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营业外收入,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这跟“其他业务收入”有啥区别?说实话,刚开始做会计的时候我也犯迷糊。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看这件事跟你主业的关联性。
打个比方,你开了家餐厅,卖饭、卖菜是你的主营业务收入。为了增加点收入,你顺便卖一些包装好的特色酱料,这个就属于“其他业务收入”,因为它还是和你餐饮这个主业沾边的。但是,有一天你店里一台用了好几年的旧烤箱坏了,修不好了,你当废铁卖了500块钱。这500块钱,就跟你的主营业务(卖饭)没什么关系了,它就是典型的“营业外收入”。
简单说,营业外收入就是那些跟你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偶尔发生的、一次性的收入。它就像生活里偶尔捡到钱一样,不是常态。
搞清楚了定义,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做会计分录。这才是重点。营业外收入的种类不多,我们一个一个拆开说。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处置固定资产的利得
这个听起来很专业,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卖旧烤箱。公司卖掉不再需要的固定资产,比如旧电脑、旧设备、旧汽车,如果卖的钱比这东西当时的账面净值还多,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利得,要记在“营业外收入”里。
这里的分录稍微有点绕,因为它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通过一个叫“固定资产清理”的科目来过渡。我们还用那个烤箱的例子,假设这台烤箱当初买来花了10,000块,已经计提了9,500块的折旧,所以它的账面净值就剩下 10,000 – 9,500 = 500块。现在你把它卖了,收到了800块钱现金。
整个过程的分录是这样的:
第一步:把要处置的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这一步的目的是把这台烤箱从你的资产负债表里“拿出来”,放进一个临时的“待处理”账户。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
累计折旧 9,500
贷:固定资产 10,000
你看,这个分录做完,”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里关于这台烤箱的记录就都清零了。它的净值500块,现在体现在“固定资产清理”这个科目的借方。
第二步:记录收到卖烤箱的钱。
你收到了800块现金,钱进来了,同时也要记到“固定资产清理”里。
借:银行存款 8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
第三步:结转清理的净损益。
现在我们来看看“固定资产清理”这个账户。第一步借方是500,第二步贷方是800。算一下,贷方比借方多了 800 – 500 = 300块。这个贷方余额就表示你赚了,是净收益。这300块,就是我们要记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300
做完这步,“固定资产清理”这个科目的借贷方就平了,它的使命完成了。而你的利润表上,就多了一笔300块的营业外收入。
反过来,如果你这台净值500块的烤箱只卖了200块,那你就是亏了300块。那第三步的分录就反过来做: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3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0
这个虽然是支出,但原理是一样的,顺便提一下。
第二种:接受捐赠
有时候公司会收到来自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捐赠,比如收到一笔现金,或者一台设备。只要这个捐赠没有指定用途,或者说不要求你未来提供什么回报,那它也算营业外收入。
假设A公司向你公司捐赠了50,000块钱,直接打到了你的银行账户。
分录很简单: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50,000
如果捐赠的是一台设备,比如一台全新的电脑,公允价值(可以理解为市场价)是8,000块。那这台电脑对你来说就是固定资产了。
分录是:
借:固定资产 8,000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8,000
这种非货币性资产的捐赠,关键是要确定它的公允价值。通常可以参考发票、市场报价等。
第三种:政府补助
这个情况也比较多见。比如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给了一笔科研补贴;或者为了支持环保,给了一笔环保改造的钱。
如果这笔钱是跟你的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比如增值税即征即退,那它通常记在“其他收益”里。但如果这笔补助跟你日常经营活动关系不大,或者是一些奖励性的、补偿性的款项,就可能要记在“营业外收入”里。
这个地方的会计准则其实有点复杂,区分“其他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要看补助的具体性质。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如果补助是补偿你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或者是那种奖励性质的,比如你公司获得了某个市级的“优秀企业”称号,政府奖励了10万块,这种就倾向于记在“营业外收入”。
假设你公司因为某个环保项目做得好,收到了政府奖励的200,000元,钱已到账。
分录就是: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200,000
需要注意的是,收到政府补助时,一定要看清楚文件的要求。有些补助是有条件的,比如要求你必须把钱用在某个特定项目上。如果条件还没满足,这笔钱可能要先记在“递延收益”里,等满足条件了再转入收入。但对于那些没有附加条件的直接奖励,就直接做上面的分录。
第四种:罚款收入
这个也好理解。比如你的供应商没有按合同约定时间交货,根据合同条款,他需要赔付给你一笔违约金2,000块。这笔钱对你来说就是罚款收入。
收到钱的时候,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营业外收入—罚款收入 2,000
第五种: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这种情况不太多见,但确实存在。比如你公司欠一个供应商3,000块货款,但这笔钱挂账很久了,好几年都联系不上这个供应商,公司也倒闭了,基本上可以确定这笔钱不用付了。这时候,这笔应付款项就需要转销。
经过合法的审批程序确认后,可以做如下分录:
借:应付账款—XX供应商 3,000
贷:营业外收入—无法支付的款项 3,000
做这个分录要特别谨慎,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笔钱确实无法支付了,比如对方公司注销的证明、内部审批文件等,否则税务局来检查的时候会是个麻烦。
最后,提醒一句,别看“营业外收入”名字里带个“外”字,好像是意外之财,但它最终还是会影响你的净利润,而且绝大部分营业外收入都是需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所以,每一笔都要做得清清楚楚,依据充分。做账就是这样,把复杂的事情,一步一步拆解成简单的借贷分录,逻辑就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