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搞不清楚,复旦大学到底是985还是211。
答案很简单:复旦大学既是211,也是985。
但是,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985和211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大家这么在意这个标签?
咱们今天就把这个事彻底说清楚。
首先,要理解这两个概念,得把时间往回倒。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决定要集中资源,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你想啊,国家资源有限,不可能让所有大学都平均发展,必须得有先有后,先把一部分学校扶持起来,让它们去冲击世界一流。
于是,“211工程”就诞生了。
“211”这个数字,意思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这个项目是1995年正式启动的。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国家重点大学俱乐部”的入场券。能进入211名单的,基本上都是当时国内各个省份、各个行业里最顶尖的那批学校。它们能获得国家专项的资金支持,用来改善教学设施、引进人才、搞科研。
全国总共有100多所211大学。这个名单基本确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梯队。
那么,复旦大学当然是211。它作为中国最老牌、最顶尖的学府之一,入选首批211名单是毫无悬念的。
说完211,咱们再来说985。
时间到了1998年5月,当时国家领导人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这个讲话就是“985工程”的由来。“985”就是指1998年5月。
这个工程的目标比211更高。如果说211的目标是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那985的目标就是直接奔着“世界一流大学”去的。
所以,985工程的名单,是从211大学这个大池子里,再精挑细选出一小撮顶尖中的顶尖。
你可以这么理解:
211工程,是入选“国家队”的资格。
985工程,是“国家队”里的绝对主力,是核心中的核心。
所有985大学,首先必须是211大学。但是,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这是一个包含关系。就像所有上海人都是中国人,但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住在上海一样。
全国的985大学只有39所。这39所学校,就是中国高等教育金字塔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复旦大学,就是这39所之一,而且是第一批入选的。
所以,当有人问“复旦是985还是211”的时候,最准确的回答是:“复旦是985,所以它也必然是211。” 通常,大家更关心的是它“985”的身份,因为这个标签更稀有,含金量也更高。
聊到这,你可能要问了,搞清楚这个有什么用?不就是个名头吗?
说实话,在现实中,这个名头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它的作用直接体现在两个地方:找工作和考研。
先说找工作。
很多大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和一些顶尖的民营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非985、211简历不看”。这不是歧视,而是一种简单粗暴但高效的筛选方式。你想,一个热门岗位,一天能收到上千份简历,HR不可能一份一份仔细看。最快的办法就是设定一个硬性门槛,先把大部分人筛掉。985/211的学历,就成了那块敲门砖。
虽然现在官方不允许在招聘信息里明确写出“限985/211”,但这种隐性的筛选链条依然存在。很多公司的网申系统里,毕业院校那一栏会自动给学校打上标签。你的学校是不是985,HR那边一目了然。
再说考研和深造。
在国内考研,本科出身同样重要。很多顶尖导师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如果两个学生分数差不多,他大概率会选择那个本科是985的学生。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个学生在高考那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是更扎实的。
出国留学也是一样。国外大学的招生官虽然不一定懂中国的985、211是什么,但他们有自己的一个认可院校名单。这个名单,基本上和国内的985、211名单高度重合。一个复旦的本科学位,在申请国外名校时,会比一个普通大学的学位有优势得多。
除了求职和升学,985大学能提供的资源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国家每年给985大学的经费,是普通大学的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有钱,意味着能请来更好的老师,能建更好的实验室,能买更多的图书资料,能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你在复旦上学,给你上课的可能是某个领域的顶尖大牛,你做的实验用的可能是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你身边讨论问题的同学,也都是从全国各地考来的最聪明的一群人。
这种环境、资源和人脉,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
当然,说到这里,我们也要提一下最新的情况。
现在,官方的说法是,“985工程”和“211工程”这两个项目已经被新的“双一流”建设计划统筹代替了。
“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个计划比之前的985、211更灵活。它不光评“一流大学”,还评“一流学科”。也就是说,有些学校可能整体实力没到顶尖,但它某个专业特别强,这个专业也可以入选“一流学科”。
这给了很多非985/211的学校一个机会。
但是,你去看第一批“双一流”建设名单,那些入选“一流大学”A类的学校,基本就是原来那39所985大学。复旦大学当然也在其中。
所以,虽然说法变了,变成了“双一流”,但在社会大众的认知里,在很多公司的HR心里,985、211这两个标签的烙印还是非常深。这个观念的转变,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总结一下就是:
1. 复旦大学既是211,也是985。
2. 985是211里的精华,是顶尖大学的代名词。
3. 这个标签在过去和现在,都对升学、就业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
4. 虽然现在有了“双一流”的新说法,但985/211的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所以,以后再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就可以告诉他,问复旦是不是211,就像问姚明会不会打篮球一样。他不仅会打,而且是名人堂级别的。复旦在中国的大学里,就是这个级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