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bmi 是什么意思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bmi 是什么意思
1 回复
0
大爷范 回复于 2025-10-17 之前

你可能在体检报告上,或者健身 App 里,看到过 BMI 这个词,后面跟着一个数字。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要么就完全不在意,要么就因为数字偏高或偏低而感到焦虑。

其实,你不用把它想得太复杂。

BMI 的全称是 Body Mass Index,中文就是“身体质量指数”。说白了,它就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衡量人胖瘦程度的工具。它只用了两个最基本的数据:你的体重和身高。

它的公式很简单,就是:体重(公斤) ÷ 身高的平方(米²)。

看起来有点绕,我给你拆解一下,你自己就能算。

第一步,把你的体重换算成公斤(kg)。如果你习惯用斤,那就除以 2。比如你 140 斤,那就是 70 公斤。

第二步,把你的身高换算成米(m),然后计算它的平方。比如你身高 175 厘米,换算成米就是 1.75 米。然后用 1.75 乘以 1.75,得到 3.0625。

第三步,用你的体重(公斤)除以刚才算出来的身高平方数。还是用上面的例子,就是 70 ÷ 3.0625,结果约等于 22.86。

这个 22.86,就是你的 BMI 值。

算出来之后,这个数字到底代表什么?

这个标准不是随便定的。根据我们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中国的标准是这样划分的:

  • BMI < 18.5,属于体重过轻。
  • BMI 在 18.5 到 23.9 之间,属于体重正常。
  • BMI 在 24.0 到 27.9 之间,属于超重。
  • BMI ≥ 28.0,就属于肥胖了。

你可能注意到,这个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标准不太一样。WHO 的标准是 25 以上算超重,30 以上算肥胖。为什么会有区别?因为研究发现,亚洲人种的体质,在 BMI 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患上糖尿病、高血压这些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就要比欧美人高。所以,我们用的是更严格一些的“中国标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那我只要把 BMI 控制在 23.9 以下就万事大吉了?

没那么简单。

BMI 最大的优点是简单、便宜、计算方便。你在家拿个体重秤和卷尺就能搞定。正因为它简单,所以它也存在巨大的局限性。你必须知道它的缺点,才能正确地看待这个数字。

它最大的问题是,它根本分不清你身上的重量是来自肌肉,还是来自脂肪。

你想想这个场景:一个天天在健身房举铁的肌肉男,和一个几乎不运动、体脂很高的上班族。他俩的身高和体重可能完全一样,比如都是 1米80、90公斤。算出来的 BMI 都是 27.8,都属于“超重”。

但是这两个人的健康状况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肌肉男的身体很结实,代谢率高,身体状态可能很好。而那个上班族的 90 公斤,大部分可能都是脂肪,尤其是堆积在肚子上的内脏脂肪,这对健康的危害大得多。

所以,如果你是常年健身、肌肉量很大的人,BMI 对你来说参考价值就不大。你的 BMI 可能会显示“超重”甚至“肥胖”,但你其实很健康。

第二个问题,BMI 看不出脂肪长在哪里。

脂肪的分布位置,比脂肪的总量更重要。最危险的,是堆积在腹部、包裹着内脏的那些脂肪,我们叫它“内脏脂肪”。这种脂肪会增加你得心脏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有些人,特别是我们亚洲人,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叫“中心性肥胖”。就是四肢看着不胖,体重也正常,BMI 可能就在 22、23 左右,看着挺标准。但是肚子很大,腰围很粗。这种情况其实很危险,因为那些脂肪都堆在内脏周围了。

所以,光看 BMI 不够,你还得量量腰围。

这是一个比 BMI 更能反映健康风险的指标。测量方法也很简单,用一个软尺,在你不吸气也不呼气的时候,绕着你的肚脐上方一点点的位置水平量一圈。

按照中国的标准,成年男性腰围最好不要超过 90 厘米,女性不要超过 85 厘米。如果超过了,就算你的 BMI 正常,也得开始注意了。

除了这两个大问题,BMI 也不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肌肉会自然流失,脂肪比例会上升。一个 60 岁的人和一个 20 岁的人,即使 BMI 相同,他们的身体成分也是完全不同的。

说了这么多,那 BMI 是不是就没用了?

也不是。

对于我们大多数不怎么进行系统性力量训练的普通人来说,BMI 依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快速的健康筛选工具。

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健康警报器”。

如果你的 BMI 进入了“超重”或“肥胖”的范围,它就在提醒你:“嘿,你的体重可能对健康造成负担了,该关注一下你的生活方式了。” 它不是最终的诊断,而是一个触发信号,告诉你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当你看到自己的 BMI 偏高时,别只盯着这个数字焦虑。你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机会,去审视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是不是最近外卖吃太多了?是不是很久没运动了?

总的来说,你应该这样看待 BMI:

它是一个简单、快捷的参考工具,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快速评估体重状况。但是,它不是评判你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

一个更全面的自我评估,应该是“BMI + 腰围 + 体脂率(如果条件允许)+ 身体感受”。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的精力怎么样?爬楼梯会不会喘?睡眠质量好不好?这些你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样重要。

所以,下次体检看到 BMI,你就知道它是个啥了。它是个参考,不是最终判决。用它来提醒自己关注健康,但别被一个冷冰冰的数字绑架。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