。写这些服务器接口的人,就是后端开发。他们需要考虑的是高并发、数据存储、业务逻辑的实现。如果你学Java、Go或者Python,专门去做支撑移动端的后端服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而且,后端开发者的职业寿命通常更长一些。
其次是产品经理(PM)。这个App要做成什么样?有哪些功能?先做哪个后做哪个?这些都是产品经理决定的。他们需要懂用户、懂市场,也要懂点技术,能跟开发人员顺畅沟通。很多人觉得产品经理就是画原型,其实远不止这些。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能决定一个产品的生死。
再就是UI/UX设计师。App好不好看,用起来顺不顺手,就是他们负责。UI负责视觉,UX负责体验。现在用户越来越挑剔,一个界面丑、操作反人类的App,很快就会被卸载。所以,优秀的设计师现在非常抢手。
还有测试工程师(QA)。保证App发出去之前没有明显的bug。现在早就不只是手动点点点了,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这些都需要专门的技术。
所以你看,移动互联网的就业机会,远不止写App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链条,你在任何一个环节做到专业,都有饭吃。
接下来聊聊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第一个是端侧AI(On-device AI)。就是把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直接放到手机上。你手机相册能自动识别猫、狗、美食,或者某些App能实时给你美颜、换背景,这背后就是端侧AI技术。它的好处是反应快、省流量,还能保护用户隐私,因为数据不用上传到云端。现在苹果的Core ML和谷歌的TensorFlow Lite都在推这个。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App需要把AI能力集成进来。如果你既懂移动开发,又懂一点机器学习,会非常吃香。
第二个是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苹果发布Vision Pro之后,这个领域又热了起来。虽然离全民普及还有距离,但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布局了。比如宜家的App,可以用AR功能把虚拟家具放到你家看看效果。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AR的应用前景也很广。移动设备是AR的主要载-体,所以相关的开发需求肯定会增加。懂ARKit、ARCore,或者Unity、Unreal Engine这些3D引擎的移动开发者,未来机会很多。
第三个是物联网(IoT)。你家里的智能音箱、智能灯泡、扫地机器人,基本都得用手机App来控制。设备越来越多,控制中枢App的需求就越来越大。这个领域的开发,不仅要懂App开发,还得懂蓝牙、Wi-Fi、Zigbee这些通信协议,以及如何跟硬件打交道。
最后,给想入行或者正在迷茫的朋友一些具体的建议。
第一,打好基础。不管技术怎么变,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是不变的。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这些东西就像内功。内功不扎实,学什么花哨的招式都没用。大厂面试,必考这些。别觉得平时写业务代码用不上,这是筛选人的硬门槛。
第二,做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别再做记事本、天气预报这种烂大街的项目了。找一个你身边真实存在的小问题,用App去解决它。比如,你喜欢爬山,可以做一个记录轨迹、分享心得的App。这个过程会逼着你去思考用户需求、产品设计,还会遇到各种实际的技术难题。把这个项目写到简历里,比你说一万句“我精通XX技术”都有用。面试官一看就知道你有没有真本事。
第三,持续学习。这个行业技术更新太快了。今年还很火的技术,明年可能就没人用了。你得保持学习的习惯。每年苹果的WWDC和谷歌的I/O大会,一定要关注。看看官方在推什么新技术、新方向。平时多看看一些高质量的技术博客,参与开源项目,让自己一直在进步。
总的来说,移动互联网的就业前景,已经从“谁都能来”的蓝海,变成了“高手过招”的红海。机会依然很多,但对人的要求更高了。别指望速成,踏踏实实把一个方向钻研透,把自己打造成那个“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那你永远都不会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