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英语音标这事儿。很多人觉得头大,看见那堆歪歪扭扭的符号就想放弃。别怕,这东西其实就是给英语单词标注读音的工具,跟你学汉字之前先学拼音一个道理。 把它想成一套声音的“说明书”,学会了,见到不认识的词,查一下音标,自己就能读准,不用再听着录音跟读,也知道自己错在哪。
英语国际音标(IPA)总共48个,分成两大类:元音和辅音。 元音是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声带振动,说白了就是声音能拉长的那些。辅音则是发音时气流会受到嘴唇、牙齿或舌头的阻碍,声音比较短促。
先说元音,一共20个
元音又分成单元音和双元音。 单元音就是发音时口型不变,从头到尾一个音。双元音是发音时口型有变化,从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
单元音(12个)
我们把单元音分成三组来看会更清楚:长元音、短元音。
长元音(5个)
/iː/:这个音很简单,就像中文里“一”的拉长版。发音的时候,嘴角向两边咧开,做个微笑的表情。比如单词
see/siː/(看见)、eat/iːt/(吃)。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它跟短元音 /ɪ/ 搞混,结果leave(离开)和live(居住)就傻傻分不清了。关键在于,/iː/ 的肌肉要紧张,嘴角要用力。/ɑː/:把嘴张大,就像看牙医一样,舌头放平,发出“啊”的长音。比如
car/kɑː/(汽车)、father/ˈfɑːðə/(父亲)。这个音相对简单,大部分人没问题。/ɔː/:嘴唇收圆,向前突出,像要吹蜡烛但又没用力。舌头向后缩,发出比“哦”更靠后的音。比如
door/dɔː/(门)、four/fɔː/(四)。很多人会把它读得太像中文的“哦”,但其实它的口腔后部空间更大。/uː/:这个音就像中文的“乌”,但是嘴唇要更圆更突出。比如
food/fuːd/(食物)、blue/bluː/(蓝色)。练习时可以夸张一点,把嘴撅起来。/ɜː/:这是个卷舌音,发音时舌头要卷起来,但不要碰到口腔任何部位。嘴唇放松,有点像你思考问题时发出的“呃…”的声音,但舌头要卷。比如
bird/bɜːd/(鸟)、work/wɜːk/(工作)。很多南方朋友没有卷舌音的习惯,这个音需要专门练。可以先发“饿”的音,然后把舌尖往上、往后卷。
短元音(7个)
/ɪ/:这是/iː/的缩短版,发音部位类似,但嘴巴放松,不用力咧开,声音短促有力。比如
sit/sɪt/(坐)、big/bɪɡ/(大)。你可以对比一下seat/siːt/(座位)和sit/sɪt/,感受一下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声音的长与短。/e/:嘴巴比发/ɪ/时稍大一点,舌尖抵住下齿。有点像中文的“哎”,但只取前半部分,短促。比如
bed/bed/(床)、pen/pen/(笔)。/æ/:这个音是很多人的痛点,因为它在中文里没有对应的音。 发音时嘴要张得很大,嘴角咧开,舌尖抵着下齿,感觉像在发“啊”和“哎”之间的音。比如
cat/kæt/(猫)、apple/ˈæpl/(苹果)。我有个朋友,每次都把它读成 /e/,结果bad(坏的)和bed(床)在他嘴里就成了一个词。练习这个音的诀窍就是,一定要把嘴张大,咧开,做出夸张的表情。/ʌ/:这个音发起来很放松,嘴巴微张,舌头放平,短促地发出一个听起来像“啊”但又很轻的音。比如
bus/bʌs/(公共汽车)、cup/kʌp/(杯子)。/ɒ/:这个音是 /ɔː/ 的短音版。嘴唇微微收圆,口腔打开,发出短促的“哦”音。比如
hot/hɒt/(热的)、dog/dɒɡ/(狗)。/ʊ/:/uː/ 的短音版。嘴唇收圆,但不如 /uː/ 那么突出,肌肉放松,声音短。比如
book/bʊk/(书)、good/ɡʊd/(好的)。对比food/fuːd/ 和foot/fʊt/,感受一下长短区别。/ə/:这是英语里最常见的元音,叫“中央元音”或“弱读元音”。发音时,口腔完全放松,嘴巴微张,舌头放平,轻轻地、短促地发出“呃”的声音。它经常出现在非重读音节里,比如
about/əˈbaʊt/(关于)的第一个音节,teacher/ˈtiːtʃə/(老师)的最后一个音节。掌握了这个音,你的英语听起来会自然很多。
双元音(8个)
双元音就是从一个单元音滑向另一个,听起来是一个连贯的音。
- /eɪ/:从 /e/ 滑向 /ɪ/。发音时口型从半开到合拢。比如
face/feɪs/(脸)、say/seɪ/(说)。 - /aɪ/:从 /a/ 滑向 /ɪ/。嘴巴由大到小。比如
five/faɪv/(五)、my/maɪ/(我的)。 - /ɔɪ/:从 /ɔ/ 滑向 /ɪ/。嘴唇由圆到扁。比如
boy/bɔɪ/(男孩)、toy/tɔɪ/(玩具)。 - /əʊ/:从 /ə/ 滑向 /ʊ/。口型从自然放松到收圆。比如
go/ɡəʊ/(走)、boat/bəʊt/(小船)。 - /aʊ/:从 /a/ 滑向 /ʊ/。嘴巴由大到圆。比如
now/naʊ/(现在)、house/haʊs/(房子)。 - /ɪə/:从 /ɪ/ 滑向 /ə/。比如
