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那种需要一直往下滑的长图,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用 Photoshop 做的,太专业了,我学不会”。其实这想法只对了一半。PS 确实是终极工具,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选择。做一个长图,核心不在于工具,而在于流程。搞清楚流程,用什么工具都能做出来。
我们先把做长图这件事拆成四个步骤:规划内容、选择工具、排版设计、导出图片。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规划内容。
绝大多数人做不好长图,就是因为跳过了这一步,直接打开软件就开干。这就好像没图纸就想盖房子,最后盖出来的东西肯定乱七八糟。
动手之前,你必须先用笔和纸,或者任何一个记事本软件,把长图的“剧本”写出来。这个剧本就是你的内容大纲。
你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1. 这张长图想说什么? 一句话总结核心思想。比如,“教大家如何挑选最新鲜的草莓”。
2. 内容分成几部分? 逻辑结构要清晰。还是以挑草莓为例,大纲可以是:
* 大标题:三招挑到新鲜不踩雷的草莓
* 第一部分:看颜色。什么样的红色最好?什么样的不能要?配上对比图。
* 第二部分:看叶子。新鲜的叶子是什么样?蔫了的叶子是什么样?配图。
* 第三部分:看形状。奇形怪状的草莓能不能买?为什么?配图。
* 结尾:一句话总结,或者放个你的logo/二维码。
你看,有了这个大纲,整个长图的骨架就搭起来了。每一部分要放什么文字、配什么图,都一清二楚。这样做有两个巨大的好处:第一,你不会在设计过程中偏离主题;第二,你可以提前准备好所有需要的素材,比如文案和图片,后面做起来效率高得多。
没有大纲直接上手,做到一半你就会发现逻辑不通,或者缺素材,然后就得返工,特别浪费时间。记住,设计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才是王道。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工具。
工具这东西,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我把它们分成三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
1. 手机 App 类(适合零基础,只想快速出图)
如果你只是偶尔想在朋友圈发个长图,不想学任何新软件,那就用手机 App。在应用商店搜“长图拼接”、“拼图”之类的关键词,能找到一大堆。
比如“拼图酱”、“简拼”这类 App。它们的操作逻辑很简单:选几张照片,它会自动帮你竖着拼起来,你再加点文字、换个背景模板就行了。
- 优点: 极快,零学习成本。几分钟就能搞定一张。
- 缺点: 模板化严重,做出来的图没什么设计感,很容易跟别人“撞衫”。而且自由度很低,你想调整某个元素的位置,可能根本动不了。
这种工具适合做一些生活记录、旅游分享,不适合做知识性、品牌性的内容。
2. 在线设计工具类(适合有点追求,但又不是专业设计师)
这是我最推荐给大多数人用的。这类工具的代表就是 Canva(国内版叫“稿定设计”)和 Figma。它们是网页版的,不用下载安装,功能比手机 App 强大,又比专业软件简单。
以 Canva/稿定设计为例,制作长图的流程是:
1. 打开网站,选择“创建设计”,然后选“自定义尺寸”。
2. 设置宽度。这个很重要。手机上看的图,宽度一般在 800 到 1200 像素之间就够了。我个人常用 1080 像素。
3. 设置高度。这是关键。你可以先设一个超长的高度,比如 10000 像素。别担心,这个画布高度后面可以随时调整,不够了就往下拽,用不完就往上缩。
4. 然后你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你的文字、图片、素材库里的各种图形拖到画布上,按照你第一步规划的大纲,从上到下一点点排版。
- 优点: 自由度高,有海量模板和素材库可以用。拖拽式操作,直观。能做出比较有个性、有设计感的图。
- 缺点: 某些高级功能或素材需要付费。在处理超大尺寸或者图层极多的文件时,可能会有点卡。
Figma 也是个好选择,它本来是做 UI 设计的,但拿来做长图也绰绰有余。它对图层的管理比 Canva 更专业,而且完全免费。但学习曲线比 Canva 稍微陡一点。
3. 专业设计软件类(适合专业设计师或追求极致效果的人)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 Photoshop (PS) 和 Illustrator (AI)。
PS 是处理位图的,就是由像素点构成的图片。AI 是处理矢量图的,放大缩小不失真。做长图,90% 的情况用 PS 就够了。
用 PS 做好处是,你能控制每一个像素。调色、抠图、加特效,所有细节都能精准控制。专业的长图基本都是用 PS 做的。
- 优点: 功能最强,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对细节的控制力是顶级的。
- 缺点: 学习成本高。软件本身也需要付费购买。操作比较复杂,不适合新手。
所以,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议你从 Canva/稿定设计入手。等你做熟练了,觉得这些工具的功能限制了你的发挥,再去学 PS 也不迟。
第三步:排版设计。
选好了工具,把内容放上去,不等于就完事了。怎么放,决定了你的长图是让人愿意看下去,还是划两下就关掉。这里有几个简单的原则,不是设计师也能掌握。
保持呼吸感,也就是留白。 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总想把所有空间都填满,文字、图片挤在一起。结果就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喘不过气。记住,元素和元素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一定要留出足够的空白。空白不是浪费,是引导读者视线的工具。
字体要克制。 一张长图里,字体不要超过三种。通常两种就够了:一种用于大标题,可以有点设计感;一种用于正文,必须清晰易读。思源黑体、苹方这类非衬线字体是正文最安全的选择。千万别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艺术字当正文,那是对读者眼睛的折磨。
颜色要统一。 找一个主色调,然后围绕它搭配两到三个辅助色。如果你对配色没概念,可以直接去一些配色网站(比如 aicolors.co)找现成的色卡。把颜色确定下来,整张图的标题、重点文字、装饰元素都用这几个颜色,视觉上就会很和谐。
对齐是基础。 所有元素,要么左对齐,要么右对齐,要么居中对齐。不要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看起来会非常乱。几乎所有设计工具都有对齐功能和参考线,一定要用起来。把参考线拉出来,把你的文字框、图片都吸附到线上,版面立马就整齐了。
第四步:导出图片。
这是最后一步,但也有讲究。
选择格式。 通常在 JPG 和 PNG 之间选。怎么选?很简单:
- 如果你的图里有大量照片、色彩丰富的图片,选 JPG。它压缩率高,文件小。
- 如果你的图主要是文字、色块、线条这些简单的图形,或者需要透明背景,选 PNG。它能更好地保留边缘细节,但文件会大一些。
- 对于大部分长图,导出成高品质的 JPG 是最平衡的选择,既清晰,文件大小也适中。
控制文件大小。 这是个关键点。一张几十兆的长图,发给别人,加载半天都打不开,那你前面做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导出时,要关注文件大小。一般来说,一张长图控制在 10MB 以内是比较理想的。如果导出的图片太大,可以适当降低一点图片质量,或者使用一些在线图片压缩工具(比如 TinyPNG)处理一下。
关于切图。 有些平台,比如早期的微信朋友圈,对单张图片的高度有限制。如果你发一张超长的图,可能会被压缩得很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切图”。就是把一张长图,手动切成 3-5 张等高的短图。在 PS 里,可以用切片工具来完成。导出时,它会自动帮你把图片命名成 01、02、03… 这样你按顺序上传,它们就会无缝地拼接在一起,看起来还是一张完整的长图。不过现在大部分平台对长图的支持都好多了,这一步很多时候可以省略。但如果你发现图片被压得很厉害,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总的来说,制作长图的思路就是这样。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活,更像是一个结合了内容策划和视觉整理的工作。最重要的永远是第一步的规划,把内容理顺了,后面的设计和制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