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的英语就是 “chocolate”。
发音其实有点小技巧。它听起来不像我们拼写的那样直接。你把它分成三个音节来读:“choc-o-late”。重点在第一个音节上,所以是“CHOC-o-late”。很多人刚开始会把每个音节都读得很重,但其实后面两个音节发音很轻很快。下次你试试看,把重音放在最前面,感觉一下是不是地道多了。
这个词背后还有点故事。它不是土生土长的英语词汇,而是个“外来户”。它的老家在墨西哥。几百年前,阿兹特克人喝一种用可可豆做的苦味饮料,他们管这个叫“xocolātl”。 这个词在他们的语言里,大概意思是“苦水”。后来西班牙人到了美洲,发现了这个东西,就把这个词带回了欧洲,慢慢地,它的发音和拼写就演变成了西班牙语的“chocolate”。再后来,英国人又从西班牙语里借用了这个词,最后就成了我们今天说的“chocolate”。所以,下次你吃巧克力的时候,可以想想,这个词可是经历了一趟从中美洲到西班牙再到英国的漫长旅程。
说到巧克力,你脑子里出现的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东西。其实在英语里,根据不同类型,它们都有具体的名字。
最基本的三种,你应该知道:
- Dark Chocolate (黑巧克力): 这个最好理解,就是颜色很深,味道带点苦的巧克力。它的可可含量比较高,糖比较少。如果你在包装上看到“70% cocoa”或者更高的百分比,那就是它了。有些人觉得它“苦”,但喜欢的人会说它“风味浓郁”(rich in flavor)。
- Milk Chocolate (牛奶巧克力):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它里面加了牛奶或者奶粉,所以颜色浅一些,口感更顺滑,味道也更甜。 很多经典的巧克力棒,比如吉百利(Cadbury)和好时(Hershey’s),主要都是牛奶巧克力。
- White Chocolate (白巧克力): 这个比较特别,因为它其实不含可可粉,只含有可可脂(cocoa butter)。 再加上糖和牛奶,所以它是白色的,味道非常甜,奶味也重。有人超爱,也有人觉得它不算真正的巧克力,因为没有可可的味道。
除了这三种,还有一些更细分的说法,你在买巧克力或者看菜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
- Unsweetened Chocolate (无糖巧克力): 这也叫“baking chocolate”(烘焙巧克力)。它基本上就是100%的可可,非常苦,一般不直接吃,都是用来做蛋糕或者甜点的。
- Bittersweet Chocolate (苦甜巧克力): 这是黑巧克力的一种,法律规定它必须含有至少35%的可可。 味道苦,但带一点甜味,也是烘焙的常用原料。
- Semisweet Chocolate (半甜巧克力): 和苦甜巧克力很像,也是黑巧克力,可可含量也通常在35%到60%之间。 它和苦甜巧克力在很多时候可以换着用,主要区别在于含糖量,但这个区别有时候很模糊,不同品牌标准也不一样。
而且,巧克力不仅仅是固体一块一块的。我们喝的热饮叫 Hot Chocolate,就是热巧克力。注意,它和 Hot Cocoa(热可可)在严格意义上有点不一样。Hot Chocolate通常是用融化的巧克力块做的,口感更浓稠。Hot Cocoa是用可可粉(cocoa powder)冲的,会稀一点。不过在日常口语里,大家经常把这两个混着用。
在英语里,有些关于巧克力的说法也挺有意思的。它们已经变成了日常用语的一部分。
比如,有一个很有名的电影台词,“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这句话出自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现在已经成了一句谚语。它的意思是生活充满了未知和惊喜(或者惊吓),就像你打开一盒混合口味的巧克力,不吃下去,永远不知道拿到的是酒心的还是坚果的。
还有一个常见的搭配是 “chocolate box”。当英国人说一个地方 looks like a chocolate box village 的时候,意思不是说这个村子是巧克力做的。他们的意思是这个村庄非常漂亮、古雅,就像印在精美巧克力盒子上的那种风景画一样,有点过于完美,甚至可能有点不真实。
另外,还有一个词叫 “chocoholic”。这个词是把“chocolate”和“alcoholic”(酗酒者)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造出来的新词,专门用来形容那些极度喜爱巧克力、甚至到了“上瘾”程度的人。如果你有个朋友一天不吃巧克力就难受,你就可以开玩笑地叫他“chocoholic”。
想象一个场景,你在国外的咖啡店,想点一份巧克力蛋糕和一杯热巧克力,该怎么说?
其实很简单。你可以直接走过去,对店员说:
“Hi, can I get a slice of chocolate cake and a hot chocolate, please?”
 (你好,我想要一片巧克力蛋糕和一杯热巧克力。)
这里的“a slice of”就是“一片”,用在蛋糕上很合适。如果你想要一整块巧克力,可以说“a bar of chocolate”。如果你想买一盒,就是“a box of chocolates”。
点单的时候,对方可能会问你一些问题,帮你做选择。比如:
- “For here or to go?” (在这里吃还是带走?)
- “Anything else for you?” (还需要别的吗?)
- “Would you like whipped cream on your hot chocolate?” (你的热巧克力上要加奶油吗?)
这些都是很常规的对话,提前了解一下,到时候就不会紧张。
巧克力在说英语的国家,文化分量也很重。它跟很多节日紧密地绑在一起。
比如 Easter (复活节)。在复活节,最标志性的东西就是 Easter eggs(复活节彩蛋),而现在这些“蛋”大部分都是巧克力做的。 超市里会摆满各种大小、各种品牌的巧克力蛋,有的里面还是空心的,藏着小糖果。孩子们还有玩“Easter egg hunt”的传统,就是大人把巧克力蛋藏在花园里,让他们去找。
还有 Valentine’s Day (情人节)。情人节送巧克力是再传统不过的习俗了。 通常是心形的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口味的夹心巧克力。这已经成了一种表达爱意和浪漫的通用语言。
Christmas (圣诞节) 期间,巧克力也无处不在。很多人会挂一种叫 advent calendar(降临节日历)的东西,这是一个有24个小窗户的日历,从12月1号开始,每天打开一个,里面会有一小块巧克力,一直倒数到圣诞节。
所以你看,从一个简单的单词“chocolate”,可以延伸出这么多关于发音、历史、种类、日常用语和文化习惯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下次再说起这个词,你脑子里出现的,可能就不只是一块棕色的甜食了。

 技能提升网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