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聊领导力,很多人把它想得特别玄乎,好像当领导的都得是天生的奇才,要么能言善辩,要么高瞻远瞩。说实话,那些都是加分项,但不是最根本的。我带过团队,也被别人带过,见过靠谱的领导,也见过让人头疼的。干了这么多年,我发现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责,其实就两件事:扫清迷雾和搬走石头。
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
先说第一件,扫清迷雾。
什么叫迷雾?就是不确定性。团队里任何让人感到困惑、模糊、不知道该干啥的情况,都是迷雾。一个团队如果长期在迷雾里,成员就会失去方向,内耗严重,最后什么都做不成。领导者的首要工作,就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把这些迷雾全都吹散。
具体来说,要扫清三种迷雾。
第一种是“目标”的迷雾。这是最要命的。我见过一个项目,领导在启动会上激情澎湃地讲:“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业界领先的用户体验!”大家听了都很激动,然后呢?然后就没然后了。“业界领先”是什么标准?“用户体验”具体指哪些方面?没人知道。于是,设计师觉得应该把界面做得更酷,工程师觉得应该让加载速度更快,产品经理觉得应该加更多功能。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在为“用户体验”奋斗,但实际上大家在往不同的方向使劲。
一个靠谱的领导会怎么做?他会把这个模糊的目标翻译成具体、可衡量、谁都听得懂的语言。比如,他会说:“我们这个季度的工作重点是降低用户流失率。具体目标是,在三个月内,把新用户注册后的七日留存率从20%提升到30%。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完成三件事:一,优化注册流程,把步骤从五步减少到三步;二,修复用户反馈最多的三个闪退bug;三,给新用户做一个清晰的产品引导。小张负责第一件,小李负责第二件,小王负责第三件。每周五我们碰一下进度。”
你看,这样一说,迷雾就散了。每个人都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提升留存率)”、“为什么要做(降低流失)”、“具体怎么做(三个任务)”以及“谁来做”。目标清晰了,大家干活才有劲,才知道自己的工作到底有什么价值。
第二种是“角色”的迷雾。一个团队里,如果分工不清,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事情没人管,要么事情抢着管。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巨大的内耗。我以前待过一个公司,两个部门的职责有重叠,结果一个新功能上线,出了问题,两个部门就开始互相推诿。用户在骂,老板在催,但我们内部花了两天时间开会,讨论这到底是谁的责任。这就是角色不清的代价。
好的领导会花时间把每个人的职责范围画清楚。这不是为了限制人,而是为了保护人。当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地盘”在哪里,也知道别人的“地盘”在哪里时,协作才有可能发生。他会明确地说:“这个项目,A负责前端开发,B负责后端接口,C负责测试。所有关于界面的问题,直接找A;所有关于数据的问题,直接找B。如果A和B的接口对不上,由B牵头解决,C提供测试支持。”这种清晰的指令,能减少90%的沟通成本和内部矛盾。
第三种是“规则”的迷雾。团队怎么开会?项目怎么决策?出了问题向谁汇报?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没有清晰的规则,团队就会陷入混乱。比如开会,如果没有规则,很容易就变成闲聊会,或者一言堂。一个好的领导会定下简单的规矩:“我们的周会,每个人发言不超过三分钟,只讲三件事:上周干了什么,这周准备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会议总时长不超过30分钟。”有了这个规则,会议效率就高了,大家也不再害怕开会。
所以你看,扫清迷雾,就是把“模糊”变成“清晰”,把“不确定”变成“确定”。这是一个领导者最基础的价值。
然后说第二件,搬走石头。
如果说扫清迷雾是给团队指路,那搬走石头就是给团队清路。团队在往前走的时候,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石头”,也就是障碍。这些障碍会拖慢团队的速度,打击团队的士气。领导者的职责,就是主动去发现这些石头,然后想办法把它们搬走。
石头也分很多种。
第一种是“资源”的石头。团队想干活,但缺人、缺钱、缺工具。比如,设计师的电脑太旧,跑个设计软件都卡;工程师需要一个付费的软件库,但申请流程特别慢。这时候,成员自己去要是要不来的,因为他们没这个权限,也没这个位置。领导者就得亲自出马,去找老板、找财务、找IT部门,去为团队争取他们需要的资源。你去跟别的部门“吵架”,去写那些烦人的申请报告,就是为了让你的团队成员可以安心地做他们最擅长的事。这种时候,领导更像是一个后勤部长。
第二种是“流程”的石头。公司大了,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定和流程,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完全是官僚主义。比如,一个简单的功能上线,需要盖七八个部门的章,走两个星期的审批流。团队成员被这些流程搞得筋疲力尽,哪还有精力去创新?靠谱的领导会去挑战这些不合理的流程。他会去问:“这个审批真的有必要吗?我们能不能简化一下?能不能改成事后报备?”他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为团队砸开一条更顺畅的路。
第三种是“信息”的石头。团队需要知道公司的战略方向、其他部门的最新动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这些信息往往只在管理层流动。领导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当一个“信息二传手”,把高层的信息,过滤掉噪音,清晰地传递给团队;同时,也要把团队在一线遇到的问题和真实情况,准确地反馈给高层。打破信息壁垒,团队才能和整个公司同频共振。
第四种是“冲突”的石头。人多的地方就有摩擦。团队成员之间可能因为技术方案有分歧,也可能因为性格不合闹别扭。这种人际间的冲突是最大的“石头”,它会严重破坏团队的信任和氛围。领导者不能假装看不见,也不能简单地当个和事佬。他需要介入,但不是当法官去判断谁对谁错,而是当一个引导者。他会把双方叫到一起,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引导他们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分出胜负。
所以,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在聚光灯下发号施令。他更像是一个“清道夫”,在团队前面探路,在团队后面保障。他的工作,就是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心无旁骛地、高效地、心情愉快地工作。
把这两件事——扫清迷雾和搬走石头——做到位,一个团队的基本盘就稳了。至于什么个人魅力、战略眼光,那是在这个基础上,能让团队从80分走到90分甚至100分的东西。但如果连最基本的60分都做不到,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就都是空中楼阁。
说到底,领导力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种服务。你服务的对象,就是你的团队。你的工作成果,不是你个人有多厉害,而是你的团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当你把视角从“管理他们”切换到“为他们服务”时,你就会发现,所有该做的事情,都离不开这两点: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跑得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