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历史专业大学排名,很多人上来就问,“哪家最强?”,这问题其实问错了。
这不是说排名没用,而是说,如果你只盯着那个数字,大概率会把自己坑了。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对古希腊哲学充满热情的学生,因为某个榜单说A校历史系排名第一,就去了。结果发现那个系最强的方向是美国内战史,整个系就一个老师沾点古希腊的边,而且快退休了。这四年,你说他过得有多拧巴。
所以,咱们今天不聊“谁是第一”,聊点实在的:怎么用好排名这个工具,给自己找到一个真正适合的地方。
首先要明白,市面上这些排名,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你最常听到的可能是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排名这些。它们是怎么排的?很大程度上是看“学术声誉”和“论文引用率”。说白了,就是问全世界的大学教授们:“你觉得哪家学校牛?” 然后再看看这些学校的教授们发表的论文被别人引用的次数多不多。
这个方法有它的道理。一个系的教授们如果研究做得好,论文满天飞,那这个系肯定不会差。但问题也在这里。这种排名方式,天然就对那些规模大、历史悠久、用英语做研究的大学有利。哈佛、牛津、剑桥这些学校,名字一亮出来,声誉分就低不了。
这对本科生,尤其是对你个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排名反映的是“研究实力”和“同行口碑”,不等于“本科教学质量”。一个天天忙着发论文、开国际会议的大牛教授,可能一学期都见不到你两次。给你上课的、改你作业的,很可能是博士生助教。这事儿太常见了。
而且,历史学这个学科,内部的差别太大了。一个大学的历史系,可能在A领域是世界顶尖,但在B领域可能连个专门的老师都没有。QS排名只会告诉你这个系“整体”很强,但不会告诉你,它是不是在你感兴趣的那个方向上强。这就回到了我开头说的那个例子。
所以,如果你要出国留学,这些国际排名可以看,但只能当个参考。用它来做个初步筛选,比如划定一个范围,“我就在QS历史专业前50的学校里选”,这可以。但千万别把它当成金科玉律。
那国内的排名呢?
国内最权威的,其实是教育部搞的那个“学科评估”。这个评估不是每年都有,但结果很有含金量。它不给你排1、2、3、4,而是分成A+、A、A-、B+、B、B-这样。能拿到A+的,就是国内这个领域的头牌了。
比如第四轮学科评估里,历史学拿到A+的学校是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A类(包括A+、A、A-)的还有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这个名单就很有参考价值了。它至少告诉你,这些学校的历史学科,在硬件、师资、科研成果上,是得到国家认可的顶尖水平。
但即使是学科评估,也解决不了“专业方向”的问题。比如,你想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可能某个A类学校的实力就比另一个A+的学校更对你胃口。
说了半天,好像排名都不靠谱。那到底该怎么办?
别急,我的建议是,把排名当成一个地图,而不是终点。它告诉你哪些地方值得去看看,但具体哪个地方好,还得你自己走过去瞧瞧。
具体分几步走:
第一步:先问自己,你对什么感兴趣?
这步最重要。历史太宽泛了。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专门史还是断代史?比如,你对宋史特别感兴趣,那你就要去找哪个学校的宋史研究中心最强。你对医疗史、环境史这种比较新的领域有想法,那就要去找哪些学校有老师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不要说“我还没想好”。大概的范围总有吧?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这个总能分清。先定个大方向。
第二-步:利用排名,列一个备选名单。
如果你打算在国内读,就把教育部学科评估里A类和B+的学校都列出来。如果你想出国,就把QS或者US News历史专业排名前100的学校列出来。这个名单可能很长,有二三十个,没关系。
第三步:放弃看排名,开始做“侦探”工作。
这是最花时间,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你要一个一个地去查你名单上这些学校的历史系网站。注意,是历史系的官网,不是学校的招生主页。你要看什么?
看“Faculty”或者“师资队伍”这一栏。
这里有这个系所有老师的名单。点开每个老师的主页,看他们的简历。你要重点关注几个信息:
- 他的研究方向(Research Interests)。这直接告诉你他是不是研究你感兴趣的那个领域的。
- 他毕业的学校(Education)。能看出他的学术传承。
- 他最近发表的著作和论文(Publications)。找一两篇你觉得有意思的论文题目,甚至可以去搜来看看摘要。这能让你对他的研究水平有个直观感受。
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你会慢慢发现,有些学校虽然整体排名不高,但在你感兴趣的那个小领域里,简直是卧虎藏龙。比如,你想研究明清时期的中西交通史,可能会发现美国某个排名七八十位的大学里,正好有个这方面的世界级大牛。那对你来说,这个学校的价值可能就超过了排名前十的哈佛。
我当年就干过这事。把名单上所有学校的历史系教授一个个看过去,做成一个Excel表格。左边是学校名字,右边是我感兴趣方向的教授名字和他们的代表作。做完这个表,哪些学校是“真爱”,哪些是“路人”,一目了然。
第四步:考察课程设置和资源。
在系里的网站上,找“Courses”或“课程安排”这一栏。看看他们本科生都开一些什么课。课程设置能反映出一个系的教学重点和特色。如果一个系开了好几门关于罗马史的课,从共和到帝国,从政治到社会生活,那它在这个方向上肯定很强。如果整个系的课表翻来覆去就是些通史课,那可能就要打个问号了。
还有资源。历史学研究,离不开图书馆和档案馆。一个大学的图书馆藏书怎么样?有没有特色馆藏?比如,研究中国历史,如果一个国外的大学有很好的东亚图书馆,像哈佛的燕京图书馆,那对你就是巨大的加分项。学校所在的城市有没有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遗迹?这些都是你课堂之外的学习资源。
第五步:感受“氛围”。
这点比较虚,但也很重要。学校是在大城市还是大学城?你喜欢热闹还是安静?历史系的学生毕业后都去干什么了?是继续读研深造的多,还是直接工作的多?这些信息有时候能在官网的学生主页或者一些论坛上找到。这关系到你未来几年的生活状态和职业发展路径。
把这几步走完,你手上剩下的可能就只有三五个学校了。这时候,你再结合自己的分数、预算等现实因素,做出最后的选择。这个选择,绝对比你只看一个冷冰冰的排名要靠谱得多。
所以,别再问哪个学校历史系最好。排名只是一个起点,它帮你拉开一张大网。但最后要捕到哪条鱼,需要你自己下水,去感受水温,去看鱼群的方向。这个过程很累,但相信我,这绝对是你为自己未来四年做的最值得的一笔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