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上来就问,临沂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这个问题,现在回答起来有点绕。如果非要一个简单直接的答案,那就是:在山东省内,它是在普通批次招生,录取分数线早就超过了原来的一本线。在很多省外地区,它也是放在本科一批次招生的。所以,按照现在的标准,你可以把它看作一所一本大学。
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只说“是”或者“不是”,其实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你真正想问的,可能不是它的招生批次,而是“临沂大学这学校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上?”
咱们得先从“一本二本”这个概念说起。
以前,高考招生是分批次的。简单说,就是把大学分成三六九等,先让分数最高的学生填报最好的那批学校,也就是“一本”,录完了再轮到下一批,也就是“二本”。这个划分,主要是为了方便招生录取,是个行政手段。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实力,但它不是一个官方给学校盖章的永久身份。
可这几年,情况变了。很多省份都进行了高考改革,最明显的一个动作就是“批次合并”。山东省就是其中一个,早就不分什么一本、二本了,统一合并成了“普通批”。
所以,在山东考生的眼里,“临沂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已经是个伪命题了。大家看的不是这个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比如,某年山东普通批的资格线是440分,临沂大学很多专业的最低录取分可能要到520分以上,这个分数,放在过去,妥妥地超过了一本线。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纠结这个问题?
主要还是历史原因和老一辈的观念。临沂大学是从“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一步步发展到“临沂师范学院”,最后在2010年才更名为“临沂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就是一所二本师范院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扭转。你回家跟亲戚说考上了临沂大学,他们可能第一反应还是:“哦,那个二本的师范学校啊?”
但你要明白,学校是在发展的。特别是成为“大学”之后,临沂大学拿到了很多资源,发展速度很快。校园建得又大又漂亮,号称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大学校园之一。硕士点也拿到了不少,这意味着它有了研究生培养能力,学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咱们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其纠结一个过时了的“一本/二本”标签,不如看看下面这些更实在的东西,这才是判断一个学校好坏的关键。
第一,看录取分数和位次。
这是最硬的指标。别听别人怎么说,直接去你所在省份的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查一下临沂大学过去三年的录取数据。不要只看分数,因为每年的试卷难度不一样,分数会浮动。一定要看“位次”,也就是你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如果临沂大学的最低录取位次,和你心目中那些老牌一本大学的位次差不多,那就说明它在考生心中的认可度,已经达到那个水平了。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第二,看它的王牌专业。
没有一所大学是所有专业都强的,清华北大也不例外。临沂大学的出身是师范,所以它的师范类专业,比如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物理这些,底子很厚,在省内认可度很高。如果你想当老师,去临沂大学读这些专业,性价比就很高。另外,它的化学、工程学等一些学科也进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这说明在这些特定领域,它的科研实力是得到国际认可的。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问“临沂大学好不好”,而是问“临沂大学的某某专业好不好,适不适合我”。如果你分数刚过一本线不多,与其去一个普通一本大学的冷门专业,还不如来临沂大学的王牌专业,学习资源和未来的就业前景可能都会更好。
第三,看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硬件设施。
临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经济总量在省内也排在前列。它不是什么小县城。这意味着生活便利,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也相对更多。临沂大学的硬件是出了名的好,新校区非常现代化,宿舍条件、图书馆、食堂这些,在国内大学里都算不错的。大学四年,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很大。一个舒适的环境,能让你更安心地学习。
第四,看学校的硕士点和发展潜力。
一个学校有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判断它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临沂大学现在已经有一级学科硕士点了,这意味着你本科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是有机会直接保研或报考本校研究生的。学校的整体学术氛围和层次,跟一个纯本科院校是不一样的。
说到底,现在这个时代,信息这么透明,报考大学不能再靠那些老旧的标签了。你要学会自己去查资料、做分析。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登录你省的教育考试院网站,找到近三年的高考录取数据。
第二步:把临沂大学和你关心的其他几所大学拉出来,做个表格,对比它们各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和最低位次。
第三步:去临沂大学的官网,仔细看看你想报的那个学院的介绍,了解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科研成果。
第四步:在知乎、微博这些社交媒体上,找一些临沂大学的在校生或者毕业生,问问他们最真实的就读体验。他们说的食堂好不好吃、老师上课怎么样、考研氛围浓不浓,比任何宣传资料都管用。
总而言之,临沂大学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二本”了。它在很多地方已经是一本招生,而且录取分数也证明了它的实力。但它是不是一所好大学,最终取决于它是否适合你。你的分数、你的专业兴趣、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把这些都想清楚了,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选了。别让一个过时的标签,限制了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