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到PEST分析,脑袋里就冒出各种商业模型、管理学理论,觉得这玩意儿肯定很复杂,是那些咨询公司或者大企业才用的东西。
其实根本不是。
PEST就是一个帮你理清思路的工具,非常简单、直接。它就是把影响你生意或者项目的大环境,拆分成四个方面来看,帮你搞明白现在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这四个方面就是它的名字:P、E、S、T。
P是政策(Political),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
就这么简单。它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更像是一个清单,提醒你:“喂,别光低头干活,抬头看看这四个方向,是不是有什么变化你没注意到?”
我第一次接触PEST,是在给一个想开线下实体店的朋友做咨询时。他想开一个卖潮流玩具的店,满脑子都是怎么装修、进什么货。我问他,你想过没有,如果明年商场旁边的地铁通了,人流量会怎么变?如果政府突然对进口玩具有了新的关税政策,你的成本会怎么样?他当时就愣住了。
这些问题,就是PEST要你思考的东西。它强迫你把眼光从自己的小世界里挪出来,看看周围更大的环境。因为不管你的产品多好,你的团队多牛,大环境一阵风吹过来,可能就把你吹倒了。
我们一个个拆开来讲。
P – 政策 (Political)
这部分就是和政府、法律、规定有关的一切。听起来很宏大,但其实离我们很近。
比如,你想开个小餐馆。你需要关注什么?食品安全法肯定要看吧?消防规定要遵守吧?环保部门对油烟排放有什么要求?这些都是P。如果政府突然说,为了市容,所有临街店铺不准外摆,那你原本计划的户外座位就泡汤了。这就是一个政策风险。
再举个例子。前几年新能源汽车为什么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政府补贴(P)。这个政策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走向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后来补贴退坡,很多车企的策略就得跟着调整。
做P分析的时候,你要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 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法律法规要出台,会影响到我这个行业?
* 政府的税收政策有没有变化?是加税还是减税?
* 劳动法有没有新规定?比如最低工资标准、社保政策。
* 我和国外的生意伙伴合作,贸易政策稳不稳定?有没有关税壁垒?
* 整个国家的政治环境稳定吗?
这些问题不是让你去当政治评论员,而是让你评估,这些变化会不会让你的生意变得更容易,或者更难。
E – 经济 (Economic)
这个好理解,就是和钱有关的。但它不只是看你自己的钱包,而是看整个市场的钱袋子。
最典型的就是通货膨胀。东西都涨价了,原材料成本高了,你产品的定价要不要跟着涨?涨了,消费者还买不买?因为通胀的时候,大家手里的钱也“毛”了,消费会变得更谨慎。这就是经济环境在直接影响你的生意。
还有利率。如果银行加息,企业贷款的成本就高了。一个本来打算贷款扩大生产规模的工厂,可能就会因为利息太高而选择放弃。这对普通人也一样,房贷利率上升,买房的人就会减少。
做E分析时,你可以关注这些:
* 现在的经济是在增长还是在衰退?
* 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对我的成本和定价有什么影响?
* 利率和汇率是怎么变化的?
* 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怎么样?大家是更愿意花钱了,还是更愿意存钱了?
经济就像水流,水流大了,船才好开。搞清楚水流的方向和速度,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船该怎么划。
S – 社会 (Social)
这部分看的是人、文化、生活方式的变化。这是最“软”的一部分,但影响力一点不小。
几年前,谁能想到健身和健康饮食会成为一个这么大的产业?这就是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大家开始关注健康,愿意为有机食品、健身课程付费。这就是S的变化带来的商机。
再比如人口结构。一个国家老龄化程度加深,那跟养老、医疗、保健相关的产业机会就多了。如果出生率下降,那母婴市场的竞争可能就会更激烈。
还有消费观念。现在年轻人越来越注重环保,很多品牌就开始强调自己的产品是可持续的、环保的。这就是为了迎合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做S分析,你要像个人类学家一样去观察:
*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 大家现在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比如健康、环保、精神生活)
* 人口结构有什么趋势?(老龄化、少子化、城市化)
* 教育水平和文化价值观是怎样的?
S的变化通常是缓慢的,但一旦形成趋势,力量是巨大的。抓住了社会文化趋势,你的产品或服务就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T – 技术 (Technological)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技术的力量足以颠覆一个行业。
智能手机的出现,干掉了多少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电商的普及,对实体零售业造成了多大的冲击?现在的人工智能,又正在改变内容创作、客户服务等很多领域。
你不需要成为技术专家,但你必须对影响你所在行业的新技术保持敏感。
比如,你开了一家传统的服装店。现在有什么技术能帮到你?
* 你可以用社交媒体做直播卖货,这是新的销售技术。
* 你可以用小程序建立会员体系,这是新的客户管理技术。
* 你可以用新的支付技术,让顾客结账更方便。
如果你对这些技术视而不见,而你的竞争对手都在用,那你很快就会被淘汰。
做T分析时,问问自己:
* 有没有什么新技术正在出现,可能会改变我的行业规则?
* 我的竞争对手在用什么新技术?
* 我能用什么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或者改善客户体验?
* 技术的发展会不会让我的产品或服务过时?
怎么做一个PEST分析?别想得太复杂
说了这么多,具体怎么做?其实就三步。
第一步:头脑风暴,列清单。
拿一张大白纸,或者打开一个文档,写上P、E、S、T四个大标题。然后,针对你自己的项目或生意,在每个标题下面,把你所有能想到的相关因素都写下来。这时候别筛选,就尽情地写。比如你想开个咖啡馆,P下面可以写“消防规定”,E下面写“商业区租金”,S下面写“年轻人喝咖啡的习惯”,T下面写“移动支付普及”。
第二步:分辨机会和威胁。
看着你列出来的清单,逐条分析。这一条对你来说是好事(机会),还是坏事(威胁)?在旁边做个标记。
比如,“政府鼓励青年创业,有低息贷款”(P),这是机会。
“经济下行,大家消费降级,15块的瑞幸比35块的星巴克更受欢迎”(E),这对你想做精品咖啡馆来说,就是威胁。
“社交媒体上‘咖啡馆打卡’成为一种潮流”(S),这是机会。
“外卖平台抽成越来越高”(T),这是威胁。
第三步:制定行动计划。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分析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是为了行动。
针对你找到的每一个重要机会,你要想:我该怎么利用它?
针对每一个重大威胁,你要想:我该怎么应对它?或者怎么减小它的负面影响?
比如,机会是“政府有低息贷款”,你的行动计划就是“马上去研究申请流程和条件”。
威胁是“大家消费降级”,你的行动计划可以是“推出一款引流的、价格亲民的基础款咖啡”,或者“在装修和体验上做得更好,突出自己的价值,吸引愿意为环境付费的客户”。
PEST分析不是做完一次就扔到一边的东西。外部环境一直在变,所以你应该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就重新拿出来看一看,更新一下。
它就是一个简单的、帮你保持清醒的工具。它不能告诉你答案,但它能帮你问出正确的问题。而很多时候,找对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