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这个话题,很多人心里都挺急的。尤其是分数不高,又想上个公办专科的同学和家长。大家都在问,山东春考到底多少分能上个最差的公办?
首先得把一个事儿说明白: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最低分数线”。每年的分数都在变,去年的分数只能当个参考,而且是参考价值没那么大的那种。
为什么会变?道理很简单。这就像菜市场买菜,今年种萝卜的人多了,萝卜就便宜;明年大家一看萝卜不挣钱,都去种白菜了,萝卜少了,自然就贵了。学校招生也是一个道理。每年的招生计划、考试难度、报名人数,还有大家填志愿的偏好,全都会影响最后的录取分数。
打个比方,去年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可能400分就能上。但今年,万一有个大V在网上推荐了一下这个专业,说它就业前景好,那报考的人一多,分数线立马就上去了,可能420分都进不去。反过来也一样,一个以前挺热的专业,突然出了个新闻说饱和了,那今年报的人少了,分数就可能掉下来。
所以,别再死盯着“最低分”这个数字了,没意义。咱们得换个思路,不问最低分,而是问怎么找到那些分数相对较低的公办专科,并且怎么报才能进去。
想找这些学校,你手头必须有个最重要的工具: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的那本厚厚的《报考指南》,或者他们官方网站公布的历年投档数据。别信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机构给你发的表格,数据来源不明,很可能有错。一切以官方为准。
拿到官方数据,别只看去年的,最好是把最近三年的数据都找出来,放在一起对比。只看一年,偶然性太大。比如某个学校去年分数特别低,可能是因为那年招生计划突然增加了,或者是跟一个热门学校的招生代码搞混了,都有可能。你看三年,如果它连续三年分数和位次都比较低,那才说明它确实是长期处于这个水平。
看数据的时候,还有一个技巧,比看分数更重要的是看“位次”。
分数这东西,每年考卷难度不一样,含金量也就不一样。今年你考450分,可能对应全省排名是5万名;明年题简单了,你考450分,可能排名就是6万名了。但位次是实打实的。你排在全省5万名,就是实实在在的5万名。
所以,你在查学校往年数据的时候,重点看它录取的最低位次是多少。然后对比一下你自己的位次。如果你的位次比它往年最低录取位次高出一大截,那这个学校对你来说就比较稳。
那么,哪些公博专科的分数和位次通常会比较低呢?一般有这么几类:
第一类,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学校。这个很好理解。大部分人都想去济南、青岛这样的大城市。那位于一些经济没那么发达、交通没那么便利的城市的学校,报考的人自然就少,分数线也就上不去。这不是说学校不好,纯粹是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比如,你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位于鲁西南、鲁西北一些地级市的公办院校。
第二类,新成立的公办学校或者老学校的新校区。一个新学校,刚开始招生,没什么名气,大家都不了解它,心里没底,所以报考的人会比较谨慎。为了能招满学生,头几年的分数往往会定得比较低。等过了几年,学校出了名气,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错,分数自然就涨上去了。新校区也是一个道理。
第三类,专业比较冷门或者特殊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和普通专业。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比如计算机、护理、学前教育,肯定是热门,分数低不了。但一些跟农业、林业、矿业相关的,或者名字听起来比较传统的专业,比如“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很多人一看名字就划过去了,报考的人少,录取分数自然就低。
而且,你得明白一个事,很多时候不是学校差,而是专业录取分差。一个不错的公办学校里,它最冷门的专业,可能比一个差一点的学校的热门专业分数还低。
找到这些可能的“洼地”学校和专业后,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填报志愿。这绝对是个技术活,报得好,低分也能上个不错的学校;报不好,高分也可能滑档。
填报志愿的核心策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冲、稳、保”。
“冲”,就是把你的分数和位次,踮踮脚能够着的学校放在最前面。比如你的位次是5万名,你可以报一两个往年最低录取位次在4万5左右的学校。冲一冲,万一今年这个学校“小年”,分数下来了呢?
“稳”,是填报的主力。就是那些往年最低录取位次和你差不多,在5万名上下的学校。这些是你最有可能被录取的,要多选几个。
“保”,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用来垫底的。找那些往年最低录取位次远低于你的,比如在6万名、7万名甚至更低的公办学校。这些学校就是你的安全网,确保你就算前面的“冲”和“稳”都没录上,也不至于没学上,至少能有个公办专科托底。
在填报“保”的学校时,有个选项至关重要,那就是“服从专业调剂”。我必须把这个事情说三遍:一定要勾选“服从专业调剂”!一定要勾选!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报的这个学校,你填的那几个专业都满了,但学校还有别的专业没招满,你愿不愿意去?你如果勾了“服从”,学校就会把你调剂到那些没招满的冷门专业里去,你就被录取了。如果你没勾,学校一看,你要的专业满了,你又不同意调剂,那对不起,只能把你退档了。
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分数明明超过了学校的投档线,就因为专业报得太高,又不服从调剂,最后被退档,非常可惜。尤其是对于想“保底”的同学来说,你的目标就是先进这个学校的门,专业可以以后再想办法。先进去,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们还得聊聊心态问题。费这么大劲,去研究一个最低分的公办专科,进去之后会怎么样?
你得有心理准备。这些分数比较低的学校,无论是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还是学习氛围上,大概率是比不上那些高分段的学校的。位置可能偏,同学可能没那么爱学习,各种资源也可能相对少一些。
但是,它依然是“公办”的。这意味着你的学费会比民办便宜很多,拿到的毕业证是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的全日制专科文凭。它给了你一个继续学习和提升的平台。
进了这样的学校,不代表你的未来就定型了。恰恰相反,这可能是你逆袭的开始。在专科的三年里,你有几条路可以走。最主流的一条路是“专升本”,在专科毕业那年参加考试,考上了就可以去读本科,毕业后拿的是全日制本科学历。这条路虽然有竞争,但对于在专科里认真学习的人来说,机会很大。
我认识一个朋友的孩子,当年春考分数就很一般,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公办专科。但他从大一开始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专升本。三年里,别人玩游戏、谈恋爱的时候,他就在图书馆刷题、背单词,最后顺利考上了省内一所不错的本科院校。现在他跟那些通过夏季高考直接上本科的同学,没什么两样。
所以,学校只是一个起点。你能去哪,是你的分数决定的。但你未来能走多远,是你在这三年里怎么做的决定的。与其纠结于学校的名字好不好听,位置偏不偏,不如把心思放在规划自己进去之后要干什么。是准备专升本,还是考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还是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为就业做准备?
想清楚这些,比单纯找一个“最低分”的学校要有价值得多。那个“保底”的学校,只是为了让你安心,让你知道自己有路可走。但真正要走的路,还是得靠你自己一步一步踩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