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到底要不要报班?我先说答案:不一定。这事儿得看你自己是什么情况。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自学考上了,也有很多人报了班结果还是没考上。所以,培训班不是上岸的保证,它只是一个工具。关键看你会不会用,或者说,你需不需要这个工具。
我们先聊聊什么样的人,其实不太需要报班。
第一种,是自制力强,而且学习基础不错的人。这种人通常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能管住自己。他们能自己制定一个详细到每天的复习计划,比如早上8点到10点背英语单词和长难句,10点到12点做数学题,下午复习专业课,晚上总结。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执行这个计划,而不是把它当成手机壁纸。如果你的自控力达到了这个水平,那你完全可以省下这笔钱。
而且,现在网络上的免费资源太多了。B站上有很多讲得很好的老师,他们的公开课视频足够你入门和打基础。各种考研论坛、公众号、经验贴,只要你用心找,能找到每个科目、每个阶段的复习方法和资料。你把别人分享的网盘资料整理一下,质量可能比某些小机构的还好。对于这种信息搜集能力强、自律性也强的人,报班的意义不大,反而会打乱自己的复习节奏。
第二种,是目标明确,并且对目标院校和专业有深入了解的人。他很清楚自己要考的学校专业课考什么、参考书是哪几本、历年真题的出题风格是怎样的。他甚至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拿到第一手的复习资料和建议。这种人已经把考研中最关键的信息部分搞定了,培训班能给他的增量信息很有限。公共课自己跟着网上的名师视频学,专业课自己啃参考书、做真题,效率可能更高。
如果你是这两种人,报班的钱不如拿来买点好的参考书,或者改善一下伙食,对自己好一点。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报班呢?
第一种,是自制力比较差,需要外部监督的人。这一点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其实非常普遍。自己复习的时候,可能看书一小时,玩手机两小时。今天觉得累了想休息,明天觉得状态不好也休息,结果一周过去了,计划表上的任务一项都没完成。报班最大的好处,是给你一个固定的节奏。每天有课要上,有作业要交,有阶段性测试要考。这种外部的压力和约束,会推着你往前走。你可能不是主动想学,但环境逼着你不得不学。对于管不住自己的人来说,花钱买一个学习环境和节奏,是值得的。
第二种,是跨专业考研,或者本身基础薄弱的人。比如你本科是学文学的,想跨考计算机。那专业课对你来说就是一片全新的领域。自己从头摸索,可能连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都分不清楚,很容易走弯路,浪费时间。培训班的老师会帮你把知识体系梳理好,告诉你考试的重点在哪里,让你能快速入门。这相当于花钱买别人的经验,帮你节省了自己摸索的时间。时间,在考研后期是比钱更宝贵的东西。
第三种,是信息搜集能力弱,或者说不想在这上面花时间的人。考研需要关注的信息很多,报名时间、现场确认、准考证打印、初试分数线、复试信息等等。有的人天生对这些琐碎的事情感到焦虑。培训班通常会提供“保姆式”服务,每个时间节点该做什么,都会有人提醒你。他们还会帮你搜集整理各种资料,你只需要跟着学就行了。这本质上是花钱买一个“省心”,让你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本身。
如果你觉得自己属于这几类人,那么可以认真考虑一下报班。
但是,决定要报班了,事情还没完。你得想清楚,你花几千甚至几万块,到底在买什么?
你买的不是“一定能考上”的承诺。任何给你这种承诺的机构,都是在骗你。
你买的主要是三样东西:
1. 一套筛选和梳理过的知识体系。 老师帮你把厚厚的书本变薄,告诉你什么该看,什么可以不看。
2. 一个学习的节奏和氛围。 身边的人都在学,老师在前面讲,你不好意思开小差。
3. 一个信息服务和答疑渠道。 有问题可以找到人问,不用自己一个人钻牛角尖。
想明白这一点,你就能更好地选择培训班。怎么选?也很简单。
第一步,看老师,而不是看机构的名气。机构的宣传广告打得再响,最后给你上课的还是具体的某一个老师。这个老师讲课风格你喜不喜欢?思路清不清楚?能不能讲到点子上?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老师都有公开课视频,报班前,先去找几个意向老师的视频看看,自己亲自感受一下。
第二步,能试听就一定要去试听。不要光听销售顾问的一面之词,他们的话术都是设计好的。你得亲自坐到教室里,或者进入直播间,听一节完整的课。看看上课的氛围怎么样,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多不多,下课后能不能找到老师问问题。
第三步,找往届的学长学姐打听。不要在机构提供的“学员光荣榜”上找,要去社交媒体、考研论坛上找真实的、匿名的用户。问问他们报的这个班到底怎么样,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坑。过来人的经验,比任何广告都真实。
最后,想说一句实话。考研终究是你一个人的战斗。培训班只是辅助,它不能代替你思考,也不能代替你背书、做题。我见过很多报了班的同学,上课时人在心不在,下课后资料堆成山也从不翻看,最后结果可想而知。也见过很多没报班的同学,每天泡在图书馆,把一本本参考书和真题集啃得透透的,最后高分上岸。
所以,报不报班,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先诚实地分析一下你自己,你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然后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做出一个最适合你自己的决定。这个决定本身,就是你考研之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