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个东西,听起来特官方,还有点劝退。但你要是想上大学、或者家里有孩子要高考,这玩意儿你还真得搞明白。说白了,它就是国家给所有大学本科专业列的一张大清单。 你在大学里能学的专业,基本都在这张单子上。
这张单子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部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隔几年就更新一次。比如,现在人工智能火了,相关的专业就冒了出来;有些老掉牙、没人学的专业,可能就被撤销了。最近一次大的更新是2020年,之后每年也都会有一些微调。 目的就是让大学教的东西,别跟社会脱节太厉害。
我们来看看这张大清单到底长什么样。它分了几个层次,像个树状图:门类、专业类、专业。
最顶层是“学科门类”,总共13个,你肯定听过,比如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这就像给所有专业分了13个大部落。你想学医,那就去医学门类里找;想当工程师,那就在工学门类里翻。
每个“门类”下面又分了很多“专业类”。 比如“工学”这个大部落里,就有“机械类”、“计算机类”、“土木类”这些中等规模的部落。这就帮你把范围又缩小了一圈。如果你对电脑感兴趣,那基本就可以锁定“计算机类”了。
“专业类”下面,才是具体的“专业名称”,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这就是你最后填在高考志愿表上的东西。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代码,通常是6位数字,前两位代表学科门类,中间两位代表专业类,最后两位是专业序号。这个代码很重要,填志愿的时候可千万不能搞错。
搞清楚这个结构有啥用?用处大了。
它可以帮你系统地了解所有专业。很多人报志愿的时候,脑子里就只有那几个热门的,比如金融、计算机、法学。但其实,这张目录上躺着几百个专业。你顺着这个“门类-专业类-专业”的树状图捋一遍,很可能会发现一些你从没听过,但可能很感兴趣的“宝藏专业”。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本来一门心思要学计算机,后来我们一起研究这个目录,他发现“工学”门类下有个“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怎么用卫星、无人机获取地面信息。他从小就喜欢玩航模,对这个一下子就着了迷,最后也如愿以偿被录取了。你看,要不是翻了这张单子,他可能就跟这个专业错过了。
而且,这个目录还能帮你避开一些“听起来很美”的坑。有些专业名字起得天花乱坠,看起来高大上,但你一看它所属的“专业类”和“门-类”,基本就知道它到底在学什么了。比如某个学校开了个叫“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你一查目录,发现它属于“艺术学”门类的“设计学类”。那你心里就有数了,这专业需要美术功底,核心是艺术设计,而不是敲代码。如果你画画不行,只是想学点视频剪辑,那报这个专业可能就会很痛苦。
另外一个重要的点是“专业类招生”。现在很多大学为了方便,不直接按专业招生,而是按“专业类”来招。 比如,你被“电子信息类”录取了,入学之后第一年,大家学的都是数学、物理、电路这些基础课。到大二的时候,再根据你的兴趣和成绩,分流到具体的专业,比如“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或者“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这种模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你有一年的时间去了解这个大类里的各个专业,不容易一上来就选错。坏处是,如果你想去的那个专业特别热门,比如“微电子”,那分流的时候竞争就会很激烈。成绩不够好,你可能就被调剂到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专业去了。所以,如果你报的是按大类招生的学校,一定要提前打听清楚分流的政策,别等进去之后才发现是个坑。
还有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新增的专业和被撤销的专业,是不是能说明什么?
每年教育部都会公布一份高校新增和撤销本科专业的名单。 这份名单可以看作是社会需求的一个风向标。比如,近几年新增得最多的,基本都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健康养老相关。 这说明这些领域缺人,国家在鼓励大学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毕业之后,找工作的机会可能也相对多一些。
而被撤销的专业,往往是因为报考人数少、就业情况不理想,或者专业内容跟不上时代了。但这不绝对。有些基础学科,比如历史、哲学,虽然看起来“冷门”,但它们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石,不可能被撤销。而且,学这些专业的人,虽然不一定能找到直接对口的工作,但他们培养出的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很多行业里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我的一个学长,本科读的是哲学,现在在一家顶级的咨询公司做得风生水起。他自己就说,哲学训练让他看问题比别人更深刻。
所以,别一看某个专业是新增的,就一窝蜂往里挤;也别一看某个专业被某些学校撤销了,就觉得它一无是处。关键还是得看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以及你到底喜不喜欢、擅不擅长。
最后还想说一点,这个“专业目录”只是一个国家标准。每个大学具体怎么设置课程、培养方向,还是有很大自主权的。同一个“会计学”专业,在财经类大学和在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可能完全不一样。前者可能更注重实践操作,后者可能更偏向理论研究。
所以,在你用这个目录圈定了几个备选专业之后,下一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你想报考的大学的官网,找到这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这份文件会清清楚楚地告诉你,这个专业在未来四年具体要上哪些课,每个学期怎么安排,有什么实践环节。这才是最真实、最核心的信息。把几个学校的培养方案放在一起比一比,哪个更符合你的兴趣和规划,一目了然。
总而言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就是一张寻宝图。直接看它,你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果你懂得怎么用它,顺着它的脉络去挖掘、去对比,再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你就能为自己找到一条最合适的路径。别把它当成一个冷冰冰的文件,把它当成一个帮你做出人生重要决定的工具。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