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挂科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刚从高中的题海里挣扎出来,以为大学就是天堂,结果期末成绩单一出来,红色的“不及格”三个字,直接把你打回现实。那感觉,就像大冬天被人泼了一盆冷水,透心凉。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我是不是不行?我是不是考上大学只是侥幸?各种负面情绪一下子全涌上来了。
先别急着否定自己。大一挂科其实比你想象的要普遍得多。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清华大学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就曾做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都面临学业困难,挂科是其中最直接的表现之一。 原因也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刚上大学,一下子没人管了,彻底放飞自我,天天熬夜打游戏、刷剧,把学习忘得一干二净。还有的是学习方法没转过来,还用着高中的那套死记硬背,结果发现大学老师讲课快,内容又深,根本跟不上。
而且,大学的课程难度跟高中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就拿高等数学来说,高中的数学知识点是线性排列的,一步一步来。大学的高数,知识点是网状的,环环相扣,一个地方没搞懂,后面就全完了。 很多人就是倒在了这上面。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可能选错了专业。当初报志愿的时候,可能是听了爸妈的,也可能是跟风选了个热门专业,结果进来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感兴趣,也完全不擅长。每天上课都如坐针毡,学不进去,挂科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不管是什么原因,挂科已成事实,怨天尤人没用,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办。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搞清楚你为什么会挂科。
你得坐下来,老老实实地复盘一下自己这一个学期的学习状态。是因为上课没听讲,还是课后没复习?是作业没认真做,还是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把原因一条一条写下来。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那就去请教一下那些学得好的同学,或者去找学校的学业指导中心,他们通常都会有专门的老师提供帮助。
第二步,主动去跟你的任课老师或者辅导员聊聊。
别觉得挂科了就没脸见老师。恰恰相反,这正是你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老师们见过太多你这样的学生了,他们不会因为你挂科就看不起你。你可以跟老师坦诚地谈谈你遇到的困难,问问他这门课应该怎么学,哪些是重点,下次考试要注意什么。很多老师都愿意给学生提供指导,甚至会给你一些补救的机会。找辅导员也一样,他们能帮你分析情况,提供一些学校层面的支持和资源。
第三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别搞那种“每天学习10小时”的宏伟蓝图,那不现实,也坚持不下来。计划要具体,要可以执行。比如,你可以规定自己每天固定花两个小时预习和复习。把这俩小时再拆分,比如半小时预习明天要讲的内容,一个半小时复习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做点相关的练习题。把手机设置成飞行模式,远离干扰。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效率和坚持。
第四步,调整心态,重新建立自信。
一次挂科说明不了什么,它只是你大学四年漫长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小波折。千万别因为这个就给自己贴上“差生”的标签。你要做的,是把这次失败当成一个转折点。很多人都是在经历了一次大的挫折之后,才开始真正认真起来。
我认识一个学长,他大一上学期挂了三门,当时也是万念俱灰,甚至想过退学。后来他痛定思痛,把所有游戏都删了,每天泡在图书馆。他把挂掉的科目从头到尾又学了一遍,遇到不懂的就去问老师、问同学,直到彻底搞懂为止。第二个学期,他不仅没挂科,成绩还冲到了中上游。后来他还拿了奖学金,毕业也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他说,那次挂科的经历,是他大学里最宝贵的一课,让他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
大学挂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绩点。挂科会直接拉低你的平均绩点,这可能会影响到你之后的评奖评优、保研甚至是出国申请。 其次是毕业。如果挂的科目太多,学分没修够,可能会导致你无法按时毕业,需要延迟毕业或者重修。 有的学校还有规定,挂科达到一定数量,会收到学业警告,甚至会被退学。所以,这事儿必须得重视起来。
但是,只要你及时补救,这些影响都可以降到最低。大多数学校都提供补考和重修的机会。补考过了,成绩一般会按及格分来算。重修的话,你就要跟着下一届的学生再上一次这门课,最后的分数会覆盖掉你之前不及格的成绩。虽然麻烦,但至少给了你弥补的机会。
从长远来看,大一的这次挂科,甚至可能是一件好事。它让你提前栽了个跟头,总比到大三、大四快毕业了再出问题要好。这次经历会让你更早地认识到大学学习的严肃性,强迫你摆脱高中的惯性思维,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很多优秀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也曾犯错,也曾失败。关键在于,他们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爬起来继续往前走。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次挂科当成一个警钟,一个重新开始的契机。别再沉浸在懊悔和自我怀疑里了,行动起来,用下一个学期的成绩来证明,你不是不行,你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和调整。
路还长着呢,大一的这点小挫折,放在整个人生里看,真的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以及你将如何改变。

 技能提升网
技能提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