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个误解,觉得警校一毕业,穿上警服,就直接上班当警察了。这想法不能说全错,但跟现实差得有点远。这事儿得分开看,因为“警校”这个词,其实涵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
简单来说,能不能毕业就当警察,主要看你上的是哪种警校。
第一种,是公安部和各省公安厅直属的本科院校。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还有各省的警察学院。这些学校的学生,走的是一条叫“公安联考”的路。
“公安联考”是什么?它就是专门为这些警校的应届毕业生设置的入警考试。这个考试不是谁都能参加的,它有门槛,你必须是这些指定院校的学生。公安联考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国考之后。通过这个考试,入警的概率非常高。官方没有公布过具体数字,但根据各个学校自己公布的数据和大家的普遍认知,入警率基本都在90%以上,有些学校的好专业甚至能达到95%。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毕业包分配”?确实有点那个意思,但它不是自动的。你一样要经过严格的流程。
首先,你在学校里就不能混日子。四年期间,你的成绩不能太差,不能有任何违纪记录,而且平时的体能训练和考核都必须达标。如果你挂科太多,或者因为打架受了处分,那对不起,你可能连参加公安联考的资格都没有。学校会先进行一轮内部筛选,把不合格的人刷掉。
然后,你得通过公安联考的笔试。考试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跟普通公务员考试很像,但题目会更偏向公安实务。虽然录取比例高,但竞争还是有的。分数高的人,可以优先选择好的单位和岗位,比如省厅、市局的核心部门。分数低的,可能就得去基层派出所,或者更偏远一些的地区。
笔试过了,还有面试、体能测评、体检和政审。这几关,哪一关都可能刷人。
面试是结构化面试,考官会问你一些情景模拟题,看你的应变能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比如,“你在处警时遇到群众不配合,还拿手机拍摄,你怎么办?”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看你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是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体能测评是硬指标,过不了就直接淘汰。项目通常包括10米×4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纵跳摸高、立定跳远等。我有个学弟,笔试分数很高,结果1000米跑差了几秒,当场就被刷下来了,准备了一年,白费了。所以警校生平时都得玩命练体能,这不是开玩笑的。
体检就更严了。除了常规项目,对视力、身高、纹身、疤痕都有特殊要求。近视度数太高不行,身上有大面积纹身不行,有些做过大手术的也不行。
最后是政审。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它不只查你本人,还会查你的直系亲属,比如父母、配偶。如果他们有刑事犯罪记录,或者是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你大概率也过不了。政审非常严格,会派人到你的户籍地派出所、社区、学校去走访调查。
所以你看,即使是走了“公安联考”这条高入警率的路,也绝对不是躺着就能当警察。它是一个持续四年,环环相扣的筛选过程。警校的学习和管理本身,就是这个筛选过程的一部分。
说完了第一种,我们再来说第二种。
第二种警校,通常是指一些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或者普通大学里开设的法律、侦查等相关专业。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不能参加公安联考了。他们想当警察,唯一的路就是参加面向社会招录的公务员考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考”和“省考”。
这条路就难得多了。
他们要和全社会成千上万的考生一起竞争。一个公安岗位,可能会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报名。他们的优势在于,某些岗位可能会要求“公安类专业”或者“法律类专业”,这能帮他们筛掉一部分竞争对手。但只要岗位不限专业,那他们就要和学金融的、学会计的、学计算机的一起考。
考试流程和前面说的差不多,也是笔试、面试、体能、体检、政审这一套。但每一步的淘汰率都高得吓人。笔试可能就是几十比一,甚至百里挑一。能进面试的,都是学霸中的学霸。
所以,如果你读的是这类警校,毕业后想当警察,难度和你去读一个普通大学,然后考公务员是差不多的。警校的背景可能会让你在体能和专业知识上有一点点优势,但这点优势在残酷的公考竞争中,作用有限。
总结一下,事情其实很清楚。
警校毕业能不能当警察?
如果你上的是公安大学、刑警学院或者省警察学院这种能参加“公安联考”的学校,并且你在校期间表现良好,自己也争气,那么你有超过九成的机会一毕业就能当上警察。但这不等于保送,过程依然严格。
如果你上的是其他类型的警校或专业,那你毕业后就得走社会招警这条路,和千军万马一起过独木桥,难度巨大,毕业和当警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所以,不要再简单地以为“读警校=当警察”了。它更像是一个资格赛。好的警校给了你一张进入决赛圈的门票,但能不能拿到奖杯,还得看你自己。而普通的警校,可能只是让你在海选的时候,比别人多懂一点比赛规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