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问答中心分类: 学校&机构相关问答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1 回复
0
邮友 回复于 2025-10-11 之前

每次有人问我环境专业考研学校排名,我第一反应都是,这东西不靠谱。不是说排名完全没用,而是你如果只盯着一个榜单来选学校,那基本就是在瞎撞。不同的排名机构,标准完全不一样。教育部搞的学科评估,看的是整体实力,比如师资、科研项目、人才培养,比较宏观。但有些商业排名,可能更看重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率。一个学校可能在A榜上排第5,在B榜上就掉到15名开外了,这太正常了。

而且,排名有延迟。你现在看到的排名,反映的是这个学校过去几年的成果。但一个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人,是那些大牛教授。可能某个学校的王牌教授去年退休了,或者被别的学校挖走了,但排名上还没反映出来。你如果冲着这个名气去了,结果发现核心团队都换了,那就亏大了。

所以,别再傻乎乎地去搜“环境考研排名第一”了。我们换个思路,一个更实际、对自己更负责的思路。

第一步,先问自己,读研为了啥?

这个问题最重要,决定了你后面所有的选择。大部分人无非三个方向:直接就业、读博深造、考公务员。

如果你想毕业就工作,特别是去企业,比如环保公司、咨询公司、或者大工厂的EHS部门。那你选学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能要超过学校名气。你想想,一个在北京的211,和一个在偏远地区的985,哪个找实习、接触行业资源更容易?肯定是北京的。企业招聘也喜欢就近招人,你在上海读了三年,对长三角的环保产业、人脉、政策都更熟,找工作自然有优势。所以,想去哪工作,就优先选那个城市或地区的学校。

如果你打算一条路走到黑,奔着博士和科研去的。那学校的综合排名就更不重要了,你真正要看的是导师和课题组。一个好的导师,能给你提供充足的经费、前沿的课题、良好的实验条件,还能指导你发高质量的论文。这比一个响亮的校名重要得多。你跟了一个普通学校里的大牛导师,发了好文章,申国外的博士后,或者去好学校当老师,都比你在顶尖名校里跟一个“放养型”导师强。你的未来是跟导师绑定的,不是跟学校。

如果你想考公务员,比如进生态环境局。那学校的“牌子”和“校友圈”可能就有点用了。在一些地方,本地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在考公时是有隐形优势的,校友资源也更丰富。这时候,一个综合实力强、社会声誉好的学校,可能会给你加分。

想清楚了目标,我们再来看学校。我不给你一个固定的排名,我给你一个“梯队”的概念,你自己根据目标去匹配。

第一梯队:清华、哈工大、同济
这三所是传统强校,闭着眼睛选都不会错,当然,前提是你考得上。
清华大学:不用多说,综合实力第一。钱多、资源多、平台高。环境学院下面方向很全,从传统的水、气、固,到环境管理、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几乎都有大牛坐镇。如果你分数够,目标是成为行业顶尖人才,清华是首选。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科的“老大哥”,特别是市政工程和给排水方向,国内最早建立的,根基很深。如果你想在水处理领域深耕,哈工大绝对是圣地。虽然地理位置在东北,但它的行业认可度极高,毕业生去全国各地的设计院、水务公司都非常受欢迎。
同济大学:它的环境学院是从土木工程分出来的,所以在市政工程、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特别强。依托上海的地理优势,和产业结合得很好,学生找工作、实习的机会也多。想去长三角发展的,同济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梯队:南大、浙大、北大、北师大、大连理工、重庆大学等
这个梯队的学校实力非常强,各有特色,竞争也异常激烈。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很强,特别是生态和化学方向。南大的学术氛围很浓,如果你想做纯粹的科学研究,南大是个好地方。
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交叉学科做得好。比如环境与能源、环境与材料结合的课题组比较多。地处杭州,经济发达,就业机会也多。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对年轻,但依托北大的平台,发展很快。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和环境健康方向是强项。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是它的传统优势学科,特别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在国内是顶尖水平。想做水文地质、地下水修复的,可以重点关注。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背景很强,所以它的环境学院在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化利用这块很有特色和优势。
重庆大学:依托建筑老八校的背景,在城市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有很强的实力,地处西南,对想在成渝地区发展的同学很有吸引力。

第三梯队:特色院校和地方强校
这类学校可能综合排名没那么靠前,但在某个细分领域是绝对的王者,或者在特定区域内有巨大的影响力。
比如,中国海洋大学的环境科学,强项自然是海洋环境。你想研究赤潮、海洋微塑料,去这里就对了。
再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地区认可度极高,毕业生在珠三角找工作优势巨大。还有像河海大学,水利背景,在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方面有独到之处。

列了这么多,你发现没有,选学校是个排列组合的问题,不是一个线性排名能解决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怎么去挖一个学校、一个导师到底好不好?
这是信息战。
第一,去学校官网。找到环境学院的师资介绍页面,一个个看老师的简历。看他的研究方向你是否感兴趣,看他近五年发表的论文(注意看期刊档次和他是通讯作者还是第一作者),看他手头有什么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这种项目,说明经费充足)。
第二,用工具。在知网、Web of Science这类学术数据库里搜这个老师的名字,看看他的发文情况,了解他的研究热点。
第三,找人。这是最有效的一步。去找这个导师带的研究生,也就是你的学长学姐。怎么找?可以去微博、知乎、贴吧搜,或者通过校友群。找到之后,诚恳地请教几个问题:老师人怎么样?对学生负不负责?实验室氛围好不好?有没有正常的节假日?毕业生的去向怎么样?这些信息比任何排名都真实、都重要。一个天天压榨学生、不给指导的导师,就算他是院士,你读研的体验也会很痛苦。

所以,别再把时间浪费在找那个虚无缥缈的“排名”上了。正确的流程应该是:
1. 确定你的职业目标。
2. 根据目标,圈定几个合适的城市。
3. 在这些城市里,筛选出几个“梯队”合适的学校。
4. 深入到每个学校的学院网站,找到你感兴趣的几个导师。
5. 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这些导师的真实情况。

这套流程下来,你选的学校和导师,才是真正适合你的,而不是排名榜上那个冷冰冰的名字。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