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别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别
1 回复
0
ぎ海盐布丁ま 回复于 2025-10-29 之前

清辅音和浊辅音,这俩词听起来就挺学术的,感觉像是语言学家才会琢磨的东西。但如果你在学英语,或者任何一门外语,搞懂这俩货的区别,能直接让你的发音清晰度上一个台阶。很多人觉得自己发音不准,其实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舌头位置,而是出在喉咙里的那两片声带上。

最直接的区别就一件事:声带振不振动。

清辅音(voiceless consonant),发音的时候声带不振动。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纯粹的气流音。空气从肺里出来,经过喉咙,直接从嘴里出去,中间没啥阻碍,声带也懒得动。

浊辅音(voiced consonant),发音的时候声带必须振动。空气从肺里出来,路过喉咙时,声带会收紧,气流把它们冲开,引起一阵规律的振动。这个振动会带着声音一起传出来。

说这么多理论有点干。我们来做个最简单的实验,你马上就能明白。

把你的手指轻轻放在喉咙上,就是男性喉结的那个位置。

先试着发一个“s”的音,就是“丝绸”的“丝”,然后把这个音拖长:“ssssssssssss”。你仔细感觉一下,手指下面是不是很平静?几乎感觉不到什么动静。这就是清辅音,声带在休息。

现在,保持手指不动,换一个音。试着模仿蚊子飞的“嗡嗡”声,也就是发“z”的音:“zzzzzzzzzzzz”。感觉到了吗?你的整个喉咙,甚至手指,都感到一种清晰的、麻麻的振动。这就是浊辅音,声带在高速工作中。

这个“振动”的有无,就是区分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唯一标准。你的嘴型、舌头位置可以完全一样,但声带一振动,音就变了。英语里有很多这样的“配对”辅音,除了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这一点之外,其他的发音方式,比如嘴唇的形状、舌头的位置,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来看几对最常见的:

第一对:/p/ 和 /b/

/p/ 是清辅音。你发这个音的时候,嘴唇先闭紧,然后突然张开,让一股气流冲出来。试试说单词“park”。把手掌放在嘴前,你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气流。现在把手指放在喉咙上再说“park”,在发出“p”的瞬间,喉咙是没有振动的。

/b/ 是浊辅音。发这个音的嘴型和 /p/ 完全一样,嘴唇也是先闭紧再张开。但区别在于,在你张开嘴唇之前,声带就要开始振动。试试说“buy”。你把手指放在喉咙上,会感觉到在“b”这个音发出时,喉咙已经开始“嗡嗡”作响了。把手掌放在嘴前,你感觉到的气流也比发 /p/ 时要弱得多。

对于很多说中文的人来说,这是个大难点。因为在普通话里,“b”(玻)和“p”(坡)的区别在于送不送气,而不是声带振不振动。你拿一张纸巾放在嘴前,说“玻”,纸巾几乎不动。说“坡”,纸巾会被吹走。所以我们习惯用气流大小来区分。但在英语里,区分“pig”(猪)和“big”(大)的关键,不是你用了多大的气,而是你的声带有没有振动。如果你对着一个英语母语者说“This pig is big”,但两个词的辅音都发成了不送气的清辅音(听起来像普通话的“b”),他听到的可能是“This big is big”,就会觉得很奇怪。

第二对:/t/ 和 /d/

/t/ 是清辅音。舌尖抵住上颚,然后突然放开,气流冲出。试试说“tea”。同样,把手指放在喉咙上,发“t”的瞬间没有振动。

/d/ 是浊辅音。舌尖位置和 /t/ 一样,也是抵住上颚。但在舌尖放开之前,声带就要开始工作。试试说“do”。你能清楚地感觉到喉咙的振动。

我们常常把“today”读得像“to-day”,但地道的发音里,“t”听起来更接近“d”,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清辅音会被浊化。但基础练习时,你必须先能明确区分这两个独立的音。比如“trip”(旅行)和“drip”(滴水),意思完全不同,区别就在于声带振不振。

第三对:/k/ 和 /g/

/k/ 是清辅音。舌根抬起抵住软腭,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出去。试试说“car”。喉咙不振动。

/g/ 是浊辅音。舌根位置和 /k/ 完全一样,但在气流冲开舌根之前,声带已经开始振动了。试试说“go”。喉咙有强烈的振动感。

“coat”(外套)和“goat”(山羊)这对词,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如果你把“goat”的 /g/ 发成了 /k/,那你说的就是一件外套,而不是一只山羊。

第四对:/f/ 和 /v/

/f/ 是清辅音。上门牙轻轻接触下嘴唇,然后吹气,让气流从缝隙中摩擦通过。试试说“fan”(风扇)。喉咙很安静。

/v/ 是浊辅音。嘴型和 /f/ 完全一样,上门牙也接触下嘴唇。但这次,在吹气的同时,你要让声带振动起来。试试说“van”(货车)。你会感觉不仅喉咙在振动,连你的嘴唇和牙齿都有点麻麻的感觉。

这对音也是中国学生的老大难。“I love you very much”里的“love”和“very”,很多人都发得像“lafu”和“fery”,就是因为没有让声带振动起来。如果你能把 /v/ 发到位,你的英语听起来会立刻地道很多。

第五对:/s/ 和 /z/

这对我们在一开始的实验里已经说过了。/s/(清辅音)就像漏气的轮胎,只有气流声。/z/(浊辅音)则像蜜蜂的嗡嗡声,必须有声带振动。

所以,“price”(价格)和“prize”(奖品)的区别,就在于结尾那个音是 /s/ 还是 /z/。“What’s the price?” 和 “What’s the prize?”,问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那么,怎么才能练好呢?

第一步,就是反复做“摸喉咙”这个练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上面提到的这几对辅音,比如 /p/ 和 /b/,/t/ 和 /d/,挨个念。不要念单词,就念单个的音。用心去感受有振动和没振动的区别。你要让你的身体记住这种感觉,形成肌肉记忆。

第二步,练习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s)。就是找一些只有一个音不同的单词来对比练习。
比如:
pen / ben
ten / den
coat / goat
fan / van
sip / zip
你可以自己录下来听,或者找个朋友帮你听。你以为自己发对了,但录音往往能告诉你真相。当你能清楚地听出自己发音的区别时,你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步,可以试试“耳语大法”。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技巧。当你用正常的音量说英语时,/s/ 和 /z/ 的区别很明显。但如果你试着用耳语(whisper),也就是完全不用声带,只用气流来说话,你会发现“zoo”这个词听起来几乎和“sue”一模一样。这是因为耳语时,你把浊辅音的“灵魂”——声带振动给抽掉了。这个练习能让你反过来意识到,声带振动对于浊辅音来说是多么重要。

搞清楚清辅音和浊辅音,不仅仅是为了发音好听。在很多时候,它直接关系到别人能不能听懂你的意思。这就像弹钢琴,C和D是两个不同的键,你不能因为它们离得近就随便按。掌握了声带的“开关”技巧,你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别人听起来也毫不费力。这个练习不花钱,随时随地都能做,但它带来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