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 “used” 这个词,很多人都觉得头疼。明明就四个字母,用法却能绕晕人,尤其是当它和 “be” 动词、不定式 “to” 搅和在一起的时候。今天我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其实没那么复杂,你只要记住三个固定的搭配结构,以后再见到它,就能一眼看穿。
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一个:used to do
。
它的意思是“过去常常做某事”,但重点是,现在不了。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因为它自带一种“时过境迁”的沧桑感。你一说 “I used to…”,听的人立刻就明白,你讲的是过去的故事,而且那个故事已经翻篇了。
结构很简单:主语 + used to + 动词原形。
注意,这里的 used
是一个特殊的助动词,后面的动词必须是原形,不能加 -ing
,也不能是过去式。
举几个例子你就懂了。
* I used to live in Beijing.
(我以前住在北京。)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就是“我现在不住北京了”。可能搬到上海了,也可能出国了,总之,住在北京这件事已经是过去时了。
* She used to have long hair.
(她以前是长头发。)
潜台词:她现在是短发,或者别的发型,反正不是长发了。
* We used to be good friends.
(我们曾经是好朋友。)
这句话就有点伤感了,意思是“我们现在关系不那么好了”。
我以前就因为这个闹过笑话。有一次跟外国同事聊天,我想表达我“习惯了”每天喝咖啡,结果脱口而出 “I used to drink coffee every day.”。他听完就问我:“Oh, so you stopped? What do you drink now, tea?” (哦,所以你不喝了?现在喝什么,茶吗?) 我当时就愣住了,赶紧解释。就是那一次,我才深刻理解了 used to
的核心是“今非昔比”。
这个结构的否定和疑问形式也值得一说。
否定形式,最常用的是 didn't use to do
。
* I didn't use to like spicy food, but now I love it.
(我以前不喜欢吃辣,但现在超爱。)
有些人可能会用 used not to
,语法上没错,但在口语里,尤其是在美式英语里,didn't use to
更自然,也更普遍。
疑问形式,就是把 Did
提到前面:Did you use to do…?
* Did you use to play video games when you were a kid?
(你小时候常打电子游戏吗?)
回答就是:Yes, I did.
或者 No, I didn't.
总结一下第一个用法:used to do
是讲一个已经结束的过去习惯或状态。看到它,你就往“曾经”和“现在不了”这两个方向去理解,准没错。
第二个用法:be used to doing
。
这个结构的意思是“习惯于做某事”。它讲的是一种状态,一种适应了的感觉。跟第一个用法完全不是一回事。
它的结构是:主语 + be动词 + used to + 名词或动名词(-ing形式)。
你看,关键点出现了:前面必须有个 be
动词(am, is, are, was, were),而且 to
后面跟的不是动词原形,而是名词或者 -ing
形式的动词。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 to
不是不定式符号,它是一个介词,就像 look forward to
(盼望)里的 to
一样。介词后面,天经地义要跟名词或动名词。
我们来看例子。
* I a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我习惯早起了。)
对比一下 I used to get up early.
(我过去常常早起),意思天差地别。前者是说“早起对我来说已经是常态,不觉得辛苦了”,而后者是说“我以前起得早,现在不了,可能变成起床困难户了”。
* He moved to the north, but he is not used to the cold weather.
(他搬到了北方,但他不习惯寒冷的天气。)
你看,这里 to
后面跟的就是一个名词 the cold weather
。
* After working night shifts for a year, she was used to sleeping during the day.
(上了一年夜班后,她已经习惯了白天睡觉。)
这里的 be
动词用了过去式 was
,表示她“当时”已经习惯了。
这个结构里的 be
动词,可以用 get
来替换,变成 get used to
,意思是“变得习惯于”,强调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
* Don't worry, you will get used to the new job soon.
(别担心,你很快就会适应新工作的。)
这句话就是在安慰一个刚入职的新人,表达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所以,记第二个用法的诀窍就是:看到 used
前面有 be
或 get
,就立刻提醒自己,这是“习惯于”的意思,然后检查 to
后面是不是名词或者 -ing
。
第三个用法:be used to do
。
这个结构最容易和第二个搞混,但其实它是最简单的。它的意思是“被用来做某事”。
它的结构是:物 + be动词 + used + to do (动词原形)。
仔细看,这个结构的主语通常是“物”,而不是“人”。它其实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被动语态。动词 use
的意思是“使用”,它的被动形式就是 be used
(被使用)。后面的 to do
是不定式,表示目的,回答的是“被用来干什么?”这个问题。
拆解一下就更清楚了。
* A knife is used to cut things.
(刀是用来切东西的。)
这句话的主动语态是什么?People use a knife to cut things.
(人们用刀来切东西。) 这么一换,是不是就清晰了?is used
就是被动,to cut
是目的。
* This software is used to edit videos.
(这个软件是用来编辑视频的。)
主语是 software
(软件),是个东西。它“被用来”干什么?“编辑视频”。
* The money was used to build a new school.
(这笔钱被用来建一所新学校。)
主语是 money
(钱),也是物。
所以,判断第三个用法的方法很简单:
第一步,看主语。主语是不是人?如果主语是个东西,那它有九成的可能性是“被用来做某事”的意思。
第二步,看句意。整个句子的逻辑是不是在解释“某个东西的用途”?如果是,那就没跑了。
好了,我们来做个快速的对比总结,防止你出门就忘。
used to do
- 意思:过去常常(现在不了)
- 结构:主语 (通常是人) +
used to
+ 动词原形 - 例子:
He used to smoke.
(他过去抽烟。)
be used to doing
- 意思:习惯于
- 结构:主语 (通常是人) +
be
动词 +used to
+ 名词/动名词(-ing) - 例子:
He is used to working under pressure.
(他习惯在压力下工作。)
be used to do
- 意思:被用来做
- 结构:主语 (通常是物) +
be
动词 +used
+to do
(动词原形) - 例子:
A pen is used to write.
(钢笔是用来写字的。)
下次你再遇到包含 used
的句子,别急着翻译。先走一个三步判断流程:
第一步,看 used
前面有没有 be
动词。没有,那它就是第一个用法,“过去常常”。
第二步,如果前面有 be
动词,那就看 to
后面是什么。是动词原形,那就是第三个用法,“被用来”。
第三步,如果 to
后面是名词或者 -ing
,那就是第二个用法,“习惯于”。
这个方法很管用,你多练几次,形成肌肉记忆,以后就再也不会被这三个家伙绕进去了。语言学习就是这样,把看起来复杂的东西,拆解成几个清晰的模块,一个一个弄明白,它就没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