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考研,听起来好像路很窄,其实能选的专业比你想的多得多。很多人以为就是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二选一,读完出来当老师。这个想法太局限了。实际上,汉语言文学本科打下的阅读、写作和分析能力,是一块很好的跳板,可以跳到很多不同的领域。
我们先把选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本家”,也就是不出中国语言文学这个大圈子;另一类是“跨界”,跳到别的学科去。
先说“本家”的选择,这是最大众的路线。
最常见的几个方向是:
古代文学:
这是汉语言文学的“硬核”方向。如果你特别喜欢读古诗词、看古文,而且不只是喜欢,是能坐得住、愿意去啃那些难懂的注疏和文献,那这个方向很适合你。考研要考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还有文学史、版本目录学这些东西。读研期间,工作就是大量阅读一手文献,比如《全唐诗》、《四库全书》里的集部,然后从中找一个很小的切入点,比如某个诗人的一个意象,或者某个时期的一种文体,写出论文来。这个方向做研究的意味最浓,毕业后去高校、研究机构的比较多,当然,当中学老师也是一个主要出路。现当代文学:
这个方向研究的是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文学。因为离我们近,材料好找,读起来也没那么费劲,所以是考研的大热门,竞争非常激烈。研究的作家我们都熟悉,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到后来的莫言、余华。但这不意味着它就简单。现当代文学研究非常看重理论,各种西方的文学理论、哲学思潮,你都得懂,比如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你需要用这些理论去分析作品。所以,这个方向不光要求你读得多,还要求你脑子活,逻辑思辨能力要强。文艺学:
这是最理论化、最抽象的方向,没有之一。它不研究某一个作家或某一部作品,它研究的是“文学是什么”、“美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批评文学”这类根本性问题。考这个方向,你要读大量的哲学和美学著作,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再到当代的西方文论家。这个方向适合那些对抽象思辨有浓厚兴趣的人。如果只是喜欢读小说,那千万别报这个,会非常痛苦。它的就业面相对窄一些,主要是搞学术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这个方向要求你有跨文化的视野。它会把中国文学放到世界文学的背景里去比较研究。比如,研究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比,或者研究“龙”这个意象在东西方文化里的不同。所以,这个方向通常要求你有比较好的外语能力,至少是英语。读研期间会看很多翻译作品,甚至外语原著。如果你外语不错,又不想局限在中国文学里,这个方向会很有意思。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这是汉语言文学里偏“理科”的方向。它研究的是语言本身,比如语音、词汇、语法。它会用一些很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语言现象,有时候甚至需要用到统计学。应用语言学则更实用,比如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信息处理等。这个方向跟文学关系不大,更注重逻辑和科学方法。如果你对语言的结构和规律本身很感兴趣,而不是故事情节,可以考虑这个。对外汉语现在是个热门,很多学校的这个方向都挺火的。汉语言文字学:
这个方向是研究汉字本身的,包括它的起源(甲骨文、金文)、演变、结构。还会研究古代的音韵(比如唐朝人念诗是什么调)、训诂(解释古书里的字词)。这是真正的“小学”,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跟考古差不多,只不过挖的是故纸堆。这个方向非常专门,比较冷门,但如果你真的喜欢,就能做出很扎实的学问。
以上是“本家”的几个主要方向。接下来我们说说“跨界”的选择,这几年跨考的人越来越多。
新闻传播学:
这是汉语言文学学生跨考的第一大热门。逻辑很简单:汉语言文学培养了很好的写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这正是做新闻、做传播需要的。不管是做记者、编辑,还是去做新媒体运营、文案策划,文字功底都是基础。但是,跨考新传,光会写东西不行。你还得从头学传播理论、新闻史、中外新闻事业、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个学习量不小,特别是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研究方法里的统计学可能会让你头疼。但只要跨考成功,就业面会比纯文学宽阔很多。教育学,特别是学科教学(语文):
这个专业硕士(专硕)是为培养中学老师量身定做的。如果你非常确定自己以后要去当中学语文老师,考这个比考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要直接得多。它不只教你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去教课,比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班级管理、青少年心理学。它的考试内容也更偏重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这个方向非常务实,目标明确,毕业后基本上就是去学校。法学硕士(非法学):
这是一条很有挑战性的路。国家专门设置了“法学硕士(非法学)”这个学位,就是给本科不是学法律的学生读的。汉语言文学的学生考这个,优势在于逻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通常不错,这对于背诵大量的法条和理解复杂的案例有帮助。但劣势也很明显,你是从零开始和一个全新的学科打交道,没有任何基础。这条路很难走,竞争对手都是各个专业里的聪明人,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背法条。一旦考上,回报也很明显,法律行业的职业前景是很多人追求的。历史学:
文学和历史本来就不分家,特别是古代文学和古代史。如果你对历史的兴趣超过了文学,跨考历史学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你需要系统地去学断代史(比如秦汉史、魏晋史、隋唐史)和专门史,并且要掌握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也就是怎么运用史料去考证一个问题。这和文学研究强调文本解读的思路不太一样。
最后,说几句关于怎么选的实在话。
第一步,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将来想干什么。不要因为别人都去考新传,你也跟着去。如果你对媒体行业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是觉得它好就业,那备考过程会很痛苦,读研也会很痛苦。先想清楚,你是想做学术研究,还是想找个好工作。目标不同,选择就完全不同。
第二步,去查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看看你想考的专业,到底要考哪几门专业课,参考书是哪些。比如,你想跨考法硕,那你就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啃下那么厚的几本法律教材。你想考本校的现当代文学,就要去打听一下这个学校的出题风格,是偏重理论还是偏重文本。
第三. 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跨考意味着你要在几个月内学完另一个专业四年的核心课程,这个压力是巨大的。如果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或者学习能力不是特别强,那么在本专业内选择一个方向,可能是更稳妥的。
总之,汉语言文学的考研选择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多。关键在于,你要主动去了解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规划,做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