here/hɪə/(这里)、ear/ɪə/(耳朵)。 - /eə/:从 /e/ 滑向 /ə/。比如
hair/heə/(头发)、air/eə/(空气)。 - /ʊə/:从 /ʊ/ 滑向 /ə/。比如
poor/pʊə/(贫穷的)、tour/tʊə/(旅行)。
接下来是辅音,一共28个
辅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里会遇到阻碍。我们根据声带是否振动,把它们分成清辅音和浊辅音。 你可以把手放在喉咙上感受一下,发浊辅音时声带会振动,发清辅音时则不会。它们很多都是成对出现的,发音的口型和舌位一样,区别就在于声带振不振动。
清辅音和浊辅音成对出现
- /p/ (清) 和 /b/ (浊):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张开,让气流冲出。/p/ 像中文的“坡”,但不发出“o”的音,只是一个气流声。/b/ 像“波”,声带振动。对比
pig/pɪɡ/(猪)和big/bɪɡ/(大)。 - /t/ (清) 和 /d/ (浊):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弹开。/t/ 像“特”,/d/ 像“得”。对比
ten/ten/(十)和den/den/(巢穴)。 - /k/ (清) 和 /g/ (浊):舌根抵住软腭,然后分开。/k/ 像“科”,/g/ 像“格”。对比
coat/kəʊt/(外套)和goat/ɡəʊt/(山羊)。 - /f/ (清) 和 /v/ (浊):上齿轻咬下唇,让气流从唇齿间摩擦而出。/f/ 像“夫”,/v/ 像“呜”,但要有摩擦感。对比
fan/fæn/(扇子)和van/væn/(货车)。 - /s/ (清) 和 /z/ (浊):舌尖接近上齿龈,让气流从齿缝中挤出,发出“嘶”的声音。/s/ 不振动声带,/z/ 振动,像蜜蜂飞的“嗡嗡”声。对比
see/siː/(看见)和zoo/zuː/(动物园)。 - /θ/ (清) 和 /ð/ (浊):这两个音是另一个难点,因为中文里完全没有。发音时,把舌尖轻轻放在上下牙齿之间,然后送气。/θ/ 是纯粹的气流音,比如
think/θɪŋk/(想)。/ð/ 要振动声带,比如this/ðɪs/(这个)。很多人会用 /s/ 和 /z/ 来代替,结果think(想)变成了sink(下沉),意思差远了。练习时一定要对着镜子,确保舌尖伸出来了。 - /ʃ/ (清) 和 /ʒ/ (浊):双唇收圆并前伸,舌尖向上卷起,气流摩擦而出。/ʃ/ 像中文里说“嘘,安静”时的声音。比如
she/ʃiː/(她)。/ʒ/ 是它的浊音版,比如television/ˈtelɪvɪʒn/(电视)里的si。 - /tʃ/ (清) 和 /dʒ/ (浊):/tʃ/ 是由 /t/ 和 /ʃ/ 组合而成,先抵住再摩擦,发音短促。像中文的“吃”,但口型更扁。比如
chair/tʃeə/(椅子)。/dʒ/ 是对应的浊音,像中文的“之”,但更短。比如jeep/dʒiːp/(吉普车)。
不成对的辅音
鼻音(浊辅音):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通过。
- /m/:双唇紧闭,气流从鼻子出来。像中文的“姆”。比如
me/miː/(我)。 - /n/: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鼻子出来。像中文的“呢”。比如
no/nəʊ/(不)。 - /ŋ/: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气流从鼻子出来。像中文的“嗯”。比如
sing/sɪŋ/(唱歌)的结尾。
- /m/:双唇紧闭,气流从鼻子出来。像中文的“姆”。比如
其他辅音:
- /h/:清辅音。嘴巴张开,哈一口气就行。比如
he/hiː/(他)。 - /l/:浊辅音,叫“舌边音”。舌尖抵住上齿龈,让气流从舌头两边流出。比如
light/laɪt/(光)。 - /r/:浊辅音。嘴唇收圆,舌尖卷起,但不要碰到任何地方。比如
red/red/(红色)。 - /w/:浊辅音,叫“半元音”。嘴唇收圆,快速滑向后面的元音。比如
we/wiː/(我们)。 - /j/:浊辅音,也是“半元音”。舌前部抬高,像要发/iː/,然后快速滑向后面的元音。比如
yes/jes/(是的)。
- /h/:清辅音。嘴巴张开,哈一口气就行。比如
学音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得慢慢来。先找个靠谱的音标发音视频,跟着模仿。 关键是模仿每一个音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比如嘴唇的形状、舌头的位置。然后,把这些音标和具体的单词联系起来,在练习单词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去拼读它的音标。一开始会很慢,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发音越来越准,记单词也快多了。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