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音乐艺考主要考什么

问答中心分类: 其他音乐艺考主要考什么
1 回复
0
天若有情 回复于 2025-10-31 之前

音乐艺考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看你有没有学音乐的底子和潜力。考试内容主要分两大块:专业课和文化课。文化课就是你正常在高中学的东西,专业课才是决定你能不能进音乐学院的关键。专业课一般考四样东西,圈里人叫“四大件”,分别是主项、副项、乐理和视唱练耳。

主项是你最拿手的乐器或者声乐。这是考试里最重要的一环,分数占比最高。你要准备几首曲子,考官会从中抽一两首让你完整地弹或者唱。比如钢琴专业的,通常要准备一首练习曲、一首复调作品(比如巴赫的)和一首奏鸣曲。声乐专业的,一般要准备两首中文歌和两首外文歌,风格要不一样。考官想看的,不光是你的技术怎么样,音准、节奏有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你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你弹的曲子、唱的歌,有没有感染力,能不能把人带进去,这才是高分的关键。很多人技术没问题,但弹得像个机器人,那就很难拿高分。

副项是你第二擅长的乐器。设置副项的目的,是想看看你的综合音乐能力。比如你主项是钢琴,副项可以选声乐,或者小提琴什么的。副项的要求比主项低很多,你不需要弹得跟主项一样好,但至少要能完整、流畅地演奏一首中等难度的曲子。这部分主要是加分项,能让你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比如有两个考生主项分数差不多,但其中一个副项弹得不错,老师可能就会更倾向于他。

接下来说说乐理。乐理就是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这张卷子考的东西很杂,包括音程、和弦、调式、节奏、节拍这些基础概念。听着挺吓人,其实就是一套规则,告诉你音乐是怎么组织起来的。比如,考试会让你写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或者判断一个旋律是什么调。这些都是死知识,靠背就能解决大部分。但也有一些活用题,比如给你一段旋律,让你分析它的曲式结构。这就需要你真的理解了才行。乐理这东西,短期突击也能见效,但最好还是平时就打好基础,因为它和你后面要学的和声、曲式分析这些东西都是连着的。

然后是视唱练耳,这部分挺考验天赋的。视唱,就是给你一张陌生的谱子,让你当场唱出来。这要求你反应快,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要准。唱的时候不能跑调,节奏也要对。练耳更玄乎,是听辨。老师会在钢琴上弹一个音、一个音程或者一段旋-律,然后让你说出(或者写出)来是什么。比如单音模唱,老师弹一个音,你跟着唱出来。还有音程、和弦的听辨,甚至是一小段旋律的默写。这个东西没什么捷径,只能靠大量的练习,把耳朵练“刁”了。很多人觉得这部分难,就是因为平时听得少、练得少。其实每天花个半小时,坚持练,进步会很快。

这“四大件”是大部分音乐学院的标配。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考试内容和要求也会有差别。比如作曲专业的,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要考作曲和乐器法。指挥专业的,可能要考总谱读法。所以,你在报名前,一定要去你想考的学校的官网,把招生简章仔仔细-细看一遍,看清楚他们具体考什么、怎么考。

分数构成上,专业课的成绩占大头。 很多学校是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分,按这个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 有的学校对文化课有最低分数线,你专业再好,文化课不过线也没用。 还有的学校,比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这些顶尖的,是专业过了就在文化课上划一条比较低的分数线,过了就行,主要还是看专业排名。 所以,专业课是重中之重,但文化课也不能完全扔掉,至少要保证能过线。

准备艺考是个漫长的过程。主项乐器或者声乐,每天都要雷打不动地练习。这跟运动员训练一个道理,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都知道了。除了练技术,还要多听。听各种大师的演奏录音,看音乐会,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乐理和视唱练耳,可以找个好老师带着你系统地学。这些东西自学容易走弯路。

总的来说,音乐艺考考的不仅是你的技术,更是你的综合音乐素养。从你选的曲子,到你对音乐的表达,再到你的基础乐理知识,都在考官的考察范围之内。这事儿没有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练,一点点地积累。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